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学认识时钟教案

2023-09-01

大班数学教学认识时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2.学会看整点、半点。

  3.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准备:

  1.设“钟表店”。

  2.时钟一组一个,纸制时钟人手一个。

  3.圆舞板、碰铃各18个。

  教学过程:

  1.创设环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这些钟表什么地方时相同的?

  2.通过观察比较钟表上都有时针、分针,共有十二的数字及数字位置的排列规律。

  (1)师:每个时钟上都有什么?(时针、分针、1---12个数字)

  (2)师:比一比、看一看,分针和时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

  (3)钟面上数字的排列位置是怎样的?

  3.幼儿尝试活动。

  师:分针对准12走一圈,时针会怎样?时针走一格,分针会怎样?请幼儿拨动时钟试一试,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格,分针走一圈;相反,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格。)

  4.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

  (1)教师边拨钟边告诉幼儿分针指在12字上,时针指在几,就是几点整。

  (2)教师操作演示:一只钟时针拨在1 上,分针拨在12上,另一只钟时针拨在1和2之间,分针拨到6。

  师:两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通过比较,幼儿认识半点,并掌握整点、半点之间的规律:整点时,时针指在每个数字中间,分针指在12上;半点时,时针指在两个数字中间,分针指在6上)

  5.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掌握整点、半点。

  (1)游戏《打开收音机》

  师:谁听过收音机里是怎样报时的.?让我们来听听收音机里是怎样报时的?(播放报时录音)

  师:我们开始玩游戏,教师拨时间到几点整,圆舞板组模仿收音机里的声音,发出“嘟,嘟,嘟…”5声,碰铃组“叮”的一声,响声停止后说“北京时间几点整”。大家试一试,5点整,7点整……

  如教师拨到几点半,圆舞板和碰铃组一起:“叮”的一声,响声停止后说北京时间几点半。大家试一试,1点半,2点半……

  (2)我们再玩个游戏:看谁拨得快又准。

  (幼儿人手一个纸制时针,教师说几点,幼儿用纸制时针拨出,看谁拨得快又准)

  6.教师小结结束。

大班数学教学认识时钟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主题性综合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时钟,知道时针、分针的名称和用途,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2.在活动中,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3.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爱惜时间,珍惜生命。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类时钟、筐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符)、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活动前的热身运动,师生共同进入活动状态。

  2、谈话激趣,自然引入本活动主题--时钟。

  3、分散幼儿思维,给孩子一个自由想象和回忆的空间。

  4、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时钟,并把自己用眼睛看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时钟,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5、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

  --让幼儿动手操作,发现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

  6、师生共同小结。总结时针、分针运转的规律。

  7、教育幼儿要爱惜时间,珍惜生命。

  反思:

  1、时钟会让人想到时间,所以我根据我班的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水平制定了教学目标,活动过程幼儿积极主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设计的`课程知识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这对幼儿认识时钟和学习生活有巨大的帮助。

  2、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让幼儿自觉掌握时间的概念。

  3、通过幼儿的亲手拨钟实践活动,不但激发了幼儿探究事物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大班数学教学认识时钟教案 篇3

  大班教学活动: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了解钟面结构。

  2、探索发现时针、分针的运行规律,辨认整点与半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闹钟、实物钟、模型钟、老狼头饰,幼儿人手一只硬纸板钟。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导入。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引导幼儿猜出时钟。

  2、认识钟面。出示钟面,幼儿有序地念出1—12个数字,区分两根针长短、粗细不同。

  3、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摘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回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 开始!(教师操作钟表)

  谁跑的快?(分针)

  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4、辨认整点与半点。

  (1)师出示都是整点的模型钟,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点。然后幼儿操作拔弄整点时钟。

  (2)师出示都是半点的模型钟,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分针指到6,时针指到几过来半格就是几点半。幼儿操作拔弄半点时钟。

  (3)出示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图并让幼儿轮流操作。

  5、户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如果老狼拨到6点或6点半,小羊全部蹲下否则就要吃小羊了。抓一只小羊来扮演老狼。

  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时钟》是大班一节数学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会拨整点和半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我认为在物质材料的准备上很充分: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只可拨动的小时钟,另还有闹钟、实物钟、模型钟、生活图片。为幼儿提供了强有力的操作材料,让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直观。

  其次,在活动的开始我以幼儿感兴趣的谜语形式引出主题,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活动能紧扣目标,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例如“认识整点与半点”的活动中,既可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又可用不同的形式来巩固幼儿学习的知识,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说,是适宜而有益.整个活动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变为“操作式教学”让幼儿与到活动中,从活动中体会知识的演变过程,从而受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以游戏的形式结束本堂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整节活动,由于我的操之过急,虽然各个环节都考虑到了,但是还不够深入,活动中应尽可能给幼儿更多的机会说一说、做一做,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进步得才更快。让幼儿感知“分针走了半圈,时针走到两个数字的中间(半格)来认识半点”这个教学环节薄弱,要在以后的活动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