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黛玉进贾府


   3.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黛玉、宝玉、王熙凤的外貌都描写得很美丽,但又各具特点,黛玉是娇美,宝玉是俊美,王熙凤是俗美。黛玉的动作柔而缓,宝玉的动作急而憨,王熙凤的动作则狂而疯。再看人物语言,黛玉的语言得体,表现出她的知书达礼与自尊,前后语言的变化(如回答读书一段),表现出她的多虑与心计,王熙凤的语言也得体,表现出她的逢迎与狡黠;而宝玉的语言多不得体,表现出他的我行我素,受宠而无所顾忌。至于心理描写,主要是黛玉,王熙凤进屋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黛玉对此“纳罕”,宝玉进屋时,黛玉听见一阵脚步声,心中“疑惑”这些都反映出黛玉对上场人物的最初认识,后面黛玉到两位舅舅屋去拜望,“度其位次”,与众姊妹进餐时听人言,观人行,一一按贾府习惯行事,足见其聪敏过人处。
    4.骈文夹在散文之中,韵味十足。宝玉出场写了两次,第一次先用散文写他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脚下登的,后用骈文写他的相貌神态: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第二次又是先用散文写他头上,身上,腿上,脚上,后又是用骈文写他的相貌神态:面如敷彩,唇若施脂;……。
而宝玉眼中的黛玉则全用骈文写相貌神情: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王熙凤出场时也是先用散文写穿着,后用骈文写容貌神情。骈文的插入使语言十分优美,有诗一般的韵味,读来余香满口。
【难点解析】
《西江月》二词的解读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讲宝玉日常行为的外在表现给世人的总印象。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讲宝玉虽仪表堂堂,但没有获取功名的真本事。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讲宝玉不会结交仕人,不会应酬官府,不遵守封建礼教;而且在家不好好读儒家经典,不好好练习八股文。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讲宝玉的性格独立不羁,对世人的非议全不在乎。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对宝玉的身世具有预示性。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讲宝玉的存在对家无助,于国无补,完全是无用之材。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在封建制度下,宝玉这样的人是“无能”“不肖”的,因为他完全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要求。
“寄言纨裤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告诫天下人,都别学宝玉。
这两首词,前一首说宝玉的性格,行为特征,说他厌恶功名,不符合世俗观念,不顺从封建道德,礼教的一面。后一首是在概括宝玉的人生道路。作用是正文反作,明贬实褒。表面极写宝玉之不堪,实际上在赞美宝玉的反叛性。
【解题指导】(思考的练习)
    一、黛玉进贾府 / 黛玉 / 贾母、凤姐、宝玉 / 王熙凤、 贾宝玉 /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贾氏三姊妹 / 贾母、凤姐等出场人物 / 贾赦、贾政等未出场人物 / 宝玉、凤姐 / 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探、惜三姊妹。
二、见【内容主旨】中二“人物分析”和【写作特点】中2、3两点。
三、1.①宝玉:潇洒英俊,善良多情。②王熙凤:刁钻狡黠、谄上欺下。③黛玉:聪慧灵秀,体弱多病。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