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设计

2019-04-16

二、熟悉情节
(一)
咱们班有看过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的同学吗?请他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部小说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好吗?(也可以课前调查,预先布置任务)
(二)
1、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在这本书的第六卷第四章,也就是课本的这一选段上。请每小组派代表以课前指定给他们小组剧中人物的口吻概述本选段的故事情节。(可以推举个人代表,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接龙叙述)
2、请同学评价一下刚才同学的概述,并谈谈你个人的感受。
三、分析人物
(一)在同学生动的叙述中,我们对这些人物的印象加深了。让我们立足于这一选段来评价一下这些人物。你觉得伽西莫多、爱斯梅拉达、克洛德、普通观众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作者具体的叙写来谈谈。(这部分的探讨也可以根据课堂情况,结合情节的概述分别进行。)(在分析的过程中如果有必要可以补充一些具体的相关情节的介绍)
参考分析:
1、伽西莫多:(1)外表极其丑陋,独眼,驼背,跛足,耳聋。文中有直接描写,还有通过观众之口的侧面描写。(引导学生品读具体文句)。 (2)他的内心呢?a、受刑前,伽西莫多近乎麻木地被捆绑到刑场上,任人摆布,丝毫也不反抗。我们完全可以肯定,他的内心思想一定在激烈地活动着:他可能会觉得自己是有罪的,理应受到这样的惩罚;他也可能觉得自己是受指使的,罪并不在他,但那个指使他的人,是他的养父,是他最感激、最崇敬的人,因此他也觉得受惩罚的就应该是他。b、受刑时痛苦、“蠢笨”的表情。c、受刑后伽西莫多无奈的愤怒和希望的破灭。在施刑人的鞭子下一直忍耐的伽西莫多,在雨点般的侮辱性的语句以及诅咒、嘲笑、叫骂和石子之中,终于被激怒了。可是他至多只能“对群众投去恫吓的眼光”,而得到的是“更加厉害起来”的“嘲骂和叫喊”。于是他就只能把愤怒、憎恨、失望表现在脸上和眼光之中。d、最后,在无法忍耐的情况下,伽西莫多乞求人们给他水喝,可是回应他的仍然是侮辱和嘲笑。他第一次是用“动物的咆哮”在要求,第二次是“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在喊,然后是“喘息着喊了第三遍”。可见他已经是耗尽了全部的精力,可是没人理会他。这时候爱斯梅拉达走上前来,送水给伽西莫多喝,可是伽西莫多却想把刑台打个粉碎;爱斯梅拉达把水葫芦举到伽西莫多的唇边,伽西莫多流出了平生的第一滴眼泪(这是自责和感激的泪水);喝完水,伽西莫多想吻一吻爱斯梅拉达美丽的小手。可见他的内心是非常单纯的,受副主教指使劫持爱斯梅拉达,事情败露,甘愿承担罪名;爱斯梅拉达给他水喝,他充满自责,心存感激。(补充说明:他心灵的美与善随着小说情节的开展而愈益突出。)
2、 爱斯梅拉达:美丽纯洁,天真善良,坦率开朗,多才多艺。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3、副主教克洛德——人性恶的标本。虚伪狠毒,道貌岸然,内心阴险。
4、观刑群众——缺乏理智和同情心,自私冷漠,体现了人的劣根性。(可以引进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做比较)
(二)很明显小说用对比手法塑造了一组组构成鲜明对比的人物形象。课文中对人物的对比描写有哪些?
参考分析:从两方面着手——人物的自身内外以及人物之间的对比
人物自身:(外表,内心)伽西莫多、克洛德。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