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绘本:逃家小兔教案

2024-01-04

中班绘本:逃家小兔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观察图书中的图画,想象故事的情节;

  2、朗读和理解绘本中的文字,学习以「如果你……我就要……」的句式创作对话;

  3、讨论图书的内容,学生交流自己的体验,体会妈妈的爱

  教学准备:

  《逃家小兔》书本、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描图意,点书题

  1、猜谜:小兔,你喜欢小兔吗?

  师:小兔生性胆小,可有只兔宝宝,它还很小,可是它却有一个很大胆的念头,它很想要离家出走,做一只逃家小兔。今天我们要来分享它的故事。(板书:逃家小兔)

  2、师:就在这个美丽温馨的晚上,小兔把自己想逃家的想法告诉了妈妈,于是她们之间就聊起了关于逃家的事来。如果你是这只小兔打算逃到哪里?(生回答)

  3、师:不如这样,给你一法宝,像孙悟空一样会变,你会变成什么?让妈妈找不到你。(交流)

  二、小兔的第一次变

  1、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故事中的小兔打算逃到哪里,变成了什么?(出示图片)

  师:这是一张黑白的画,我要考考你的观察力,这只小兔把自己变成了什么?

  2、师:这条小鱼全身都白的,它的背鳍是黑色的,它叫小鳟鱼。

  3、指名读小兔的话(语气:淘气,心情:开心、有点不舍得)

  4、师:兔妈妈听了这些话之后该怎么办,如果你是兔妈妈,会怎么做呢?(生回答)

  5、师:想不想看看书里的妈妈怎么做?出示图片(指名读妈妈的话,男女分角色读小兔和妈妈的话)

  6、妈妈的这种方法,和你刚才的方法比怎么样?(师:兔妈妈知道它的宝宝最喜欢吃胡萝卜了,这样做既可以让小兔心甘情愿地跟兔妈妈回家,又不会伤害到它心爱的孩子,这根红红的胡萝卜中可藏着妈妈浓浓的爱呢!)

  三、看书,体会兔妈妈的爱

  过渡:师:故事里的小兔可带劲了,跟妈妈这样聊天,看妈妈这样玩,它也想跟妈妈再玩下去,再聊下去,这只小兔呢,它又要像孙悟空一样变变变了。你们想知道接下去的故事吗?

  1、安静地看一遍这个故事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小组内的伙伴,也可以举手问老师,或者是查字典,再用笔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故事看完后,可以和同学读一读你喜欢的那句话。

  2、师:小兔还变成了什么?(生回答后,课件出示)那妈妈呢?

  我当小兔来读小兔的话,你们当兔妈妈,看哪个妈妈接得最快?

  3、我们把故事变成小诗,永远记住妈妈的爱。

  课件出示故事改编后儿童诗

  师:多么有趣的一本书呀?不管小兔变成什么,妈妈总是能用最温柔的办法用它的爱,让小兔回到它的身边,小朋友在这本书里有许多漂亮的插图,看完这个故事,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一幅图,为什么呢?先和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好吗

  四、介绍作者

  过渡:

  多么动人的一个故事呀,多么伟大的母爱呀,有谁知道这故事是谁写的呢?

  1、那你想知道更多关于这位作家和这位画家的事吗?翻到第二页,自己看一看?

  2、你知道了什么?

  3、推荐孩子读他们两位共同合作的另一部优秀的作品《月亮,晚安》

  总结:

  咱们拿到书以后,不要只看内容,还有留意下书的封面和书本的前面几页,因为这里往往藏着一些重要的信息。

  五、拓展创作

  1、师:这个故事太好玩了,就这么结束了挺可惜的,你能学着书中的句子,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试着把这个故事画一画,写一写?

  2、小结:小朋友真了不起,个个都像小作家一样,从你们写的故事中,老师感受到了兔妈妈那份深深的爱,是啊,妈妈的爱,让个原想逃家的小兔,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们就像小兔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妈妈总会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保护着我们,不愿意我们受到任何伤害。读完这个故事后,你回想起你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吗?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呢?

中班绘本:逃家小兔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纲要》中语言领域的目标之一就是: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纲要实施细则》中也指出:引导幼儿专心阅读,能想象、理解画面内容,并能用语言讲述画面内容和故事情节,会用多种活动表达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语言领域对教师的要求中写到:幼儿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幼儿语言学习的范例,教师应该每天给幼儿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儿童文学欣赏。可见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文学作品欣赏是很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在发现了文学大师的作品《逃家小兔》后,更觉得要把这个富有情趣的作品介绍给孩子们,《逃家小兔》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和兔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故事,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多,孩子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体谅父母的辛苦,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妈妈的伟大和辛苦,让孩子从画中读出母爱的伟大。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运用转折词“如果……就……”将图片内容表述出来。

  2.感受母爱的伟大。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难点:

  重点:运用转折词“如果……就……”表述图片内容。

  难点:根据绘本中的故事感受母爱的伟大。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逃家小兔》 课件 ;

  2.小兔子头饰人手一个、兔妈妈卡片一个;

  3.《感恩的心》音乐。

  经验准备:

  了解词语“小鱼——渔夫,小鸟——大树,小帆船——风”之间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引起兴趣。

  1.幼儿和教师一起随音乐边唱歌边做动作,在欢快的游戏中情绪愉快,体验“变”的乐趣。

  2.师:有只小兔也想变,看!就是这只小兔子,我们来看看它想要变什么吧。

  (二)逐图观察,理解故事。

  1.观察图一。

  师:你们看它在什么地方?和谁在一起?

  幼:在草丛里。和它的妈妈在一起。

  师:想知道它在和妈妈说些什么吗?

  师:小兔子想离开家,他对妈妈说:“妈妈。我要逃跑啦。(逃跑是什么意思啊)

  幼:跑掉啦。离开妈妈。跑到很远的地方去

  幼:跑走了,让妈妈找不到它。

  师:那兔妈妈听到小兔子说的话,兔妈妈会怎么说呢?

  幼:孩子,不要逃跑,妈妈会是那伤心的啦。不要逃跑。

  幼:我会想你的。

  2.师讲述第一次的变化。

  师:我们听听兔妈妈怎么说的啊,兔妈妈听到了小兔子说的话就说:“你要是逃跑,妈妈就追你,因为你是妈妈的小宝贝呀。小兔子看看妈妈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变成溪里的小鲤鱼,游得远远的。”

  妈妈说:“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鲤鱼,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提问:小兔变成了什么?(小兔变成了小鲤鱼)妈妈变成了什么?(妈妈成了捕鱼的人)妈妈是怎么说的?(“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鲤鱼,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教师将对应图片贴到图谱上(小鱼、渔夫),下同。 瞧,妈妈它是用什么方法捕小兔这条小鲤鱼的?(妈妈在用红萝卜钓小兔的)兔妈妈为什么用红萝卜钓小兔呢?(因为妈妈知道小兔喜欢吃萝卜)妈妈爱小兔吗?(爱)

  3.讲述第二次变化。

  小兔说:“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我就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

  妈妈说:“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提问:小兔子变成了什么?(兔子变成了大石头)妈妈变成了什么?(妈妈变成了爬山的人)看一看妈妈身上都有什么?(行李、绳子、拐杖),为什么要拿这么多东西?(因为妈妈要走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小兔);不论多么苦多么累妈妈也要追到小兔,把它找回家)妈妈爱小兔吗?

  4.讲述第三次变化。

  小兔说:“如果你变成爬山的人,我就变成小花,躲在花园里。”

  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花,我就变成园丁,我还是会找到你。”

  提问:小兔子变成了什么?(小兔变成了小花)妈妈变成了什么?(妈妈变成园丁)

  师:谁知道“园丁”是干什么的?(“园丁”是照顾花草的人)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下才能长大。

  5.讲述第四次变化。

  小兔说:“如果你变成园丁,找到我了,我就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

  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鸟,飞得远远的,我就变成大树,好让你飞回家。”

  提问:小兔子变成了什么?(小兔变成了小鸟)妈妈变成了什么?(妈妈变成了大树)为什么?(因为大树是小鸟的家,妈妈想让孩子有一个温暖的家)

  (三)套用句式,讲述故事。

  1.讲述第五次变化。出示彩图提问

  师:小朋友看小兔在这里又变成了什么?(小兔变成了小帆船)妈妈变成了什么?(妈妈变成了风)谁能按照前面的句式说一说。(小兔说:“如果你变成大树,找到我了,我就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的。”

  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帆船,我就要变成风,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

  2.讲述第六次变化。出示彩图提问

  师:小朋友看这幅画小兔子变成了什么?(小兔变成了小男孩)妈妈呢?(妈妈就做了小男孩的妈妈,会张开手臂好好的抱住小兔子)

  (四)复述故事,进行创编

  1.观看教师自制连环画,鼓励幼儿讲述故事 (师)欣赏了这么优美的故事,我还把这个故事做成了一本连环画,你们能不能讲给我听?

  2.教师强调“如果……就……”句式,幼儿尝试用“如果……就……”完整讲述故事。

  幼儿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带着温馨、优美的感情色彩朗诵。

  3.在空白页中创编故事情节 如果你是逃家小兔,你会变成什么?妈妈会变成什么找到你?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并能掌握创编情节的必然联系。

  师:“孩子们,妈妈可要追你们了,你们快商量商量,用好听的话说说你们变什么,赶快动脑筋哦!”(如小兔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变成大老虎。可请个别说)

  师:“小兔变成了大老虎,兔妈妈该变什么呢?”

  (如:如果你变成一只大老虎,我就变成动物园里的饲养员,天天看着你。)

  (教师将幼儿创编出的内容以简笔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方便幼儿练习句式。)

  (五)移情谈话,感恩母爱。

  1.师:我们的故事听完了,那故事中小兔子是怎么样的孩子啊?

  幼:坏孩子,不乖的,不听话的。

  2.师:孩子们,为什么妈妈还要变这么多东西追小兔呢?

  幼:因为他永远是妈妈的小兔子。

  幼:因为妈妈爱他。

  3.师:最后小兔发现,无论走到哪里妈妈总是能找到她的。小兔还发现啊,还是妈妈的怀抱最温暖,小朋友们,你们认为你们自己的妈妈的怀抱温暖吗?

  幼:温暖

  师:你们也有这种感觉啊,那你认为你妈妈做的哪些事情,是很爱你的

  幼:妈妈为我买好吃的,买玩具……

  (六)结束活动,情感升华。

  妈妈那么爱我们,让我们一起用歌曲感谢对妈妈的爱吧!(手语《感恩的心》)

  活动反思:

  1.情感教育贯穿始终。

  我在引导孩子欣赏第一段对话时,结合插图,让他们展开想象,猜想故事中的兔妈妈会怎样回答淘气小兔的话语。再结合图画,让孩子们感受妈妈对小兔的爱,从而为整个故事奠定了“母爱”的主旋律。孩子有了这次的情感铺垫,那么在理解后面几段对话和插图时,就有章可循了。在小兔逃跑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重点猜想兔妈妈变成了什么?重点观察兔妈妈鱼竿上的胡萝卜、爬山时所带的东西等细节,通过讨论分析,让幼儿体会兔妈妈能够不顾一切困难,也要把自己的宝宝追回来的情感。故事结束后,我又引导幼儿讨论:兔妈妈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去追小兔呢?让幼儿在思考的过程中,“母爱”的情感进一步得以提升。

  2.画面处理详略得当。

  《逃家小兔》整个故事主要是由几个平行的画面组成。如果逐幅观察、讨论,幼儿可能会产生厌倦。因此,我在教学时,重点讨论了前两幅图,让幼儿对故事的情节发展、情感基调、对话句型有了初步的了解。后面四幅图,我则引导幼儿进行简单观察,初步了解小兔和兔妈妈的变化,然后引导幼儿用前面已掌握的句型来说一说,起到进一步巩固句型,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创编环节,有个幼儿说他要变成毛毛虫,其他幼儿就要变成小鸟。小鸟是毛毛虫的天敌,这说明前面几幅图讨论分析还不够透彻,幼儿对兔妈妈这一角色变化始终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这一点理解还不够深刻。

中班绘本:逃家小兔教案 篇3

  一、教材简解

  本活动设计来源于绘本《小兔比利》,故事讲述了比利在春天里寻找蝴蝶的过程中认识了许多春天的动植物。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当孩子们看到“蝴蝶”的时候总是会表现出好奇、兴奋等各种各样的反应。孩子们对蝴蝶都很感兴趣,然而,绝大多数幼儿并不知道蝴蝶翅膀上的花纹是对称性的。于是我选用了绘本《小兔比利》进行活动设计,让幼儿在和比利寻找蝴蝶的过程中了解蝴蝶花纹的对称性,使其在认识蝴蝶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其喜欢探索大自然,感知春天的美。

  二、目标预设

  1、能够用自己的话大胆地说出看到的春天,知道一些春天常见的动物或昆虫。

  2、初步感受蝴蝶翅膀上花纹的主要特征——对称。

  3、体验装扮蝴蝶的乐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大胆地说出自己看到的春天。

  难点:理解蝴蝶翅膀上花纹的对称性,并能装饰。

  四、设计理念

  本活动是综合了语言、科学、美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活动。为了让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我结合绘本《小兔比利》,设计了以帮助比利寻找蝴蝶为主线,唤起幼儿们帮助比利的热情。让幼儿在帮助比利寻找蝴蝶的过程中了解蝴蝶翅膀花纹的对称性以及有关春天的动植物,使其在立体、动感、充满情趣的绘本画面中能主动、大胆地讲述画面内容,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感受春天的美,让幼儿喜爱大自然,并能主动地参与到探索大自然的活动当中。

  五、设计思路

  春天,草儿青青,花儿盛开,彩色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美丽极了。幼儿们对美丽的蝴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绘本《小兔比利》正好讲述了比利在寻找蝴蝶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春天的动植物,我想借用此次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以及了解春天的景色,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这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帮助幼儿到体验到探索大自然的乐趣。

  六、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好朋友,它的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眼睛红红的,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你们猜它是谁呀?

  (二)引出课题

  1、出示小兔子比利图片:

  老师:比利最大的爱好就是画画,画小草、画大树、画天上的小鸟、水里的小鱼等等,只要是它看见过的东西都能画得很漂亮。

  2、展示春天图片:

  老师:现在春天来到了,大树发芽了、小草变绿了,桃花也盛开了,比利的好朋友说在春天里有漂亮的蝴蝶,想请它帮忙画一幅蝴蝶的画,可是比利从没见过蝴蝶,不会画。为了不让好朋友失望,比利决定要去寻找蝴蝶。可是蝴蝶到底长什么样子呢?

  (三)了解蝴蝶的特征

  1、提问:

  (1)老师:小朋友,你们见过蝴蝶吗?见过什么样子的蝴蝶?

  (2)老师:你在哪里见过蝴蝶?(知道蝴蝶喜欢在草丛中、花丛中停留)

  (3)老师:蝴蝶会飞吗?(引导幼儿学习蝴蝶飞的动作)

  (4)老师:蝴蝶身上有一对漂亮的翅膀,所以它飞舞的样子很美。

  2、展示蝴蝶标本:

  (1)老师:你们看,我这里准备一些了不同种类的蝴蝶标本,我们来帮助比利认识蝴蝶吧!

  (2)引导幼儿分组观察蝴蝶标本,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3)请组内派一名代表谈谈自己的发现。

  (4)教师小结(认识蝴蝶翅膀的对称性。)

  3、展示小兔比利高兴的图片:

  老师:比利现在高兴级了,它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忙,所以它想邀请你们一起去寻找蝴蝶,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四)课件讲述故事“小兔比利”:

  1、边讲边让幼儿猜测边提问以介绍书中的春天景物和动物或昆虫。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猜猜谁在这里?(师介绍相关动物或昆虫)

  2、找到蝴蝶后引导幼儿再次描述蝴蝶的外形特征。(翅膀的对称性)

  (五)装扮蝴蝶:

  1、再次展示小兔比利图片和一些有色彩的和部分未涂色的蝴蝶图片:

  师:比利看到了蝴蝶,高兴极了。它回到家就画了很多蝴蝶打算送给自己的朋友。可是还有这么多蝴蝶没有涂颜色,要来不及了,这该怎么办啊?(引出幼儿帮助涂色)

  2、介绍涂色要求,强调对称性,指导幼儿涂色。

  3、作品讲评

  (六)以和小兔比利给好朋友送蝴蝶图片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