沁园春·长沙2

师:这几句写山红、林染、红碧、舸争、鹰击、鱼翔、万类竞,景物多而不乱,分别从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来写,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现在请同学们设身处地,体会诗人“独立橘子洲头”,饱览大好秋色的情景,把观赏这些秋景时的神情、动作连起来表演一下。毛主席的“手”该怎样是倒背好,还是插腰好? “视角”的转换是快点好,还是慢点好?对。是兴味盎然地品味观赏,而不是匆匆忙忙地走马观花。现在我读这几句,再来表演一遍好吗?神态要自然,要从容,有伟人的气度。师: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接下来让我们完整地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看谁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让我们闭上双眼,放飞思绪,给思绪插上想象的翅膀,伴着音乐的旋律,飞入这个绚丽多姿,生机勃发的世界吧!生:“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竟自由”7句。 生:望。生读。﹡师范读此7句。﹡生齐读。生:放眼望去——远眺。生:收回来——近观。生:仰视——高景(生模仿) 生:俯瞰——低景(生模仿)﹡板书。生上台演示。生:插腰。生:慢点好。﹡生演示。远望千山万岭,枫林如染,像熊熊燃烧的烈火;近看漫江水碧,千帆竟发,像战场上无数奋进的勇士。抬望眼,雄鹰舒展强劲的羽翼,翱翔长空;低眉处,鱼儿自由地翕乎往来,游戏水中……师:让我们一起展开想象,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

第一步,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般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变为彩屏,火红的枫林,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江水……让画面的色彩更鲜艳,更丰富,更美丽;第三步,使画面动起来:金风送爽,满山的枫叶,像烈火熊熊燃烧,江水缓缓流淌,千百船只竞相踏浪穿波,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嬉戏……第四步,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譬如船上被风鼓紧的白帆,游鱼闪闪的细鳞,水底的沙石……师:同学们在自己的“大脑荧屏”上看到这一切了吗?感觉到秋色的美好吗?嗅到秋的气息了吗? 师:这几句中,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好? (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来的不同表达效果)师:“染”为什么用得好?师:其实古人早就用过“染”这个词,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只是读来让人心上黯然。师: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什么?师;“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还会让人联想起哪句诗?二者有无区别呢?师: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意境开朗,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蓬勃发展的形势,其内涵更深一层。师:“鹰击长空”其实是说雄鹰在天空翱翔,那么,“击”改成“飞”可以吗?师:“翔”改为“游”好像更准确一些,鱼儿怎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呢?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