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修改习作,抄写习作
教学重点:
修改习作,抄写习作
教学难点:
修改习作,抄写习作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指导修改
1、教师"不厌百回改。好是改出来的。"说明习作必须经过反复推敲、修改,才能令自己满意。军合刚才的佳作及一些同学谈的经验,自己好好修改自己的习作吧!
2、自己再次修改。
3、同桌互评互改。
二、誉正经修改后自己满意的习作
三、习作讲评。
1、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习作讲评
2、下发习作本。学生认真阅读教师的点评。与同桌分享成功的快乐
四、教师这次习作的成功之处,指出存在的不足
表扬一大批习作成功的同学,激发学生的热情;指出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提高全体学生的习作水平=
五、习作展示:出示自制课件
1、优秀习作展示。
2、进步习作展示。
六、
通过本单元的习作训练,你有哪些收获?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学会10个生字,还能正确读写“繁茂、雏鹰、遨游、旋涡、多梦、沉默”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们这个多梦的成长季节的心情——对未来充满好奇、充满疑惑、充满幻想……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体会得到全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天真、烂漫、多梦的童年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童年》,谈谈听后的体会。
2、师:是呀,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那么什么是童年,童年都有哪些特点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多梦的季节》来体会体会。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谈谈短文主要讲述的内容。
3、出示词语
哼着 繁茂 遨游 雏鹰 曾经 哗哗 沉默 旋涡 谜
4、指名学生认读
5、以不同方式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学生质疑
1、课文一共分为几节,再读课文,做上标记。
2、通过这次朗读你有什么发现?
3、对文中有哪些地方你不明白的?
4、学生质疑。
四、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认读词语
哼着 繁茂 遨游 雏鹰 曾经 哗哗 沉默 旋涡 谜
2、齐读课文。
二、授新
1、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一小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生发言。
4、自由读第二三小节,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
5、结合学生的提问理解句子
小树伸展着繁茂的树叶;雏鹰独自去遨游蓝天。
这个句子暗示着什么?
6、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进行朗读?
7、指导感情朗读。
8、我们可还是昨天的那个孩子,可还是昨天的那张娃娃脸?
是不是呢?为什么?
9、默读第三小节,想想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10、自由读第四小节,思考:我们为什么“沉默”,为什么“多梦”?
11、齐读第五小节。
三、学习生字
哼——最后不要加一横
繁——第四笔是横折,不是横折勾。
鹰——广字头里面是两个单人。
涡——第八笔是一撇,不是撇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1 多梦的季节
小树伸展树叶
雏鹰遨游蓝天 长大的童年
我们 沉默、多梦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1.比较读写形近字。2.积累词汇、哲理性语句,丰富语言。
教学重点:积累丰富语言
教学难点:亲近自然感悟自然,并表达感受。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学习"万花筒百宝箱"。
一、读"万花筒"I了解内容,明确要求
1.学生自读"万花筒"部分,了解安排了哪些活动,明确活动的具体要求二
2.学生交流"万花筒"内容及要求。
(1)"写字"辨字形,读准字音,辨别字义,写规范汉字。
(2)"我发现"有些词语前后颠倒过来,表达相同的语意。
(3)"我能写"两组排比句,掌握排比句的结构特点,用加点词仿写排比芝:
3."写字"。
(1)教师出示田字格卡片,学生认读汉字。
(2)学生比较汉字字形,区别汉字读音,并组词。
(梅付lei木梅花『博胎十博物馆
悔huTt悔恨J搏悦于拼搏诲huli教诲l膊b6月胳膊
(3)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汉字。
4."我发现"。
(1)学生熟读"我发现"中的前两组词语。
多姿多彩一一多彩多姿离乡背井一一背井离乡
(2)体会这两组词语在结构上的特点,每组词语中两个词语的意义上的特点。结构上,前后颠倒过来;意义相同。
(3)学生按前两组词语结构上的特点,写出各自对应的新词,读一读.体会其意义。
(4)交流明确。(课件出示)
①千钧一发-------一发千钧大名鼎鼎--------鼎鼎大名
天涯海角------海角天涯半夜三更--------三更半夜
②结构上前后颠倒,但意义上是相同的。
(5)你还能写出具有以上特点的几例词语吗?
5."我能写"。
(1)学生读两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体会句式上的特点。
(2)交流明确:
①两组句子都是排比句。第一组排比句是由三个",有……也有·由"在……在..…·在…"关联的兰个分句组成的。
板书设计:
语文活动6
可以颠倒的读的四字词语
排比句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教学重点: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教学难点: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出示自制课件
一、读"万花筒",了解内容,明确要求
1.学生自读"万花筒"部分,了解有哪些内容,明确要求。
2.学生交流"万花筒"内容及要求。
(1)写字:辨字形,读准字音,辨别字义,写规范汉字。
(2)"我发现":理解、辨析两组词语,恰当运用词语。
(3)"我能说":理解一词多义或同一词语在不同句子里的不同意思,灵活运用词语。
3."写字"。
(1)教师出示田宇格卡片,学生认读汉字。
(2)学生比较汉字读音、字形、字义,并组词。
(3)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汉字。
4."我发现"。
(1)学生熟读"我发现"中的词语。
(2)学生理解体会两组词语。两组词语各在什么情况下运用?表达什么样的情境?由此联想到什么?
(3)学生交流感悟。
①"幸运欢呼和睦安乐风调雨顺喜气洋洋"这一组词让人
联想到幸福的时刻联想到和平的时刻
联想到富强的情境联想到
②"悲伤流泪荒凉惊慌不堪设想一筹莫展"这一组词让人
联想到危险的时刻联想到贫穷的时刻
联想到战争与炮火联想到
(4)补充两组词语。
例:第一组:愉快、安宁......
第二组:凄凉、不知所措......
5."我能说"。
(1)学生读两组句子,理解加点的词。
(2)交流。
停车坐爱枫林晚。(引进动作的原因,相当于"因")
他那个小伙伴坐在地窖里。(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支撑身体)
我的房子是坐北朝南的。(多指房屋背对着某一方向)
喝水有什么好笑?新鲜!你说说他们怎么喝法。(稀罕)
叶子绿得那么新世界鲜。(没有枯萎)
噢,空气竟造出了这么一大片天地,真够新鲜!(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
二、"百宝箱"
1.读写词语。
2.明确这几组词语的结构特点。
3.背诵这几组词语。
4.自己还能说出与这几组词语结构类似的词吗?请举一例。
三、课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定收获不小吧!把它写下来,作为自己学习的经验,积累起来,运用到以后语文学习中去。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习作指导
教学重点:习作指导
教学难点:习作指导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经过了几年主写亏习作业训练,来说,已经不那么难了。,能记录自己的酸甜苦辣,能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能让大家享受尽情宣泄的痛快。大家可能又在想:这单元的习作,会是什么题目呢?大家赶紧读读"习作8"吧!
二、明确要求
1.学生自己习作8"吧!
2.明确这三元主妄求:自由写。即:不规定写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三、开拓思路
1.小组内交流,你准备写什么?
2.全班交流。
3.教师:本次习作为你的自主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没有任何束缚。你可以写秀美的山川,变幻的风云雨雪;可以写令你难忘的事,高兴的事,尴尬的事,有趣的事,令你气愤的事·…..可以写你怀念的人、敬佩的人、喜欢的人……还可以写你的爱和恨,快乐和烦’恼;也可以写你的幻想、梦想、理想……你可以自由地用任何体裁来表达。如:一首小诗,一散文。总之,你可以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
四、重点指导
无论我们写什么内容,都应注意以下几点:(课件出示)
1.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内容充实。
2.选材。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成功的事情来写把内容写得有条有理。
3.写完后,要认真读一读,尽量用进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增添文采。
五、学生在说的基础上,组织语言,写下来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6
练习3
(主备:吴冬梅审核徐立良)
教学目标:
1.练习诵读《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讲跟“三国”有关的故事,知道从课外阅读中也能学习语文。
2.写好钢笔字。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写得如同鸟翅,要舒展。
3.熟记八个词语。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安慰。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撇捺在字的中部要写得如同鸟翅,要舒展。
2.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月31日总40课时)
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一、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中国有四大古典名著,你们了解吗?是哪几部?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三国演义》中写得非常精彩的一段,叫做“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3.学生借助字典读通。
4.有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5.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看看文中的关云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6.学生练习诵读,要求能把关羽的神勇气概读出来。
7.指名交流,学生品读。
二、教学第二部分
1.“三国”的故事实在精彩。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阅读《三国演义》你们都看了吗?
2.通过阅读,你们都了解哪些“三国”故事?
3.出示:空城计苦肉计夜走麦城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这些词语都跟“三国”故事有关,是人们经常说的,有的已经成为成语。你知道其中的故事吗?能不能简单说一说?
4.在这些故事中,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练习讲这个故事好吗?讲的时候要抓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讲的具体、生动。
5.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选出讲得最好的代表小组参加班级的交流。
6.每组派代表在讲台前讲故事,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并要带有表情。
7.全班同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有没有讲错的地方?故事的要点有没有抓住?关键的地方讲得是否具体、生动?
8.教师归纳学生评议的意见,小结讲好故事的基本方法。
9.鼓励学生回去后给家人讲“三国”的故事。
第二课时(4月1日总42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奈”、“恭”、“慕”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贴,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师重点知道学生写“奈”。提醒学生注意,字中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如同鸟翅。下半部分要呈上靠之势。
5.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6.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进行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每个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5.自由朗读。
6.同座位练习背诵。
7.指名读。
8.集体练读。
9.集体齐背。
10.指名背。
第三课时(4月2日总43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1.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对此人们或难过或焦虑或痛苦,你或你的亲朋好友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安慰他人,使他们的心情舒畅起来。
3.板书:学会安慰
二、创设情境,指导得法
情境:解小惠是班上的同学,她学习认真、成绩优异,家长对她的期望也很大。这一次考试,因为粗心,答错一题,没能取得满分的好成绩,她伤心得哭了。
1.学生试着从不同角度对解小惠进行安慰。
2.根据学生的发言,指导学生从同情、鼓励、找回自信等方面进行安慰;试着换个角度,从自身方面设身处地进行安慰,安慰时注意得体、语气委婉。
3.小组合作,演一演这一情境。
4.上台表演,全班交流。(指明一学生扮演解小惠,另外其他几位学生扮演解小惠的同学,台下的学生充当导演,进行指导。)
5.妈妈安慰:试请学生上台表演。
6.自我安慰:听了这么多关心的话语,作为解小惠本人,她又应该如何来安慰自己呢?
三、选定情境,自由练说
导入:考试失手、竞选没有成功、亲人离别等许多小事都会影响心情。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消除烦恼呢?
出示情境,自由选择话题,小组合作,现场交流。
情境1.a同学是四(3)班的班长。这次参加大队委竞选,仅以三票之差落选了,她愣愣地坐在教室里发呆……
情境2.邻居王奶奶的儿子考上了托福,即将去美国留学。最近几天,王奶奶总觉得心里少了什么,很失落……
小组选定话题,合作自由交流。
四、创设生活情境,融会贯通灵活交际
导入:针对同学们的生活、学习上的许多小烦恼,学校即将开通一条“小烦恼热热线”,让大家能有机会倾诉一下心中的烦恼,更主要的是让更多的同学参与我们的节目,来与有烦恼的同学们进行空中交流,从而达到安慰他们的目的。
1.选出嘉宾。
2.划分场内外观众听众,交待参与办法。
开始:(播放音乐)伴着悠扬的乐曲,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小烦恼热线”今天与大家见面了。你的心情好吗,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成长的道路上总会有许多不顺心事。当你不开心时,不妨参与我们的节目,把你的烦恼说出来,我们会尽量帮助你的。
接进电话:
嘉宾与观众、听众交流,教师总结。
……
结束:时间过得真快,今天的节目接近尾声了,还有那么多朋友们想参加与我们的节目。希望与你们明天相约在“小烦恼热线“,感谢嘉宾的参与。
五、总结
让我们每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都去安慰有需要的人。
板书设计::
有同情心
口语交际学会安慰
多说鼓励的话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练习3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7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佣、嘀、咕、弃、舱、承、允、添、嗓、残、酷、谋,12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与课文主题的关系。
3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能结合实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二、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从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情:每个人的父母各不一样,但他们心中都有着对儿女们浓浓的爱。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2你了解自己父母的心吗?
(板书课题:父母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笔下的父母又有着一颗怎样的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习小组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 l )认读生字词。女佣嘀咕抛弃舱房继承允许添麻烦嗓音残酷谋生
( 2 )指导读准字音。“承,是翘舌音,“舱、嗓,是平舌音,“佣、舱、承、嗓,是后鼻音,“允、添、残”是前鼻音。
( 3 )指导难写的字。“承,的中间是“了”字加三横;“添”字的右下方不是“小”。
4在不同的语境中理解词义。
( 1 )孩子们个个聪明可爱,
( 2 )那可是求之不得啊!可是他们的衣裳却污溃斑斑。自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准、读通。请一个学习小组读课文,其他组同学进行评议。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故事的内容吗?
3思考:那对穷夫妇送来送去,送过几次?什么时候送的?送的是谁?送出去,要回来,这中间的理由是什么?请大家边看书边根据老师提供的表格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检查反馈
1听写部分词语。
2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研读语句,感悟深化
1模拟情境,启发情感。
( 1 )富翁夫人要求领养一个孩子时。:.当富翁夫人要求领养一个孩子时,孩子父亲心里想的是什么?
①高兴:有一个孩子从此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自己的负担也可以减轻一点了。你从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求之不得”。
②犹豫:送还是不送。这种心理你是怎样感受到的呢?- “商量”。指导朗读:高兴而又犹像不决。
( 2 )送走长子时。
当夫妻俩送走大儿子后,他们是怎样离开舱房的?(流着眼泪)此时,他们的心里又有怎样的想法?指导朗读:不舍。
( 3 )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将长子要回来的理由是什么?如果决定了将孩子送人,这样的理由站得住脚吗?从这样的理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对孩子的不舍)指导朗读:不舍。
( 4 )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第三次母亲决定用三岁的女儿换走二儿子,这次的理由是二儿子长相、嗓音极像死去的奶奶。难道只有二儿子像奶奶吗?看来这个理由也是一个借口,这仍然是父母对孩子的―不舍。此时母亲的话该怎样读?(难为情、不舍)
( 5 )要回女儿时。
当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在船舱里休息的时候,他们可能都想起了那个年幼的女)
他们都想到了:女儿太小了,真舍不得她。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残酷了。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这一夜,他们一夜没有合眼。第三天上午,夫妻俩又出现在夫人的卧舱里,什么话还没说就放声大哭。当夫人问了好儿遍,父亲才说话。(课件出示原文)为什么父亲的话最后用的是省略号?(联系“抽泣”,体会当时父亲的心情)指导朗读。
2联系上下文,升华情感。
( l )在这儿,父亲直接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舍不得。课文还有一处地方也直接提到了父亲的不舍,你知道在哪儿吗?
( 2 )指导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 3 )小组讨论: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还是要回孩子是爱?你觉得文中哪个片段哪个句子最感动你?(指导朗读)4在课文中,你还感受到谁的爱?(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大家分享你的父母心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父母对我们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