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区分球体与圆柱体教案

2023-11-06

大班数学区分球体与圆柱体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认识球体和圆柱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其操作能力。

  3、 能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

  4、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乒乓球(每人一个)、圆形卡片(每人一个)、奶粉桶一个、长方形纸若干、胶棒、橡皮泥若干

  2、 布置一个小超市(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物品若干及一些其它的物品)

  活动过程:

  1、 认识球体。(玩一玩)

  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什么?(乒乓球和圆形卡片)请小朋友们玩一玩。在玩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不能让你的乒乓球和卡片离开你的桌子。

  (1)、你们刚才是怎么玩的,乒乓球和卡片的玩法一样吗?(幼儿回答)

  (2)、教师小结它们的不同。

  我们看乒乓球,从前面看它是什么形状?(圆的)

  从后面(左边、右边、上面、下面及各个方向)看它是什么形状?(圆形)

  从不同的方向看它都是圆形的,而且它可以随意滚动。 我们再从不同的方向来看这张卡片,和看到的乒乓球一样吗?(不一样)

  卡片只能从两个方向看,它是圆形的,而且不能随意滚动。

  (3)、教师小结球体的特征。

  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就往哪边滚动的物体叫球体。

  (4)、寻找球体。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都见过什么东西像球体?

  2、 认识圆柱体。

  (1)、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一件东西,看看是什么?(出示奶粉桶) 它是球体吗?为什么?(不是)

  (2)、比较上下两个圆,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我们看它的上面和下面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那这两个圆一样吗?老师这里有一个和上面的圆一样大的圆片,我们用这个圆片和下面的圆比一比,看看它们是不是一样大。

  (3)、小结圆柱体的特征。

  像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4)、寻找圆柱体。

  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平时见过的什么东西像圆柱体?

  3、 玩一玩。

  (1)、长方形纸 请小朋友把长方形纸变成圆柱体。

  (2)、橡皮泥 请小朋友用橡皮泥变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

  4、 延伸活动,找一找。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玩具和物品,小朋友从中找出球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和玩具来。

  活动反思:

  优点:

  1、 在活动中通过玩一玩及一些操作活动来让孩子们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另外也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 在玩一玩这一环节,孩子们的习惯也很好,在玩纸的时候,孩子们可以一个一个地传;玩橡皮泥的时候,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再有操作活动中体现了孩子们的合作。

  缺点:

  1、 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自控能力还有待加强。

  2、 在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这一环节组织的不太好,有些乱。还有待改进。

大班数学区分球体与圆柱体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球体和圆柱体是幼儿在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到的几何形体。大班幼儿基本具备区别典型球体和圆柱体的能力,也能够发现生活中与球体和圆柱体形状相似的物体,但对球体与圆柱体的异同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如何使幼儿通过直接体验与感知发现、了解、表达球体与圆柱体的异同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教师可引导幼儿从物体滚动方向切人活动,鼓励幼儿大探索、仔细甄别并有条理地表达。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感知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不同,能发现生活中与球体和圆柱体形状相似的物体。

  3.乐意与同伴交流,能清楚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玩具每桌 1 筐(乒兵球、皮球、海洋球、玻璃球等球体和瓶子、易拉罐圆柱状的积木、薯片筒、管子等圆柱体以及不能滚动的物体)。

  2.报纸,长方形硬卡纸,不同大小的硬币,橡皮泥若干

  【活动建议】

  1.请幼儿观察桌上的玩具,自由探索、交流,发现可以滚动的物体。

  (1)引导幼儿按照能否滚动将玩具进行分类。

  要求:把可以滚动的物品放在筐子里。

  (2)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并通过演示进行验证。

  (3)引导幼儿将会滚动的物体再按形状分类。

  2.观察圆柱体和球体,尝试概括表达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1)引导幼儿摸一摸,转一转,从各个方向观察圆柱体和球体的异同,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述。

  (2)引导幼儿向不同的方向滚动球体和圆柱体,发现并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小结: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摸起来很圆滑;能向任意方向滚动。圆柱体上下两个面是圆的且一样大,上下一样粗:可以液动,但方向单一。

  (3)鼓励幼儿找出周围环境中的球体和圆柱体,运用其特性进行检验。

  3.分组操作,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球体、圆柱体。

  (1)幼儿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操作材料,分组进行制作活动。

  报纸组:引导幼儿用报纸制作球体或圆柱体,鼓励幼儿通过测量、比较等方法进行验证卡纸组:提供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硬卡纸,引导幼儿制作圆柱体。

  硬币组:提供各种硬币若干,引导幼儿将其变成圆柱体和球体。例如:把一个硬币竖起来迅速转动,看看像什么把相同大小的硬币叠放在一起,看看变成了什么。

  橡皮泥组:引导幼儿用橡皮泥做球体和圆柱体,鼓励幼儿采用观察、触摸、液动等多种方法进行验证。

  (2)各组操作后,集体交流、分享请幼儿将制作好的球体和圆柱体滚一滚、试一试,重点引导幼儿交流怎样利用材料让球体滚得更流畅,让圆柱体上下一样粗。

  活动反思:

  优点:

  1、在活动中通过玩一玩及一些操作活动来让孩子们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另外也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在玩一玩这一环节,孩子们的习惯也很好,在玩纸的时候,孩子们可以一个一个地传;玩橡皮泥的时候,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再有操作活动中体现了孩子们的合作。

  缺点:

  1、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自控能力还有待加强。

  2、在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这一环节组织的不太好,有些乱。还有待改进。

大班数学区分球体与圆柱体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象。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谜: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

  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2.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3. 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4. 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5. 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6.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平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平面,可以重叠。

  7.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8.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象

  活动反思:

  优点:

  1、 在活动中通过玩一玩及一些操作活动来让孩子们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另外也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 在玩一玩这一环节,孩子们的习惯也很好,在玩纸的时候,孩子们可以一个一个地传;玩橡皮泥的时候,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再有操作活动中体现了孩子们的合作。

  缺点:

  1、 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自控能力还有待加强。

  2、 在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这一环节组织的不太好,有些乱。还有待改进。

大班数学区分球体与圆柱体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象。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谜: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

  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2。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3。 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4。 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5。 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6。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平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平面,可以重叠。

  7。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8。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