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黛玉进贾府
2.a是王夫人,c是王熙凤,王夫人是“携”黛玉上炕,既注意礼法又很庄重,王熙凤则“拉”黛玉入座,显得不够庄重,仅是为讨贾母欢喜表现出热情的样子。①②④都表现出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的心理状态。
四、偏僻(偏激,不端正)
便宜(方便)
态度(神态)
文中还可找到的有:
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风韵)。
疯疯颠颠说了些不经之谈(不合常理)。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姿容俏丽)。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可惜)。
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涎皮赖脸)
【资料窗】
1.关于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大约生于17XX年,卒于1763年。他的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就成了正白旗的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曾祖母还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康熙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住在曹寅的江宁织造署内。曹寅还奉命经常以密摺向康熙报告当地政治情况和大官僚的动态。因此,在康熙朝,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帝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
2.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XX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也基本完成,只是未能传抄行世,后来迷失了。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3.关于《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全书中的作用。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必要的交代。第1回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做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黛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
女娲补天,剩下一块“无材”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巨大的顽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的美玉,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被贾宝玉随时佩戴在身,被贾府上下视为“命根子”叫“通灵宝玉”。这个故事对宝玉的性格具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是个“无材”的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性格的“顽劣”从天而降,难以被世俗所容。
木石前盟的故事,说的是顽石在降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了一棵珠仙草,使仙草能够久延岁月,脱离草木之态,变成了一个女子。后来,顽石要下世投胎时,绛珠也要同去走一遭,为了酬报顽石浇灌之思,把一生所有的眼泪都还给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这就是课文中宝、黛二人的初次见面,都觉得对方面熟,似曾相识的原因
因。另外课文中说黛玉的病“若要奴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就是指“还泪”之事。
第2回,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第3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贾府的环境和贾府中一些主要人物。即课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