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认识梯形教案

2023-11-22

大班数学认识梯形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能从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图形中分辨出来。

  2.能不受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正确地辨认梯形。

  活动重、难点

  了解梯形特征,并从各种图形中分辨出来。

  活动准备

  梯形、长方形卡片人手一张,背景图片一张,各种图形卡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由故事引出话题:在一个宽阔的草地上,住着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小兔子有一座特别的房子,它的房子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回答及观察用几何图形组成的房子。

  2.请幼儿猜猜小兔子的房子都是有哪些几何图形组成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察手中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它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小结:正方形有四个角,四条边,上下两条边一样长,这个图形也有四条边,四个角,但是上下两条边不一样长,旁边两条边是斜斜的,像滑梯,这种图形叫梯形。

  2.请幼儿从小椅子底下拿出图形,听老师指令进行分辨:哪张是长方形飞?哪张是梯形?

  3.让幼儿拿出梯形观察梯形的特点,自己数一数是不是四条边,四个角。

  4.出示各种不同的梯形,让幼儿辨别。

  5.鼓励幼儿和梯形宝宝玩“捉迷藏”游戏,在小兔子家周围找出梯形(标牌、花盆、蝴蝶)。

  (三)结束部分

  进一步巩固对梯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1.打扮梯形宝宝:取出画有各种图形的卡纸和油画棒,从各种图形中找到梯形宝宝,并给他们穿上漂亮的衣服,鼓励幼儿说出有几个梯形宝宝。

  2.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的梯形或者与其相似的物品。

大班数学认识梯形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到梯形,学习用多种方法将各种图形变成梯形。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

  5.大胆说出自己对梯形的理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将各种图形变成梯形。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准备: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

  2,教师演示用具:自制动物模型(小猴子的圆形嘴巴,小兔子的三角形嘴巴等等)几何图形饼干若干(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多媒体课件

  3:幼儿学具: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

  活动过程

  1,游戏:给小动物喂饼干

  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提问: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个图形像什么?

  (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叫——梯形

  (3)各种各样的梯形。(出示多媒体课件)

  (4)两边一样长,只有一边是滑梯的图形是梯形吗?

  3,操作

  在各种图形的饼干中找梯形饼干喂小动物吃。要求?想拿一块,在拿两块不同的梯形饼干喂小动物。

  4,找梯形

  (1)在教室里,院子里找一找,说一说。

  (2)出示课件:寻找梯形宝宝。

  5,分组活动

  (1)给梯形穿衣服(涂色)

  (2)拼一拼: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拼梯形。)

  6,小结,结束。

  教学反思

  对于梯形,大多数孩子对他都邮感性的认识,这节课我结合幼儿这种感性认识设计了:给小动物喂饼干,找一找,涂一涂,看一看,拼一拼等环节,强化这种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比较,老师的点拨,把这种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多样的活动形式,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课件的播放 让幼儿认识到梯形的多样性,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梯形的特征。

  当然,在这节课的设计问题上,我做的还不够准备比较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知识。

大班数学认识梯形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启发幼儿学习按图形特征归类,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学会把用过的东西放在学具筐里。

  活动准备:

  教具:不同形状的梯形若干;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学具:幼儿两张大小不同的梯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图形分类。

  出示大小、形状各异的长方形、梯形若干,提问:"谁会把一样的图形放在一起?"请一位幼儿操作。"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2、认识梯形。

  出示梯形,"这是什么图形?它和长方形有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梯形上面边短,下面边长;上面的两条边平平的,不一样长,有四个角,不一样大。"

  3、引导幼儿观察直角梯形、四边形。

  "这两个图形都是梯形吗?那一个图形是梯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是梯形的?"(它上下两边平平的',不一样长,四个角不一样大)

  一、小组活动

  第一组:变梯形。"请小朋友拿一张图形纸把它剪一剪,让它们变成梯形。"

  第二组:给梯形涂色。

  "看看图中都有什么图形,请小朋友给梯形都涂上颜色。"

  第三组:梯形找家

  给各种不同大小和不同颜色的梯形找到自己的家。

  3、活动评价:重点请个别幼儿演示是怎样变梯形的,启发幼儿想出多种方法。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大班数学认识梯形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发展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幼儿基本掌握梯形的特征,找出梯形。

  活动准备:

  课件一套、幼儿正方形、梯形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分析:

  在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一直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鉴于平面图形较为抽象,因此在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来解决这一困难,一方面更加激发幼儿的兴趣,一方面更好的`为幼儿的学习所服务。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拓展到周围的生活与环境中去,主要运用观察法、观察比较法、讲解法等突破;活动难点是让幼儿能够找出两条平行边,主要运用观察法、讲解法、联系法等突破。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情景导入: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

  二、展开

  1、简单复习学过的图形。

  2、由正方形引出梯形,让幼儿认识梯形,记住名字。

  3、请幼儿进行操作,比较正方形和梯形的异同点。要求:请幼儿比较边和角的不同。提问:正方形和梯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出示课件引出平行的概念。

  5、让幼儿找出平行线并讲解其概念。

  6、找梯形、找出平行线,进行复习巩固。

  7、找周围生活中像梯形的物品,让幼儿知道梯形是较稳固的图形,被广泛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并出示课件欣赏。

  三、结束延伸活动:继续寻找周围生活中的梯形物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能通过幼儿的观察比较,从而得出梯形的基本特征。运用“梯形宝宝翻跟头”,变化不同的位置,增强幼儿方位感。用“涂”的方式使学会的梯形,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科学和艺术有机整合,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1、量梯形的上下两条边的距离时,教师应先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该怎样量,再与同伴相互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效果会更佳。

  2、“涂”画的时候,个别幼儿的行为习惯较差,应加以纠正。

大班数学认识梯形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认识梯形的高及各边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能测量和画出梯形的高。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能在方格纸上画梯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梯形。

  3、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的定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画梯形的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例题9情境图。

  提问:你能说出图片上这些物体的名称吗?这些物体上都有相同的什么图形。

  2、课件出示从物体上抽象出的几何图形:

  教师指出:像上面这样的四边形时梯形。

  3、揭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梯形。(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画梯形。

  引导:刚才同学们已经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梯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画一个梯形呢?请同学们在教材的方格纸上画一个梯形。

  (1)组织学生在教材方格纸上画出梯形。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画图情况,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2)展示学生画好的梯形,进行集体评议。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梯形。

  2、观察、交流梯形的特点。

  引导思考:同学们可以将梯形和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比较,看一看、说一说梯形有哪些特点?

  (1)学生独立观察梯形,再在小组内说说梯形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梯形的特点:梯形也是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3、概括、总结梯形的定义。

  (1)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交流,找到了梯形的许多特点,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梯形吗?

  学生自学教材第90页的一段话。

  (2)组织交流。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画出的梯形上标出上底、下底、腰。

  4、认识梯形的高。

  (1)动手操作,尝试画高。

  布置任务:在上面梯形的底边上任意取一点,画出这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线。

  学生在教材的梯形图上进行操作。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交流讨论,学习画图的方法。

  通过交流认识到这样的垂线可以画无数条。

  (3)认识梯形的高。

  教师介绍:从梯形一条底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叫作梯形的高。

  教师一边介绍,一边在图上标出“高”。

  (4)画高。

  组织学生画出方格纸上梯形的高,并分别量出它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毫米。

  完成后,让学生指一指:画出的高分别垂直于哪一组对边。

  5、认识等腰梯形。

  (1)课件出示等腰梯形图。

  引导:观察这个梯形,你有什么发现?用尺子量一量教材上的梯形图,验证一下你的发现。

  (2)交流发现。

  学生交流得出这个梯形中两腰的长度相等。

  明确:这个梯形两腰的长度是相等的,这种比较特殊的梯形,叫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反馈完善

  1、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梯形。

  2、完成教材第90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判断哪些图形是梯形,再在梯形图上标出上底、下底和腰。

  3、完成教材第90页“练一练”第2题。

  (1)学生动手画一画。

  (2)投影展示学生画的高。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评价。教师相机介绍直角梯形。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大班数学认识梯形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乐意参加数学操作活动,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兴趣并愿意探索。

  2.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3.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点: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活动准备

  图形拼图3套,梯形特征记录表1张,梯形、非梯形卡片共15张,梯形判断实验卡3张,机器人图纸2张,笑脸粘贴若干,石子路操作材料2套,吸管若干,带有平行线的图纸5张,梯形卡片若干,白纸15张,黑笔15支,小筐15个,梯形物体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拼图游戏导入,复习巩固图形

  拼图完成后,引导幼儿复习已学过的图形并引出梯形。

  二、初步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特征。

  (一)了解梯形特征

  请幼儿观察说说梯形是什么样子的?有几个角?几条边?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梯形特征记录表。

  师小结:梯形一共有四个角,四条边,上下两条边一条长一条短,而且它们还是平平的(用手势做平平的样子)。

  (二)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师幼共同检查,复习巩固梯形特征。

  三、通过摆、找、拼,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设置三组层次不同的操作活动,让幼儿通过摆一摆、找一找、拼一拼,加深幼儿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第一个游戏:寻找梯形,在机器人的身上找出梯形,然后在梯形上贴上一个笑脸。(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第二个游戏:镶嵌梯形,找出石子路中的梯形石子,并在小筐中找到相应的梯形镶嵌进去。(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 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第三个游戏:拼摆梯形,用吸管拼出梯形,纸板上浅色的线都是平行的,幼儿根据自己对梯形的理解利用手中的材料正确拼摆梯形。(加深幼儿对梯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四、联系生活经验,画生活中的梯形物品

  生活中见过的梯形,幼儿回答后,观看PPT课件。

  联系生活给梯形宝宝添画,画出生活中大家见过的梯形物品。

  活动反思

  学是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教学设计。梯形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因为现在的家长也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但是幼儿对体型的认识可能只停留在表面,而不知道其真正的一些特征。所以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对梯形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