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教案之课文剖析(18.登临词二首)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萧索。故国,这里指建康,即今江苏南京。天气初肃,意谓秋天到来了。肃,肃杀,萧索。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在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点化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澄江静如练”的句子。江,指长江。练,白色的绸带子。簇(cù),箭头,形容山的峭拔。]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酒旗斜矗(chù),酒旗斜插着。酒旗,酒楼上所悬挂的布招帘。矗,直立。]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妍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彩舟,船的美称。南京西南的长江中有白鹭洲,作者在此联想为白鹭鸟起飞。以上几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在其中。]
上片:描述景物虚实结合,浓淡相宜,视角有远有近,为下片的个人咏叹埋下伏笔。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念往昔、繁华竞逐。[回想往昔,豪华淫靡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指统治者的奢靡生活。]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意谓陈后主(陈叔宝)因为荒淫腐败而导致亡国。门外楼头,化用杜牧《台城曲》中句子:“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杜牧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隋兵已攻至城下,陈后主还和他的宠妃张丽华等在寻欢作乐。韩擒虎,隋朝的大奖。悲恨相续,意指在建康这里建都的各个王朝都相继灭亡了。]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六朝,指建都于建康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歌女。《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作,人们把它看作亡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