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两篇

2019-07-01

《差别》这一题目正是对小说中心内容的一个恰当的概括。通过买土豆这件事,读者便会看出阿诺德和布鲁诺在头脑、眼光、意识等方面的差别。

课文评释

等待散场
刘心武
已经是晚上9点钟了,我才到达剧场门前。剧场里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肯定已经跳完了如梦如幻的第二幕,而且华丽诡异的第三幕说不定也所剩不多。我是个狂热的芭蕾舞迷,因此尽管因为业务上的急事耽搁到8点40分才得脱身,还是风风火火地跳进出租车赶到剧场。
[点拨:第一自然段,由“我”去看芭蕾舞剧作为引子,引出了下面故事的发生,即“我”在小说中的作用:线索作用。对时间的记叙,是下文赞美男女主人公纯真爱情的一个因素。]
评析:以上为第一部分,由“我”去看芭蕾舞剧引出了故事。
我出了汽车才感觉到下着小雨。从我下车的地方到通向剧场大门的宽大阶梯,还有一小段距离,为了避免淋雨,我从售票处以及相连的平房那儿绕向阶梯,因为那里有挡雨的棚檐。我一边小跑,一边朝剧院大门望去,慌急中,我忽然撞到一个人的肩膀上,我立足定神一看,是个小伙子,戴着一副眼镜。他的眼珠子在镜片后也仔细打量着我。
[点拨:第二自然段,对“雨”的记叙,又是赞美两个人纯真爱情的一个因素。]
“您有票吗?”
我吃了一惊。竟还有比我更痴迷芭蕾舞的。这剧场前的小广场上,在路灯光下,霏霏细雨中活像巨型甲虫的小汽车,默然地斜趴成一大排,除了我们俩再没有别的人影。里面舞台上剧已过半,他还在这里等退票?
[点拨:这一段对“车”的描写,作用是:写观看舞剧的人很多。由此可见,此芭蕾舞剧是多么的吸引人。这与后文姑娘不看芭蕾舞剧,而看场外的小伙子形成鲜明对比。对“车”的描写,又是赞美二人爱情的一个见证。]
“我自己要看!”我一边回答他,一边掏我的票。咦,怎么没有?
“不,”那小伙子蔼然地对我说,“我不要您的票,您快进去看吧!”
[点拨:小伙子一开始问“您有票吗?”,与后来“不,我不要您的票”,这种矛盾的言语让“我”感到费解,同时又是本文的一个悬念。]
我从衣兜里掏出一堆名片,从中抽出了那张宝贵的剧票,顺口问:“你不看,呆在这儿干什么?”
“等散场。等她出来。”
[点拨:“等待散场。等她出来。”小伙子的回答是对上面悬念的一个笼统的解释。]
我立刻明白,是一对恋人同时来等退票,只等到一张,因此小伙子让姑娘先进去了。我倏地忆及自己的青春,一些当年的荒唐与甜蜜场景碎片般闪动在我心间,我不由表态:“啊,你比我更需要……你进去吧!”
[点拨:“我”的表态表现了“我”的心地善良与善解人意。“我”被“小伙子”感动了,想成全他们。更重要的是“我”想起自己年轻时的行为,想起当年那些“荒唐与甜蜜场景”,在感情上达到一种共鸣,也许“我”当年也做出了像小伙子一样的“傻事”。]
我把票递给他,他接过去,仔细地看了一下排数座号,退给了我,我那张票是头等席,180元一张,他是在等我主动打折么?我忙表态:“不用给钱,快进去吧!”他却仍然把我持票的手推开了。
[点拨:面对头等席,小伙子却将票退给了“我”,这又是一个悬念。]
我觉得这个小伙子很古怪。
小伙子很难为情,解释说:“我答应在外面等她……她也许会随时提前出来……我还是要在这儿一直等着散场……”说着便扭头朝剧场大门张望,生怕在我们交谈的一瞬间,那姑娘会从门内飘出,而他没能及时迎上去。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