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设计

2019-04-16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正文]
一、 设计思想
怎样在阅读中产生问题,在问题的探讨中推进对文本的把握?我想,让学生自己在个人与文本的对话中,置换身份把握情节,进行理性的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是现实可行的,也比较符合问题探讨这一学习方式的原意。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引导,解决一些关键问题,讨论时紧扣语言材料本身挖掘文字背后的思想情感内涵,推进对文本的深入探究。最后激发起对整部小说乃至对雨果整体创作的兴趣,就达到以点带面、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理想目的了。
二、 教材分析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是苏教版语文必修四“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这一专题中的一篇课文。本专题共分三个版块:“灵魂的对白”、“美与丑的看台”、“人性在复苏”。三个版块分别突出人性中的真和假、美和丑、善和恶三组矛盾。《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属于第二版块,探讨的重点是人性中的美与丑的对立与交织。
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雨果在反对古典主义的斗争中以对社会人生的自觉思考和对文学创作的自觉探索实践着自己的小说创作理想。所以他的小说的思想和技巧是很鲜明的。思想上,对人性的追求和人道的关怀贯穿他的作品始终;技法上,戏剧化的倾向很明显,主要体现为场面描写集中、人物塑造复杂、情节铺叙多变。
三、 学情分析
1、 学生对问题探讨这一学习方式已经熟悉;
2、 学生对外国小说比较陌生,对小说、戏剧、电影文学这几样文学样式的联系与区别很模糊。
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查阅资料,深入研读,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2)理清课文的情节,阅读体会文本体现出来的人性的美与丑,并形成正确的人性观念。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文本阅读,理解“看客”所揭示的人性悲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讨论,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看客”所揭示出的人性的悲剧及文本体现出来的人性的美与丑。 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丰富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板块的学习,帮助学生在人性的看台上,能分辨美与丑;培养学生追求美、憎恶丑的情感。
五、 重点难点
1、 学习多角度对比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方法;
2、 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丰富内涵。
六、 教学策略与手段
多媒体设备、ppt设计
七、 课前准备
1、学生的预习任务:
(1)自读全文,至少提出一个问题。
(2)让全班同学分四大组,每一组学生分别以伽西莫多、爱斯梅拉达、克洛德、一普通观众这四种角色中的一种身份(由老师随意指定),用第一人称概述本选段故事情节,400字左右。
2、教师的阅读准备:重读《巴黎圣母院》全书,查阅雨果的生平经历介绍及名家对雨果及其作品的评论,阅读雨果的其它重要作品。
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图片背景“(影片中的)巴黎圣母院”
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无数的艺术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美丽。在优秀的作品中,一滴眼泪也能折射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美与丑的看台上,随着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走进伽西莫多的“一滴眼泪”。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