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寄语:这个单元选编了广为传诵的9首中外诗歌。这个单元诗歌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情感与意象,既是单元鉴赏重点,也是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即: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鉴赏诗歌的情感,从分析诗中意象入手,才能深入而全面。
诗歌鉴赏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知人论世,注意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但又要避免用时代背景去简单地印证作品的思想内容,不以特定的政治事件或诗人的政治遭遇与作品内容一一对应;2、要注意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3、要品味诗歌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的语言等。
一、课前自习学案
1、自学方式方法
①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朗读全诗,画出重点诗句,找出诗歌意象、音节、韵律等。
②根据教师寄语,留心注解①,了解诗词创作背景和诗人生平;根据自己的阅历展开联想,领会诗词内容。
③根据自己的领会,谈谈词人写作时的心情和抱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对学习、理想的认识。
2、名人导向
①作者生活时代、写作动机介绍:
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
②文章重点章句导读、故事或人物介绍: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③关联资料索引(兴趣自选)
[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长沙是毛泽东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诗词博大精深,具有雄浑、洒脱、壮丽、典雅的艺术风格。著名诗人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