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巴赫》学案
2018-11-024.进一步启发:
作者这种将三者融合在一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1.深入阅读课文,圈点勾画重点句子,讨论并回答第一个问题:
a、巴赫(bach)德文的意思是指小小溪水,涓涓细流却永不停止。
b、巴赫的音乐一开始不为人注意,但后来其魅力却成为不朽。(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即使看来再弱小只是潺潺的小溪,也是不仅埋没不了的,而且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苍老,相反却能常青常绿。)
c、巴赫的性格和品格一如小溪的性格和品格。(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巴赫就是这样清澈的小溪水……)
写小溪是用比喻的手法来写巴赫。
2.跳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互相交流。
3、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将小溪、巴赫以及巴赫的音乐这三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通过理清思路很容易看出,作者写小溪始终围绕着巴赫其人、音乐,写巴赫其人、音乐又始终离不开小溪,而巴赫的品格又通过他的音乐体现。这样三者就密切融合在一起。
4.讨论交流写法的好处。明确:
作者用小溪作比喻来写巴赫,使巴赫音乐的价值以及他的高尚品质都得到了形象生动的展现,使作品闪耀着动人的艺术感染力。用巴赫的音乐来展现他的品格,也最具有说服力。 筛选重要信息,抓住关键句子理解内容,是学生应具备的阅读能力之一,在平时的学案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尊路识斯真。”理清思路是解读文章的一把钥匙,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思维训练。
设计让学生“体会作者将这三者融合在一起写法的好处”这一环节,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散文写作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以后写文章会有所借鉴。
品读课文
探索巴赫的精神品质。 1.请学生勾画描写小溪的句子,反复诵读品味。
2.请学生勾画描写巴赫及音乐的句子,反复诵读品味。
3.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概括巴赫的精神品质。 勾画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品味,并概括巴赫的精神品质(答案不拘一格),如:如大海般浩瀚,却似小溪般谦逊;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深沉、安祥、不张扬、不炫耀,默默无闻,却有着旷日持久的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品味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最有效的方法,学生在诵读品味中将会进入到美的意境之中。
赏读课文
积累语言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大声诵读,然后在课本上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再和同学交流。
(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对关键的句段进行勾画、赏读。
2.先在同学面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内容,然后将自己的赏析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再一次共同感受文章极富表现力的优美语言和人物的精神品质美。好的语段或句子争取背诵下来。 通过反复赏读课文,使学生更深入体会文章内容,进一步领略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同时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进而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感情。
拓展阅读
比较鉴赏 下发乔治•桑《贝多芬田园交响乐》一文,让学生阅读后简单谈一下两篇文章在内容、写法方面的异同。(文本见“备课资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