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巴赫》学案

2018-11-02

  读《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写法方面的异同:同为写音乐家,贝多芬是伟大的,巴赫是伟大的,但《贝》一文不是写贝的伟大,而是写欣赏音乐的独特感受,写法方面主要是想象、联想、通感等。
 
  设计此环节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一方面提高学生比较鉴赏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课后作业
  1.多芬曾经这样评价巴赫:“他不是小溪,是大海!”文章中也说:“巴赫确实太伟大,太浩瀚了!”,但文章的题目是“小溪巴赫”,全文也是围绕“小溪”这一中心意象展开的,你认为二者矛盾吗?
2.文中有多处文字用通感的手法将无形的音乐化作有形的画面,请选取两个地方细细体会,并仿照作者的手法描写一段你所喜爱的音乐。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第一个作业思考具有辩证性,可以训练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同时更全面准确地认识巴赫。
第二个作业是学生体会语言、积累语言的好途径。
 
思路点拨一
本文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用比喻手法,通过描写小溪来赞美巴赫,文章题目就是比喻手法。教师也可以从解读题目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反复诵读、细细品味,使他们体会到文章写法特点、人物高尚的精神品质以及语言的优美。思路如下:
一、         解题:
《小溪巴赫》这个题目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
让学生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一下,说说看。
明确:小溪一样的巴赫
二、         设计核心问题:为什么巴赫象小溪一样?
1.学生阅读文本,勾画描写巴赫特点的句子,了解、表述巴赫的特点,并反复诵读、体味。
2.学生阅读勾画描写小溪特点的句子,了解、表述小溪的特点,并反复诵读、体味、揣摩。
3.生阅读勾画小溪和大河对比的句子,体悟用意,反复诵读这一部分,揣摩小溪不同于大河的特点。
4.对比小溪和巴赫的相似点,让学生表述一下。
三、         研读聆听巴赫音乐作品的句段。反复诵读、体味巴赫的作品给我们的感受。
仍然像小溪一样
总之,从巴赫的人生经历和被人重视的程度到巴赫的作品,巴赫从不以夺目的光彩示人,他就像一条小溪!
练习举隅
1、“他的音乐影响了三百年来人们的艺术世界,也影响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这句话中前后两个分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2、找出第九自然段描写大河的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大河?
3、文中有几个句子似乎不太通顺,请找出来,试着改一改。
a如果没有1802年德国音乐家福尔克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巴赫的传记。
改:如果没有1802年德国音乐家福尔克出版的世界上第一部巴赫的传记。
b时间只会为它增值,就像陈年老酒一样,时间和醇厚的味道融为一生,互成正比。
改:时间只会为它增值,就像陈年老酒一样,时间和醇厚的味道融为一体,互成正比。
c小溪的水流量不会恣肆狂放,激情万丈得让人震撼。
改:小溪的水流不会恣肆狂放,激情万丈得让人震撼。
d无数后代音乐家对巴赫的敬仰和崇拜,甚至专门创作出有关巴赫的主题音乐,或用只有音乐语言才有的特殊方式(按照音乐乐理体系,巴赫的德文拼音bach在乐谱中对应的……),音乐家们用这种他们心心相通的语汇,以他们钟情的乐器的鸣奏,向巴赫呼唤,表示着对巴赫的敬意。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