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川语慧教学微型设计之《春望》(精选16篇)
胡川语慧教学微型设计之《春望》 篇1
重庆市丰都县平都中学校 胡川
目标核心指向:抓意象和修饰语,体会表达内容及效果(能力强的学会仿拟)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背景知识。
1.这是一首(律诗、绝句 )诗?题目的意思是 。
2.回忆作者有关常识
二、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地朗读。
三、理解与欣赏指导
1.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分别用了哪些词语修饰?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国家:破—风雨飘摇
山河:在—江山易主
都城:春—春意盎然
草木:深—一片荒芜
花:溅泪—悲痛欲绝
鸟:惊心—惊心动魄
烽火:三月—战争旷日持久,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家书:万金—骨肉离散
头:白,搔,短,不胜簪——忧思之深之广
2.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忧国忧民,思家念亲。
3.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是:
抓意象和修饰语,体会表达内容及效果。
四、相关练习。
1.颔联和颈联的修辞是?
2.颔联的大意是?
3.默写这首诗。
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朝天子·咏喇叭》。
《狼》微型教案八种(通用16篇)
《狼》微型教案八种 篇1
余映潮
〔说明〕在教学研究中,发现不少课对学生的课堂活动安排比较杂乱,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无序、不透。课中缺乏起主导作用的、起支撑作用的、有训练力度的教学板块。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的每一节中,都必须有一两个相当突出的训练板块,以突出教师的教学意图和对学生的训练,以突出教法和学法,以突出教学艺术的实施。为此,特编写了关于《狼》的8种微型教案,以供参考。
这8种微型教案,共展现了常规手段下的8种教学角度:诵读,辨读,说读,析读,品读,写读,听读,练读。这每一种教学角度,实际上就是相关教学过程中的最为突出的、最为重要的教学板块。
教案一
一、教学角度:诵读——朗读课文,背读课文。
二、主要教学步骤:1.检查预习情况。2.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字词理解比赛。3.进行朗读训练。4.背读课文。
三、诵读训练实施过程:1.学生自由竞读课文,理解文意。2.教师教给朗读的方法——“分层背读法”。所谓“分层背读法”,就是用语音停顿来表现段中句子所表达的一层层意思,从而清晰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脉络,进而达到流畅地背诵。《狼》这一课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写人必写狼,写狼必写人,二者相互交织,构成段内的层次。如开头“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这一段,由两层构成,一层写人,一层写狼,朗读时必须在“剩骨”后小停一下。3.学生进行读法实践,演读全篇课文。4.教师再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中的情景。5.学生再进行读法实践。6.运用各种形式竞读、竞背课文。
《狼》微型教案八种(通用13篇)
《狼》微型教案八种 篇1
余映潮
〔说明〕在教学研究中,发现不少课对学生的课堂活动安排比较杂乱,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无序、不透。课中缺乏起主导作用的、起支撑作用的、有训练力度的教学板块。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的每一节中,都必须有一两个相当突出的训练板块,以突出教师的教学意图和对学生的训练,以突出教法和学法,以突出教学艺术的实施。为此,特编写了关于《狼》的8种微型教案,以供参考。
这8种微型教案,共展现了常规手段下的8种教学角度:诵读,辨读,说读,析读,品读,写读,听读,练读。这每一种教学角度,实际上就是相关教学过程中的最为突出的、最为重要的教学板块。
教案一
一、教学角度:诵读——朗读课文,背读课文。
二、主要教学步骤:1.检查预习情况。2.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字词理解比赛。3.进行朗读训练。4.背读课文。
三、诵读训练实施过程:1.学生自由竞读课文,理解文意。2.教师教给朗读的方法——“分层背读法”。所谓“分层背读法”,就是用语音停顿来表现段中句子所表达的一层层意思,从而清晰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脉络,进而达到流畅地背诵。《狼》这一课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写人必写狼,写狼必写人,二者相互交织,构成段内的层次。如开头“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这一段,由两层构成,一层写人,一层写狼,朗读时必须在“剩骨”后小停一下。3.学生进行读法实践,演读全篇课文。4.教师再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中的情景。5.学生再进行读法实践。6.运用各种形式竞读、竞背课文。
胡川语慧教学微型设计之《春望》(精选17篇)
胡川语慧教学微型设计之《春望》 篇1
重庆市丰都县平都中学校 胡川
目标核心指向:抓意象和修饰语,体会表达内容及效果(能力强的学会仿拟)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背景知识。
1.这是一首(律诗、绝句 )诗?题目的意思是 。
2.回忆作者有关常识
二、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地朗读。
三、理解与欣赏指导
1.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分别用了哪些词语修饰?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国家:破—风雨飘摇
山河:在—江山易主
都城:春—春意盎然
草木:深—一片荒芜
花:溅泪—悲痛欲绝
鸟:惊心—惊心动魄
烽火:三月—战争旷日持久,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家书:万金—骨肉离散
头:白,搔,短,不胜簪——忧思之深之广
2.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忧国忧民,思家念亲。
3.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是:
抓意象和修饰语,体会表达内容及效果。
四、相关练习。
1.颔联和颈联的修辞是?
2.颔联的大意是?
3.默写这首诗。
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朝天子·咏喇叭》。
微型小说两篇
学习目标
1、了解微型小说的定义,鉴赏两篇小说的表现手法,理解其隐含的意义;
2、体会微型小说构思精巧、意蕴深刻的特点,增强作文时谋篇布局的意识;
3、总结、领悟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
4、培养学生的推断、想象能力。
相关知识
1.作者介绍
刘心武(1942~)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1950年随父迁居北京。中学时期爱好文学。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XX年。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并任编辑。1979年起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1987年赴美国访问并在13所大学讲学。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上,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开伤痕文学先声,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并由此取得在文坛上的地位。后又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小说,曾激起强烈反响。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中短篇小说集《绿叶与黄金》、《大眼猫》、《都会咏叹调》、《立体交叉桥》、《519长镜头》,中篇小说集《如意》、《王府井万花筒》、《木变石戒指》、《一窗灯火》、《蓝夜叉》,纪实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风过耳》、《四牌楼》等,还出版有散文集、理论集、儿童文学等作品以及8卷本《刘心武文集》,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十二 微型小说两篇
十二 微型小说两篇
在柏林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深厚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
2、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说明:
这是一篇微型小说,在不足四百字的文章里涉及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战争的残酷性。作者截取火车上短暂的一幕,以后备役老兵的一段话为小说情节的核心,隐去所有背景、过程的交代,而把惨烈的战争后果直接推到读者的面前。小说的篇幅极短,却包孕着丰富的内涵;情节如此简单,却有着极强的可读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
2、 难点:小说如何运用抖包袱的手法将情节推向极至。
说明:
这篇微型小说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意想不到的结尾,所以优秀的微型小说并不在于要有巨大的字数和曲折离奇的情节。我们在品味这篇文章时就应抓住文章中这种抖转直下的独特效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话题
创设情境 1、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活中最残酷的事。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作品。比如杜甫的《石壕吏》、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都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1、谈谈令你印象深刻的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新闻作品。
找准话题导入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的情境,为体会文章的主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