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
第三个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950年,这是中国人在落后挨打的困境中,被迫接受西方科技的时期。作者认为,有两点因素迫使古老而封闭的中国逐步打开对外的大门。一是英国枪炮的武力胁迫。二是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的几个惨痛事件,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进北京等,亡国灭种的危险促使中国人转变了对外的策略。而在所有的变革中,作者认为有三件大事意义最为重大:京师大学堂的成立,废除科举制度,大规模派遣学生到国外留学。尤其第三条,更是西方近代科技得以大规模引进到中国的最关键因素。这些留学生和由他们训练出来的学生是把先进的近代科技知识介绍到中国,的主力军。
第四个阶段,1950年至今,是近代科技在中国本土化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科技飞速发展,并已经加入世界先进国家之间的竞争。文章以四个方面的惊人发展证明了这一点。首先,是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中国凭借自己的力量,已经赶上西方发达国家,而且在速度上远远超过了美国和法国。另外三个方面是卫星上天、半导体元件和集成电路。对此,作者一笔带过,没有详写,但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紧接着的一段是对前面四个阶段中国—科技发展情况的总结。在分述之后进行概括,是科技类文章一个常见的特点。
文章的最后两段是对2l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前景的展望。对此,作者充满信心。因为在他看来,尽管21世纪中国仍然会面临许多困难,社会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但科技的发展只要有具备四个基本条件——有人才、有纪律、有决心、有经济的支持——就可以了。20世纪只具备了前三者,科技就取得了这样可喜的成绩,而到了21世纪将四者皆备,因此,他对中国未来科技的发展是绝对乐观的。
作为一篇科技类演讲辞,本文的思路特别清晰,逻辑严密。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将中国科技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然后再详细分析这四个阶段各自的特点,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作者认为中国近代敞开国门、向西方学习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明确】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鸦片战争时期英国武力的胁迫;一个是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进北京等了系列事件使中国人感觉到了耻辱,感觉到了奋起直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两点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转折点,对后来中国科技的发展影响深远。
2.【提问】作者为什么对21世纪中国科技的发展“绝对乐观”?
【明确】这种乐观建立在作者对中国历史与现状的了解上。他认为,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并不多,只要有人才、有纪律、有决心和经济的支持就够了,而21世纪的中国这四点都会具备,随着国力的强盛,中国科技的未来必然是光明的。
3.【提问】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明确】杨振宁作为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有着科学家的严谨和扎实,做任何结论,都讲究以事实说话,实事求是。体现在本文中,在阐述中国科技每一发展阶段的特点时,他都列举大量真实可信、权威的材料做为立论的根据,做到有理有据。例如,为了说明14XX年以前中国科技的领先地位,他列举了郑和下西洋的记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等两个例子;为了说明1400—16XX年间中国科技停滞不前以至落到欧洲的后面,作者同样列举了两个事实,明朝皇帝请传教士从澳门把火炮制造技术传到中国来和《几何原本》的翻译与传播。可以说,作者的每一个结论都是建立在扎实的资料基础上的,从不妄下结论。因此,文章显得严密扎实,令人信服。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