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了解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2、了解文章的写法,学习“以事实说话”的说理技巧。
    3、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并课外查阅有关资料,对中国近代科技为什么落后于西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了解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2、了解文章的写法,学习“以事实说话”的说理技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并课外查阅有关资料,对中国近代科技为什么落后于西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在历史上曾经是世界上文明昌盛的国家之一,古代科学成就闻名于世,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到了近代,近代科学却要从外国进入我国,这是为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听听杨振宁教授的论述!
二、作者简介
    杨振宁,1922年生。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早年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1957年与李政
  时间 特点 举例说明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     
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一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对祖国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虽然身在海外,却时刻关注着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1971年中美关系解冻之始,他就多次到中国大陆进行访问,改革开放以后,更是频繁往返于中美之间,进行讲学和交流活动,对中国科技研究的方向和未来科技人才的培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本文就是根据他在清华大学和哈尔滨等地所做的学术报告整理而成的。
三、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篇科技演讲辞,谈论了一个热门话题,即中国近代科技为何落后于西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的问题。在演讲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全文分为两部分:回顾与前瞻。它在概述中国几千年来科技史的基础上,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发展的轨迹,并满怀信心地展望了中国科技在未来21世纪的乐观前景。
    2、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参考:
 
  时间 特点 举例说明
第一阶段 公元14XX年前 中国领先世界 ?明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的记载和1962年的考古发现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的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第二阶段 14XX年至16XX年 中国举步不前 ?明朝皇帝请一些传教士从澳门把造火炮的技术引到中国来
?《几何原理》被翻译到中国,对中国科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三阶段 16XX年至19xx年 中国抗拒科技引入 ?清朝同文馆的设立爱到阻力,有大学士认为“科技只是奇技淫巧,雕虫小技
?清朝派遣留学生,因受到猛烈抨击,最终又把他们召回。
第四阶段 19xx年至1950年 中国引进西方科学 ?京师大学堂的成立?废除科举制度?大规模派遣学生到国外留学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