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范文(精选15篇)
科学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 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 小结
4、 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关于科学教案(精选17篇)
关于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研究包装盒的活动,了解过度包装和滥用塑料包装的危害。
2.知道垃圾减量的重要性,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3.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事,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带 1 ~ 2 个商品包装盒。
教师:几个过度包装的包装盒和注意了环保的包装盒。称重的弹簧秤。再利用的小用品或工艺品,如空罐做的笔筒、饮料瓶做的花瓶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我们已经知道垃圾要污染环境,处理起来十分困难。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垃圾问题呢?
(根据学生的讨论回答,教师适时引导或归纳:解决垃圾问题要从各方面努力,首先要从根源上想办法减少垃圾的数量,然后把可以用的材料回收,最后剩下的再作无害处理)
2. 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好办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
3.师生一起探讨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言之有理就应给以肯定,如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自己带喝水的杯子,少买瓶装饮料,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等,教师可引导学生侧重于考虑家庭中和学校里的哪些垃圾可以想办法减少)
二、包装盒的观察研究
1. 一般情况下商品都有包装,包装有什么用呢?(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等,而且比较卫生)
2. 包装最后到哪里去了?(都成了垃圾)
3. 商品不同,包装的方法也千差万别,今天我们就来观察研究包装盒,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关于科学教案(精选15篇)
关于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论各地不同的冬天。
“我们都知道南京(指本地)的冬天有时刮冷风、有时结冰、有时下雪,树叶落了,小草枯了,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是不是每个地方的冬天都是一样的呢?你听过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吗?请大家谈谈,你在哪里见过冬天,那是什么样的,你还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过冬天吗?说给大家听听,带照片的就讲讲照片上的情景。”让幼儿充分发言,注意强化那些重要的描述。
2.介绍北方的冬季特征。
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画面“冰雕”。
“这里的冬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冰雕”(因为这里冬季气温特别低,冰层很厚,几个月不化)
3.介绍春城昆明的冬季特征。
引导
幼儿观看幼儿用书画面“春城的冬天”,介绍昆明实际上一年到头都是春天。冬天也和春天一样,植物繁茂。郁郁葱葱,鲜花盛开,从不下雪,不结冰。人们穿着单薄。“这里有冬天吗?”
4.小结。
活动延伸
观看世界各地冬天的录象。
活动目标
1.拓宽幼儿知识面,使幼儿了解在我国不同的地方冬季温度不同,景象也不同。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回家向家长了解他们冬天在哪些地方生活过,那些地方的冬季是什么样的,收集一些照片。
2.教师了解幼儿在哪些地方过冬天,有些什么经验。
3.幼儿用书画面“冰雕”、“春城的冬天”。
关于科学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认识新词,读指定词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美丽星空的景象。培养朗读能力、背诵能力、想象能
科学教案(精选15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建立起关注科学的态度,本课从做科学小游戏、科学小实验以及介绍科技新产品、科研新成果的角度编排的探究内容。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科技的进步;强化“我也能做科学”的意识,增强学科学的信心;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明确什么是科学。
二、学情分析: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但大部分却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所以本课提出了“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一起找一找”的活动要求,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科学的存在,让学生明白“我也能够做科学”的意识。学生通过体验游戏中的科学来激发他们学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2.知识目标:认识到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喜欢大胆想象与未来科技有关的内容;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3.情感目标: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蜡烛、火柴、漏斗、瓶子、木块、乒乓球
学生准备:矿泉水、杯子、吸管(每人两根)
六、教学过程 :
(一)提出问题:游戏导课,激发兴趣
1. 教师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两个同学来完成,看看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大的?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小的?(同学们推选出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游戏。)
关于科学教案汇总(精选17篇)
关于科学教案汇总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丰富幼儿(幼儿食品)关于红、黄、绿、蓝等颜色方面的经验,初步了解颜色可以变化。
2、引导幼儿学说“我给太阳妈妈(妈妈食品)找到了x x颜色宝宝(宝宝食品)。”
3、知道一些常见事物的颜色代表的含义。
二、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天亮了,小朋友快醒醒。我们一起到花园里去锻炼身体吧。”(随音乐做律动)
2、“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听休息音乐做放松运动)
3、“瞧!那是什么?”(太阳慢慢升起)
4、“我们一起跟太阳妈妈问好。”
(二)、太阳妈妈向幼儿介绍自己和七个颜色宝宝。
1、“小朋友们好!我是太阳妈妈。我有七个可爱的颜色宝宝。他们是红色宝宝、橙色宝宝、黄色宝宝、绿色宝宝、青色宝宝、蓝色宝宝、紫色宝宝。”
2、以“幼儿呼唤颜色宝宝的名字,发现有的颜色宝宝不见了”的形式引出话题,激发幼儿找颜色宝宝的兴趣。
(1)“我们也来和颜色宝宝们打个招呼吧!红色宝宝你好!橙色宝宝你好……咦!哪个宝宝不见了?”
(2)“这些宝宝真调皮,肯定藏在花园里。”
(3)“我们来帮太阳妈妈找颜色宝宝,好吗?”
(三)、找颜色宝宝。
1、幼儿帮助太阳妈妈在花园里寻找颜色宝宝,找到后相互交流,并学说“我给太阳妈妈找到了x x颜色宝宝。
2、幼儿将找到的颜色宝宝送回家。(把颜色宝宝插在太阳妈妈身上相应颜色的口袋里)
4、太阳妈妈和幼儿共同检查颜色宝宝是否找对了家。(重点向幼儿介绍青色宝宝)
《科学》教案(精选12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讲讲的活动中了解车子是由不同数量的轮子组成的
2、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轮子是可以滚动的
活动准备:
PPT、幼儿带来的各种车子
活动过程:
一、介绍各种不同数量轮子的车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个神奇的宝贝,你们知道是谁吗?
(一)出示两只轮子,引起兴趣
1、你们看这是什么?有几只? 2、你见过的两只轮子的车吗?是什么车?
小结:两只轮子的车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
过渡:还想接着往下看吗?
(二)出示三只轮子
1、你们看这里有几只轮子? 2、三只轮子是什么车?
小结:三只轮子的是三轮车
(三)出示玩具车
1、这是一辆什么车?这辆车有几只轮子? 2、出示四只轮子,四只轮子有些什么车?
小结:四只轮子的有轿车、警车、消防车、公共汽车等等
二、讲讲玩玩:知道车有了轮子会滚动
1、讨论:为什么这些车都要有轮子呢?
2、你们想不想开开自己带来的车?(幼儿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车有几个轮子)
3、幼儿开开自己的车,开完后将车按轮子数量放进不同的停车场
总结:原来我们刚才看见的车和你们玩的车都是有不同数量的轮子组成的,有了这些轮子车才可以在马路上开。
活动延伸
你们玩得开心吗?还有很多宝贝也想出来和你们见见面,我们请他们出来好吗?
1、你见过这么多轮子的车吗?
2、平时请你们爸爸妈妈带你们一起找找看哪些车有这么多的轮子,好吗?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白盐和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