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课《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2023-09-23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课《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以小语课标为教学依据,着力于体现新型的学习方式及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以“读”贯穿始终,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生情,读中明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教材分析】

  《将心比心》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想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的人生哲理。教学时,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文中的两个小故事,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使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借境入情,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令人感动的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这样一个故事,请看大屏幕,看完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1、课件播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广告片,教师旁白。

  2、学生观看后谈感受。

  3、小结揭题:妈妈对婆婆的孝顺潜移默化的感染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他们都懂得在生活中将心比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8课《将心比心》。

  4、教师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心”字的结构。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师: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文中有关“将心比心”的故事。请同学们拿起课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

  2、读准词语:推开、沉重、松手、道谢、温暖

  输液、扎针、不禁、宽容、鼓励

  3、汇报:课文讲了几件事?找出有关的自然段。

  4、分组读第1、2自然段,读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中的两件事?

  5、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帮助推门    原谅过失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

  (帮助推门)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划出文中描写阿姨推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如果阿姨为你推门你会怎么说?奶奶怎么说?阿姨怎么回答?

  4、引导有感情地朗读阿姨说的话,谈感受,体会阿姨将心比心,帮助奶奶,懂得要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帮助,自己要先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

  5、师:这件事让作者的心感到温暖。(板书:温暖)

  结合下面两个句子,理解“温暖”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1)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花儿露出幸福的笑脸。

  (2)周总理的亲切关怀让清洁工人感到很温暖。

  6、小结:说一说在这件事中,(           )温暖了我的心。

  7、你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一起解决。

  8、小结学习方法:读——划——说——议

  (二)自学第二自然段:

  (原谅过失)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读: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哪个句子最让你感动。

  (2)划:划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3)说:说一说这个句子为什么令你感动?

  (4)议:在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提出来一起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母亲说的话,体会母亲对护士的理解、宽容与关爱,懂得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理解,先学会宽容和理解别人。

  4、在这件事中,(               )温暖了我的心。

  5、你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三)联系生活,理解最后一自然段

  师:生活中,像文中的阿姨,母亲这样关心、帮助、理解、宽容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他们对别人一次诚心的帮助,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老师收集了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画面,请同学们仔细看,再说说哪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导学生谈感受,

  2、联系生活实际,用几句话说一说自己见到或亲身经历的将心比心的事。

  3、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小结板书:尊重  关爱  宽容  理解

  4、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5、齐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升华情感。

  6、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7、小结。

  四、课堂练习,丰富积累

  我会填:

  将心比心    孝心   诚心    关心     爱心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的校园呈现新气象:人人都学会了(    )他人,(    )待人,为社会献(    ),对父母尽(    ),都懂得了在生活中(         ),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总结课文,激qing升华

  1、让学生说一说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赠送名言:(配乐朗诵)

  如果每一人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不但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与恨事。

  ——罗兰

  3、师:孩子们,将心比心,我们的心灵会更加美好,我们的心胸会更加宽广,我们的生命会更加精彩,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六、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推门帮助          原谅过失

  温暖

  尊重 关爱  宽容 理解

  [教学反思]:

  本文通过描写生活中两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反映出人们的思想道德问题,旨在呼吁人们在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教学时应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体验紧密结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遇事能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应如何去做。

  《将心比心》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通过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文章语言精炼,内容浅显易懂。但是如何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产生共鸣,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这成了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中,紧扣“感动”这一中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借境入情想,内化文本读,联系实际谈,用心感受“我”的温暖。

  一、深入文本悟

  理解课文内容是要在深入文本的基础上的,学生只有真正走进文本才能有所感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静心潜读,找找文中让自己感动的词句,读读悟悟。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交流感悟,阿姨、母亲感人的言行中体会她们身上所透出的传统美德。

  二、借境入情想

  为使学生真正体会文章人物的感人之处,除了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从文字背后去感悟之外,还带着学生走进文中人物心灵深处。教学时,巧妙地创设情境,想象母亲宽容的眼神,平静的话语;想象“我”对护士不满的神情,对母亲的关心的心理。在一个个情境中学生感悟到母亲的宽容带给自己的震撼力,从而真切地感悟到“我” 心中的温暖与幸福。

  三、内化文体读

  学生经过情境对话,心中涌动的是与“我”相似的温暖。这时再让学生用读的方式来表现,学生入情入境,读得特别有感情,看得出孩子们是在用各自不同的朗读诠释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四、联系实际谈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的“将心比心”的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懂得“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想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的人生哲理。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课《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将心比心

  2、理解课题:是说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体会别人的心理,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理解词语。

  {zhā 扎针 扎根

  扎:zhā,多音字:{zh 挣扎

  {zā 扎皮带

  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宽容:宽厚体谅别人。

  2、理解课文内容。

  (1)奶奶讲了一件事,一位阿姨在奶奶前面开门,一直等到奶奶进门才松手,面对奶奶的道谢,阿姨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我亲自遇到妈妈看见实习护士扎针技术欠佳,鼓励她再来一次,护士连声感谢,妈妈说:我的女儿也能得到宽容和鼓励。

  (3)师小结:

  本课讲了两件事:一件是一位阿姨为奶奶开门以及说的话让人感动;另一件是我的妈妈鼓励护士并谈及自己的女儿的话让人深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要将心比心,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1、 自由读课文。

  (1)找出让人感动的地方,读一读,悟一悟。

  ①第一段让人感动。

  A学生读后议:

  阿姨的行为与语言很平凡但渗透着修养―――关爱老人。

  B老师随机点拨:

  是啊,关爱老人是人类美好的道德修养,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在诉说着关爱老人的可贵和必要。阿姨的行为折射人生的至理、至情,让我们一起以深情的朗读来赞美这位高尚的阿姨。

  C感情朗读。

  D联系实际谈要为老人做什么。

  让坐、搀扶、开门、帮助找路

  E师:对,真是懂事的孩子,我们之所以幸福地降生并快乐的成长,就是因为有了长辈的关怀,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

  F理解温暖一词的含义并齐读这一句话。(第一段最后一句)

  (感动)

  ②第二段让人感动

  A学生读后议:

  妈妈的行为让人感动,鼓励关爱小辈,一片苦心。

  妈妈的言语让人感动,由此及己,一片慈母心。

  B师:同学们,这位妈妈是一位圣人。爱自己的孩子是本性,爱别人的孩子确是高尚。古人亦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母亲怎能不让人感动呢/让我们用深情的语调讴歌这位母亲,齐读。

  C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情境教学。

  D拓展延伸;记住老师和母亲的鼓励,及时把握,走向成功。宽容别人,同学之间要互相谅解,同学们学文就是为了悟理。

  ③第三段让人深思。

  A读读自己的理解。

  B联系生活讲讲该怎样伏诸行动。

  师:你们理解的很好。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换位思考。一事当前想一想,如果换了你,你希望别人怎么说,怎么做呢?然后你就去这样做,那结果会怎样呢?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好多的问题,矛盾也就会迎刃而解了,特别是对老人,对孩子这样的弱势群体更应该如此。

  生齐读第三段。

  C出示与宽容关爱有关的名言。

  张九龄:记人之长,忘人之短。

  屠格涅夫: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不需要宽容呢?

  鲁迅: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三、 小结

  同学们,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 (欧文)。

  四、作业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日记的形式写一件有关将心比心的事。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课《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3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当然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体裁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但最主要的是要以学生自己读懂,自己体会,真正增加语文知识的含量为目标来教学,这样才能教学得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课《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⒊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夹叙夹议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课前准备:写有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当堂训练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⒈自学指导(一)

  ⑴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⑵思考: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5分钟后比一比谁的学习效果最好?)

  ⒉学生自学,教师巡回了解学情。

  ⒊交流自学效果:

  ⑴请学生读自己最感动的段落,检测是否读正确、读通顺。

  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⑶交流自己在自学中不懂的问题。

  四、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⒈自学指导(二)

  ⑴默读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3分钟)

  ⑵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5分钟)

  ⑶齐读第三节,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3分钟)

  ⒉交流自学效果:

  ⑴小组内交流第一节,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小组内交流第二节。

  ①班上交流读后感受。

  ②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五、回顾小结

  ⒈谈谈这堂课您有哪些收获?

  ⒉这些收获您是如何学到的?

  六、当堂训练(15分钟)

  必做题

  ⒈仿写句子:(4分钟)

  ⑴要不是……我真不敢……

  ⑵是啊,如果我们的生活中能……,就会……,就会……。

  ⒉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5分钟)

  选做题:读名言,说说自己的感受。(3分钟)

  中国台湾作家罗兰曾经这样说:“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课《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5

  《将心比心》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记叙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尊重老人,关爱孩子,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进行课文学习,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上课,我先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们跟读课文,目的是为了纠正生字的字音,模仿如何能讲课文读的有声有色也就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而了解课文内容。跟读一遍课文后,学生再分段朗读再继续了解课文。

  读完课文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时学生再一次快速浏览课文寻找答案。在这反复的阅读中渐渐的熟悉了课文内容,对问题自然应对自如。在交流问题时大家的表现很是让我吃惊,平时课上几乎不举手的同学这节课举了好几次手,叫起他来回答的还很好,我想他读懂文章了,有自信了,有勇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了,很替他高兴。

  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发言都很积极,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还有的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给大家讲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将心比心的意义。大家在对待老人和孩子方面也都提了不少建议,他们的建议都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很真诚,很温暖。看到大家这样的表现我很高兴,自己想要的不就是这样的课堂吗?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课《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解题

  1、谈话导入

  2、揭示课题,解题。板书:将心比心

  3、范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将心比心的事?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

  2、汇报、交流。

  三、感悟课文

  1、学习文中的第一个故事。

  (1)、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出示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品味:沉重、一直、才)

  (2)品读句子:“我的妈妈和……也有人为她开门。”

  ①指名读。②师指导朗读 ③师引导

  2、学习第二个故事

  (1)出示:“一天,……第三针果然成功了。”

  ①移情体会: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②感悟“平静”中的母亲当时心里怎么想?

  (2)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①引导理解 ②指导读,读出平静。

  (3)学生读护士的话,要求读出紧张感。

  (4)出示:“这是我的女儿……宽容和鼓励。”

  ①指名读 ②师指导读 ③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过渡

  2、出示:“是啊,如果我们……和理解”

  3、全班激情朗读

  五、回归文本

  1、(板画出心)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的心中装入一个分量最重的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六、课外延伸

  以日记的形式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例:公共汽车上一位红领巾让座;在校园里帮同学打扫卫生……

  【板书设计】:

  关心 宽容 理解 尊重

  鼓励 关爱

  将心比心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课《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故事(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有位年轻的妈妈由于特殊的原因,担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儿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干活,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无悔。她每晚都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别的风景了。

  有一天,这位妈妈讲了一个《丑小鸭》的故事后,就去帮婆婆洗脚了。当这位妈妈为婆婆洗完脚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一看,儿子不见了。妈妈正准备去找儿子,转过身来一看,儿子正用他那双稚嫩的小手端着一盆水颤颤巍巍地向她走来,她感到非常惊讶。这时,儿子童声童气地说:“妈妈,洗脚!”看到如此孝顺、懂事的孩子,妈妈感动得泪流满面。

  2、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话要说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们,现在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是讲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你们看老师写题目,板书:8、将心比心

  2、生读题,说题意。

  (那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3、自由读文,读完后说说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概括地说出来。

  4、指名学生说,教师随机板书:

  阿姨 奶奶

  母亲 护士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这时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出来。

  (感动、震撼、温暖……)

  2、假如你亲耳听到你奶奶说这件事,亲看到你母亲做这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动、也会感到温暖的。那么文中哪些地方感动了你呢?请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3、交流、品读。

  4、出示课件。

  品读句子:

  句1: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我的心?(这位阿姨很善良。)

  (2)那些字词能使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沉重、一直、才)

  (3)阿姨帮助的是自己的亲友吗?如果你是那位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

  (4)朗读:请读出暖暖的感觉。

  句2: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1)你能像阿姨一样轻轻地说嘛?学生读。

  4、小结:阿姨看到了老奶奶,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做出了善良的举动,令人感动,这就是将心比心。

  5、引读:

  是呀,学会了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爱心,读最后一段;

  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天空更蓝,读最后一段;

  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阳光更灿烂,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第二件事。

  1、第二件事哪些地方更让你怦然心动?

  2、交流、品读。

  3、出示课件:

  句1.“一天,……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2)如果你遇到了这种被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因疼痛而痛苦、埋怨或责备)

  (3)如果对那位护士进行责怪,甚至辱骂,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句2、“不要紧,再来一次。”

  (1)你认为这句话简单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

  (如果这位护士第三次失败,母亲又一次受皮肉之苦。)

  (2)引读这句话:

  当年轻的护士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得鼓起青包时,她同样鼓励着……

  当母亲看到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时,这时她已经觉察到这是一个新手,但仍然鼓励着……

  (2)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呢?

  句3、“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4、小结:

  母亲遇到护士扎针失败,就想到了“我”,,做出了宽容和鼓励的举止,令人心动,这就叫——(让学生回答)。

  5、引读:

  是呀,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就多一份关怀,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心胸犹如大海无边无垠,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得更甜蜜,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师引例。

  大前年,我们那条街来了一位新邻居,她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奶奶。虽说这位来奶奶儿孙满堂,但真正关心她的人甚少,她靠捡破烂维持生计。我觉得她可怜,就把自己家种的菜送去,有时也把给我妈吃的食品分点去,有时在本村吃酒席时,还把该自己吃的那份好吃食物省点给她吃——我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我也有个老妈妈。我也希望我娘家的人,能像我一样,不但不嫌弃老人,而且还给我老妈送去一份爱心。

  有一年,我同样是教四年级,遇到一个特可怜的学生。他一岁多妈妈就离开了人世,爸爸因赌博负债累累而逃之夭夭,可怜的孩子就跟着一个将近七十岁的爷爷相依为命。可想而知,这个学生的日子过得多么贫苦。由于生活困窘,再加上无父母教育,他从小养成了那别人东西的恶习。我刚叫他的时候,告状的人,连续不断。可我不但不讨厌他,也从没说过他一句“贼”或“小偷”之类的话,而是默默地关照他。下雨天,看到他没雨鞋穿,我就买给他;看到他身上长疮,我就买药膏,亲手帮他搽。菜啦、水果啦、鸡蛋啦等等,我什么东西都给他吃。这样一来,到了五年级,他就改掉了这个恶习。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想到:如果我的孩子像他这么小,也像他一样,每天看到伙伴们吃这吃那,而他自己一天到晚,吃的除了饭,还是饭,也肯定很想吃,搞得不好,也会趁人不注意去拿别人的东西吃。

  这样的例子,老师我有很多,现在我把时间让给同学们。

  3、学生举例。

  4、出示课件“心”图。

  五、课外延伸。

  1、出示课件:写一写:

  不久的将来,这位小护士成了医院里工作最出色的护士,成了病患者最受欢迎的护士。一天,一家电视台要对她进行专门的采访,请你替她设计一份讲稿,说说她的心里话。

  2、指名都设计稿

  六、总结。

  1、出示课件:

  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中国台湾作家罗兰

  2、学生齐读。

  3、结束语:

  总之,如果人人都能将心比心,我们的心灵会更美好,人生将更丰富,世界将更加美丽!

  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感动 温暖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宽容 鼓励

  人 人 将心比心 世界 美好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课文《将心比心》中有两个情节特别感人。其一,一位阿姨为一个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老人感谢她时,她却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其二,作者的母亲打点滴时,遇实习护士,两针都未扎入血管,母亲仍平静和蔼地鼓励实习护士“没关系,再来一次。”这份宽容和鼓励缘自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她希望读医科大学的女儿将来也能遭此礼遇。

  在本节课中,我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不要紧,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课《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8

  今天上午四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做了一节年级组的公开课。因为她是县骨干教师所以我慕名而去倾听希望从中学到更多的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是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的一篇阅读课文,因为我没上四年级的课,所以,对教材我不太熟悉,但是,通过听课,大概知道本文是讲述有关人与人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么一篇文章。

  课文的倒入是以一则公益广告引入的,非常生动。但是,之后,所有的课件都以摆设的形式出现。非常遗憾!平时上公开课学校都要求我们每位教师都得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制作课件使整个课堂的气氛都充分的调动起来使课更加的精彩与生动。但是难道制作课件在课堂上使用是一种摆设吗?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非常重要,这节课,教师一引入课文,学生读了一遍书后,教师马上问:读了书后,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感动的句子画出来,并写下为什么感动。一整节课,这个问题牵引了整堂课,学生非常的被动,个个都呆坐着,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老师非常的焦急,在讲台上一个劲的说:“你们太静了,平时上课你们很活跃呀!今天是不是因为有很多老师来听课呢?”虽然老师一个劲的说,可是学生依然答不上来。老师只好自问自答了。

  课改后,很多的教案都以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合我们本地区的孩子,我曾经就以这种方式在课堂上教学,结果上不下去。我认为,教师还不如结合课文内容,有重点的向学生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样,课堂的教学目的以及重点就很自然的呈现出来了。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课《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9

  一、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学习准备:字词卡片

  三、学习时间:一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 四人小组的同学轮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 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 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自由读课文第二小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母亲又是怎样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

  5学习第三小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么?

  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课后反思: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课《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10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以经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能给读者带来极大的震撼力。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时,我大胆放手,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阅读本事。如: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思考今日要讲的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的心?一颗什么样的的心?然后是让学生读心、悟心。合作学习。阿姨有颗怎样的心?妈妈有颗怎样的心?看看哪一组概括的既准确又精炼,结果学生读书兴趣很浓,交流气氛也好。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阿姨的心让我感到了——?母亲的心让我感到了——?使学生感悟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甜蜜。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多了一份关爱。将心比心我们的天空更蓝。将心比心我们的阳光更灿烂。学完这篇课文,我又布置这样的作业。“不久的将来,也就是这个小护士,成了医院里最出色的护士,成了患者最受欢迎的护士。一天一家电台要对她进行专门采访,请你替他设计一份讲稿,说说她的心里话”。学生的心里话让我不由得也反思起来,作为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将心比心不也显得尤为重要吗?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工作起来也就欢乐多了。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课《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11

  略读课文——《将心比心》,这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自由阅读,同桌,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将自己感动的语句画出来并写出感受,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纵观整节课,切实有效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肯定。但是在上课、评课的整个过程中也引发了我很多的反思。

  一、“将心比心”在字典上的解释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对方着想。但课文中两个例子,(阿姨帮助奶奶开门,是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母亲宽容与体贴护士,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她那即将当护士的女儿。)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帮助别人是希望别人也能给他们给予帮助。这与我们平常经常所说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有一定的距离。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处理比较恰当而不造成这种误解?所以最后的总结应该定位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上?我个人认为文章虽然讲了两个小故事,涉及到了尊老爱幼,但我们在讲授时不能仅限于文本本身,就将主题定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上,这样的思维方式太局限。会不会在引导上有误?让学生觉得只有老人和孩子是值得将心比心的,而其他年龄段的人是不是就可以不必了呢?所以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角度。却和老教师们的思路不同,我应该在日后怎样去处理这些类似问题呢?

  二、课前,我虽然意识到应尽量避免一些问题。但在教学中,由于教学机智不够,还是出现了很多遗憾。如,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情时,时间不够,不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出现的突发问题也没有及时的予以回应和纠正。如果能抽更多的时间来解释和引导学生的思路,相信对学生理解“将心比心”会更有帮助。

  看来,教学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以后的教学中,吾将上下而求索!

  略读课文究竟该怎么上呢?我只是粗浅地认为略读课文也应该做到“精”、“略”得当。虽然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们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正如《将心比心》中出现了两个小故事,该如何把握呢?是两个都具体展开还是选择其一?在反复的思考后我选择了后者,我就课文中第二个故事而展开具体化,事实证明这样既节省时间、不显重复,教学效果又良好。

  其次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不用过分注重朗读等方面的重复指导,应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其大胆自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受拘束。最后在教育意义上,我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作为老师的我,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也学会了将心比心,这是我更有价值的意外收获。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课《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故事(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有位年轻的妈妈由于特殊的原因,担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儿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干活,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无悔。她每晚都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别的风景了。

  有一天,这位妈妈讲了一个《丑小鸭》的故事后,就去帮婆婆洗脚了。当这位妈妈为婆婆洗完脚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一看,儿子不见了。妈妈正准备去找儿子,转过身来一看,儿子正用他那双稚嫩的小手端着一盆水颤颤巍巍地向她走来,她感到非常惊讶。这时,儿子童声童气地说:“妈妈,洗脚!”看到如此孝顺、懂事的孩子,妈妈感动得泪流满面。

  2、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话要说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们,现在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是讲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你们看老师写题目,板书:8、将心比心

  2、生读题,说题意。

  (那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3、自由读文,读完后说说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概括地说出来。

  4、指名学生说,教师随机板书:

  阿姨 奶奶

  母亲 护士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这时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出来。

  (感动、震撼、温暖……)

  2、假如你亲耳听到你奶奶说这件事,亲看到你母亲做这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动、也会感到温暖的。那么文中哪些地方感动了你呢?请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3、交流、品读。

  4、出示课件。

  品读句子:

  句1: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我的心?(这位阿姨很善良。)

  (2)那些字词能使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沉重、一直、才)

  (3)阿姨帮助的是自己的亲友吗?如果你是那位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

  (4)朗读:请读出暖暖的感觉。

  句2: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1)你能像阿姨一样轻轻地说嘛?学生读。

  4、小结:阿姨看到了老奶奶,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做出了善良的举动,令人感动,这就是将心比心。

  5、引读:

  是呀,学会了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爱心,读最后一段;

  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天空更蓝,读最后一段;

  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阳光更灿烂,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第二件事。

  1、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更让你怦然心动?

  2、 交流、品读。

  3、出示课件:

  句1.“一天,……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2)如果你遇到了这种被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因疼痛而痛苦、埋怨或责备)

  (3)如果对那位护士进行责怪,甚至辱骂,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句2、“不要紧,再来一次。”

  (1)你认为这句话简单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

  (如果这位护士第三次失败,母亲又一次受皮肉之苦。)

  (2)引读这句话:

  当年轻的护士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得鼓起青包时,她同样鼓励着……

  当母亲看到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时,这时她已经觉察到这是一个新手,但仍然鼓励着……

  (2)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呢?

  句3、“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4、小结:

  母亲遇到护士扎针失败,就想到了“我”,,做出了宽容和鼓励的举止,令人心动,这就叫——(让学生回答)。

  5、引读:

  是呀,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就多一份关怀,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心胸犹如大海无边无垠,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得更甜蜜,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师引例。

  大前年,我们那条街来了一位新邻居,她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奶奶。虽说这位来奶奶儿孙满堂,但真正关心她的人甚少,她靠捡破烂维持生计。我觉得她可怜,就把自己家种的菜送去,有时也把给我妈吃的食品分点去,有时在本村吃酒席时,还把该自己吃的那份好吃食物省点给她吃——我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我也有个老妈妈。我也希望我娘家的人,能像我一样,不但不嫌弃老人,而且还给我老妈送去一份爱心。

  有一年,我同样是教四年级,遇到一个特可怜的学生。他一岁多妈妈就离开了人世,爸爸因赌博负债累累而逃之夭夭,可怜的孩子就跟着一个将近七十岁的爷爷相依为命。可想而知,这个学生的日子过得多么贫苦。由于生活困窘,再加上无父母教育,他从小养成了那别人东西的恶习。我刚叫他的时候,告状的人,连续不断。可我不但不讨厌他,也从没说过他一句“贼”或“小偷”之类的话,而是默默地关照他。下雨天,看到他没雨鞋穿,我就买给他;看到他身上长疮,我就买药膏,亲手帮他搽。菜啦、水果啦、鸡蛋啦等等,我什么东西都给他吃。这样一来,到了五年级,他就改掉了这个恶习。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想到:如果我的孩子像他这么小,也像他一样,每天看到伙伴们吃这吃那,而他自己一天到晚,吃的除了饭,还是饭,也肯定很想吃,搞得不好,也会趁人不注意去拿别人的东西吃。

  这样的例子,老师我有很多,现在我把时间让给同学们。

  3、 学生举例。

  4、 出示课件“心”图。

  五、课外延伸:

  1、出示课件:写一写:

  不久的将来,这位小护士成了医院里工作最出色的护士,成了病患者最受欢迎的护士。一天,一家电视台要对她进行专门的采访,请你替她设计一份讲稿,说说她的心里话。

  2、指名都设计稿

  六、总结:

  1、出示课件:

  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中国台湾作家罗兰

  2、学生齐读。

  3、结束语:

  总之,如果人人都能将心比心,我们的心灵会更美好,人生将更丰富,世界将更加美丽!

  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感动 温暖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宽容 鼓励

  人 人 将心比心 世界 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