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广东版)

2019-04-16

 第一部分:单元课文简析
   本单元的文体是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其中《药》《项链》《微型小说两篇》为基本阅读,《荷花淀》《春之声》为扩展阅读。这些文章取材广泛,风格各异。
   《药》是鲁迅先生于1919年四月(五四运动爆发的前七天)写的一部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以辛亥革命时期社会现实为背景,以光复会成员徐锡鳞、秋瑾被清政府杀害的事件为素材,描写了革命党人为群众牺牲了生命,还得不到群众理解,甚至被吃掉的悲剧。
   《项链》是被誉为19世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故事叙说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罗瓦塞尔因为爱慕虚荣丢了朋友的项链,而不得不以十年的艰辛劳动去偿还债务,结果得知所丢的是一条假项链的故事。
   《微型小说两篇》中,《等待散场》叙说了剧场外的小伙子等待着剧场内的姑娘散场出来,剧场内的姑娘因为不舍浪费一张宝贵的票,一面看着剧场外的男朋友,一面焦急地等待散场的故事,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的纯真爱情。《差别》叙说了阿诺德和布鲁诺两个人在购物、捕捉与汇总信息的能力的差别,两人主要是思维的差别。
   《荷花淀》是一篇“诗体小说”,刻画了水生嫂等人物的形象,表现了夫妻之情和家国之爱。
   《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作手法进行创作的代表作。它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运用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它主要写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春节回乡途中,身处闷罐车厢,“意识”流动。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传达出了“春的旋律”,表现了新时期新转机的主题。
  
   第二部分: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理解并归纳小说主题。从感受小说的艺术形象出发,联想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创作意图,进行具体分析,把握小说主题。
   2、 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小说结构是作家剪裁生活和组织篇章的总框架,要想详细分析、实际掌握,则应着重了解叙述的时间顺序、空间转换、故事情节的发展进程、故事线索的明暗安排,以及叙述中的顺序、倒叙、插叙、平叙、补叙等有关知识。
   3、 鉴赏小说中人物描写技巧。正确把握小说的人物描写技巧,应重点熟悉了解人物描写技巧所涉及的具体内容的方法,这包括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把握这些方法才能较好地欣赏人物描写技巧,分析好人物形象。
   (二)教法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药》3课时,《项链》2课时,《微型小说两篇》1课时,《荷花淀》2课时,《春之声》课外自读。
   ①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②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④研究探讨,转化能力;
   ⑤强调预习,加强练习。
   (三)单元教学过程
   l 学习单元导语
   研讨:
   1、 什么叫小说?什么叫小说的三要素?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