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加减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名称:5的分合型减法。
活动目标:1、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5的分合型减法。
2、进一步了解“-”“=”所表示的含义。
3、幼儿愿意动手操作,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5的分合型减法。
活动准备:课件、学习单、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玩“碰球”游戏,复习5的组成。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来玩一玩“碰球”的游戏。
讲解游戏规则:幼儿说出的球的数量和老师的球的数量合起来是5个。如:教师说“我的一球碰几球?”幼儿回答“你的1球碰4球”。
2、复习5的分合式。
二、基本部分。
1、演示课件,创设情境:鸡妈妈要孵小鸡了。小朋友看鸡妈妈一共孵了几个蛋呀?(5个)第一天的时候,孵出了几只小鸡?(1只)还有几只小鸡没出来?(4只)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能列个算式吗?(5-1=4)
2、了解算式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师:“5”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4”呢?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小结:用总数5减去已经孵出来的就等于没有孵出来的。
3、继续演示课件,引导幼儿依次列出算式:5-2=35-3=25-4=1,进一步了解减法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4、演示课件,进行操练。
(1)情境:有5个小朋友来玩游戏,几个男孩?(3个)几个女孩?(2个)第一次2个女孩藏起来了,几个男孩去找他们呀?启发幼儿列出
算式:5-2=3
同样的方法列出算式:5-3=2
(2)同样是这5个小朋友,如果我们按高矮分的话,几个高的?几个矮的?启发幼儿列出算式5-1=45-4=1
5、给幼儿发学习单,幼儿操作。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真棒,老师要给每个小朋友发水果了。
讲解操作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结束部分。
检查操作结果,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教研组的牵头下,我精心准备,设计了一节大班数学活动——5的分合型减法。活动之后反思到有很多成功与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
一、成功之处:
1、课前准备很充分,课件很直观形象,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3、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孩子乐于参与活动,教学效果良好。
二、不足之处:
1、整个活动过程我说的比较多,我引导孩子一步一步解说为什么,整个过程孩子缺少自由探索的空间。
2、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组织孩子的形式比较单一,课堂上显得有点混乱。
3、课堂用语不够精炼。
4、缺乏亲和力。
5、幼儿的操作结果没有进行展示,结束活动很草率。
今后,我还应该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锤炼教学基本功,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方法及组织孩子的方法,争取让数学活动更有趣、更活。
5的加减大班数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数的分解及组成,理解除1以外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分析一个数的多种分发。
2.发展分析能、观察能力以及记录能力。
二、活动重难点:通过观察、分析一个数的多种分发,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三、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瓶盖若干、数字卡若干。记录卡每人1张。
四、活动流程:
活动一:拍手游戏,情境创设,导入。
(1)看数字卡片:排相应次数的手。
(2)老师这里有2个苹果,要分给两个小朋友,你会分吗?想一想,怎样分?有几种分发呢?
(3)看课件:看看你分对了没有?怎样用数字表示?
今天,我们要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你有信心吗?敢挑战吗?
活动二:学习3和4的组成。
1、学习3的组成。
问题一:3个橘子分成两份,先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填写出分
合式?读一读。
问题二:看课件演示。说说怎样分更有序,不会漏掉。
2、学习4的组成与分解
问题:4朵花,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有序地分?
1、请个别幼儿上来分一分,说一说。
2、看课件,集体读分合式。
活动三:学习5的组成。
1、幼儿每人与个瓶盖。
要求:
(1)有序地分成两份。独立操作,填写分合式。
(2)读一读分合式。
(3)举手交流。
2、小结: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活动三:幼儿操作,独立完成练习。
1.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2.幼儿独立操作完成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