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 篇1
【教学分析】
“我们去旅行”这个主题对五年级的同学来说并不陌生,应该说还是非常喜欢的。在阅读单元说明和深入研读单元文章后,我将大的单元目标定为:1.通过文本阅读,了解旅行的多种益处;2.明白尽管每个人都会有各不相同的旅行,但是总会在旅行中收获生长这个道理。3.树立在生活中探索的意识。在这样的主题目标下,再次认真分析单元文本,发现:《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虽然离同学的生活较远,但是徐霞客这个人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究和学习的地方,会对我们的生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且这篇文章也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所以确定精读精讲。《少年旅行队》是散文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易懂又与同学的生活密切联系,定为自读自悟。《古诗二首》是两首很有意境的古诗,值得品位,所以确定为品读感悟。《古罗马斗兽场》同学很感兴趣,描写也很生动,确定为自读略讲。
依照这个思路,在单元整组阅读,初步感悟单元文章后,设计了《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这堂课。希望同学从目的、过程、结果几方面探究徐霞客之奇,再在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精彩的旅行绝对不是凭空而来,需要我们用心付出。感悟后,希望同学能借助这种探究思路,自读后文,多方面感悟旅行为我们带来的益处;最后联系自身,进一步感受旅行的好处。或许同学在反思自身的旅行时,会发现没有收获,我们就希望通过这样的比较联系,让同学受到一点点启发。
但是只是这样的教学是单一的,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味,语文课就应该落实语言训练,思维训练等。所以在研读文本后,我将教学重点放在第2段,因为该段用了简洁而又深刻的语言说明了徐霞客旅行的目的以和旅行过程中的情况,并且这也是徐霞客成绩千古奇书的原因。所以以此为生发点,设计了理解感悟,感情共鸣,个性朗读等。希望同学通过这段的品读,感受徐霞客这个人物形象,感悟其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并借此发展同学思维,提升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全文共6个自然段。文章语言简洁、质朴,全文紧扣一个“奇”字,写出了徐霞客这位“奇人”卓尔不群的一生。
之所以称徐霞客为“奇人”原因有四:
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科举时代,“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而书生徐霞客,却卓尔不群,唾弃权贵,摒绝仕途。“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徐霞客超出常人之处首先在于,淡泊名利,不求功名。当他发现先人留下的“古今史籍和地志、山海图经”少且有过失时,便立志“走遍天下,亲自考察”。于是他毅然走出书斋,把一生献给了旅行考察事业。这在当时来说可谓奇举。
2.不畏艰险,毅力超凡。徐霞客自22岁出游,至55岁病返故里,30多年间,足迹遍和大半个中国,行程9万里,横跨16个省份。当时没有火车、汽车、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多数行程徒步完成,加之“明朝末年治安不好”其中艰险可想而知。几十年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长期在旅途中他遭遇了重重困难:“攀险峰,涉危涧”,甚至遇盗匪、断财物、失同伴,疲劳、病痛更是不在话下等等,然而这一切都从未曾使他动摇。30年里,他天天坚持日间跋涉,夜里笔耕,从不间断。多么坚韧而有毅力的人呀!也正是凭借这坚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他获得了先人不曾获得的考察资料,成绩了被后人称为“千古奇书”的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
3.求真求实,锲而不舍。在许多读书人奉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代,徐霞客特立独行,本着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实践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证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求真求实,锲而不舍”是徐霞客从事科学研究的品质。课文通过徐霞客克服种种困难,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的事例,和第5自然段中列举的两个简短事例,对此品质做了具体说明。
4.成绩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正因为奇人、奇举,才著就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用两句话分别概述了此书“奇”在哪里,即它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徐霞客游记》除遗失局部外,留存至今的还有60多万字,是我国篇幅最为浩繁的游记之一,也是世界游记文字中的鸿篇巨制。其间蕴含着许多真知灼见,某些思想甚至逾越了时代。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曾这样评价:“《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20世纪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纪录。”
【教学目标】
1.在整体阅读单元文本的基础上,精读课文,为自读后文奠定基础。
2.通过探究、交流、品读,层层深入,感悟徐霞客之奇。
3.以感悟徐霞客旅行过程为生发点,发展同学思维,培养同学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
4.通过文本阅读,激发同学走进生活、探索知识的愿望。
【教学重点】
在通读单元文本的基础上,精读课文,层层深入地感悟徐霞客之奇。
【教学难点】
通过文本阅读和感悟,得到启发,树立自身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在交流回顾中整合单元内容
1.导入:昨天我们通读了第10单元的所有文章,对课文有了初步地了解,围绕单元主题,你想说什么?
2.个性化交流单元初读感受。
二、揭示课题,走近徐霞客
1.引出徐霞客。
2.读课题,质疑课题。
3.感悟“阅读大地”。
三、自读文本,初步感悟
1.自由快速地读一遍课文,初步感悟徐霞客。
2.评价徐霞客。
四、读中探究,走进“奇人”
1.激发同学探究兴趣。
2.默读考虑徐霞客之奇。
3.层层深入,探究徐霞客之奇。
五、整合延伸,升华主题
1.自读感悟后文的旅行收获。
2.结合自身旅行收获谈启发。
3.总结升华单元主题。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提高学生默读能力,并在默读中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读书感受,逐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能够运用联系上下文、能够运用透过词、句,体会人物精神等方法理解重点段落,词、句。体会徐霞客阅读历程的艰辛,感悟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
运用联系上下文、运用透过词、句,体会人物精神等方法理解重点段落,词、句。体会徐霞客阅读历程的艰辛,感悟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教学有关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徐霞客资料。
教学过程:
一、直揭课题,巧设质疑点。
1、 揭题,简介徐霞客。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齐读课题),课题中提到了一个人,他是——“徐霞客”,你对他有哪些了解?(生简介徐霞客)
2、析题,巧设质疑点。
师:课题中说他是一位——“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你平日喜欢读什么? (读书)而徐霞客读的是——“大地”,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板书:阅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师:快速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想想通过这一遍阅读,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学生自由读课文)
2、正音。师:刚才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在平日读书时要学会积累词语,老师这里有一些,谁来读读?
(正音:岷江、茶陵、锲而不舍、卓尔不群、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3、谈感受。师: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读书,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生谈收获)
4、小结、质疑:你感觉这是一个怎样的阅读历程?(艰辛、艰苦……)
三、精读课文,品味精神。
(一)指导朗读,激发想象。
1、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品味艰辛历程。
师:课文中那些句子让你体会到这是一个艰辛的阅读历程?请细细默读课文第一、二两个自然段,把有关的句子画一画。
1)生边读边画相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画出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谈体会。(出示:句子“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可抓住以下几个重点词句谈体会:
①“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体会:栉风沐雨的艰辛
②“行程九万里”——从数据中体会:路远、旅程长。
教师用cai课件展示“徐霞客旅行路线图”,让学生直观感受“他用双脚,一步步走遍半个中国大陆”的奇举,感叹旅行线路之长,这其中又要经历多少的艰辛!(板书:用双脚)
③“攀险峰,涉危涧”——体会:“险”“危”,有可能一不留神,粉身碎骨,年轻的生命就要结束,死的悄无声息。
④ “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体会:荒山野岭、餐风露宿,条件艰苦。
⑤“燃松拾穗,走笔为记”——通过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条件如此艰辛,仍不忘坚持记录当天见闻的意志。
2、激发想象,指导朗读。
1)指名1人有感情朗读这段话。
师:成功的朗读事会让听者脑海中浮想联翩的,愿意尝试吗?请你用心读,让你得读引起大家的联想,好吗?
2)读后,激发想象。
师:通过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充分想象徐霞客阅读大地的情景)
3)有感情配乐朗读。
师:看来一个好的朗读确实让我们浮想联翩,谁还愿意尝试这种朗读?
4)感情升华读。
师:(配乐解说,升华感情)就这样,徐霞客一走就是九万里,一读就是三十年,徐霞客一生仅活了56 岁,三十多年来,青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他也由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全班配乐齐读这段话)
3、小结并质疑:(师做陶醉状)在你们的朗读中,我的脑海中仿佛也看到了徐霞客阅读大地时的情景了。同时,我还在深深地思考一个问题:“徐霞客仅仅是在用双脚阅读大地吗?”
(生:用生命、用青春、用心……阅读大地)(板书:用生命)
(二)以点带面,指导自学,品味精神。
1、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品味徐霞客“锲而不舍”的精神。
师:课文中像这样,能让我们知道它不仅仅用双脚阅读大地,更是在用生命阅读大地的句子还有很多。再读读书,在书上找找,画下来,并在书的旁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写写读后的感受。
1)生自学自画句子
2)汇报交流,谈体会。
(抓重点句子谈体会,如:路遇土匪、财物尽失、同伴没了、病魔威胁、与动物、迷信斗争……体会即使生命受到威胁,也不能改变他一探究竟的初衷;即使忍受再多的艰难和寂寞,也不能改变他阅读大地的激情;即使抛弃生命,也不能改变他弄清事实真相的决心。)
2、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概括,这就是“锲而不舍”的精神。(板书:锲而不舍)
(三)创设情境,探寻原因,突破难点。
1、质疑探因。
师:同学们,有没有深入的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促使徐霞客,甘愿付出生命、甘愿历尽千辛万苦,也要锲而不舍地去阅读大地?在书上找找原因,小组内交流交流。
1)自学,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找到句子(cai课件出示“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亲自考察”)
2、创设情境,探寻原因。
1)情境一:徐霞客,我知道当时的读书人,都是死读书,读死书,认为书就是权威,都是正确的,整天埋头经书之中,对书籍是顶礼膜拜。而你却发现并立志改正书中的错误,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换位徐霞客思考并回答,探究其思想根源:敢于质疑、求真求实、为后代留下正确的答案……)
2)情境二:徐霞客,我还知道你们家祖上几辈都是读书人,书香门第,而且祖辈也有人当过官,你从小也是饱读诗书,聪慧过人的孩子,十几岁还应过童子试……面对你立下了阅读大地的这个志向,你想不想听听你的亲人和朋友是怎样议论你的?他们可能会说……
(学生再次换位亲朋好友思考并议论、质疑。)
3)情境三:面对着传统,面对着亲友善意的劝诫和大家不解的疑问,徐霞客但你却依然故我,你又是怎么想的?
(学生第三次换位徐霞客,体会其思想根源,及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精神)(板书:求真求实)
小结:就这样,徐霞客摒弃世俗观念,依然故我,锲而不舍的阅读着大地。三十多年中,他忍受孤独,战胜病魔,推翻错误,最终完成了这部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课件)
(四)探寻《徐霞客游记》价值所在。
师: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一下,为什么称这部书为“奇书”?
1、生总结:第一方面:科学文献。第二方面:文学杰作
2、cai课件:《徐霞客游记》中《游天台山》节选。(师生配乐朗读。感受其文之美,其景之实,其书之奇)
四、纵观一生,探寻人物内心,感慨壮丽人生。
创设情境:徐霞客从 22岁开始阅读大地,直至56岁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整理着这部书稿,当他手捧书稿时一定感慨万千,若你是现在的一位读者,你想对徐霞客说些什么?
五、回归主题,领悟含义。
师: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课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同学们真的能像徐霞客一样,做到“知与行的统一”,这才是最完美的阅读!
板书设计: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用双脚 锲而不舍
阅读
用生命 求真求实
教学反思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力求以点带面,就是通过第二段当中的“此后三十年……”一个小节突出徐霞客的卓尔不群,引导孩子体会徐霞客此人杰出和不平凡,在当时大环境中他是如何与众不同,历尽千辛万苦,求得一个真实,给后世子孙一个真实。
在张老师的指导下,现将不足总结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1、 在配乐朗读一段,我提出“你仿佛看到什么?”这一问题,如果将此一问提前至“此后三十年”朗读之前也许更佳,并且将书本上的插图引入,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徐霞客的栉风沐雨,果子充饥等等细节,而后再开始朗读,效果会更好。
2、 词串的铺垫,提前渗透。可以在准备课件之时,将同样表现人物品质的词语集合,让孩子对人物提前有个总体感受,通过这些词语表现出人物的品质或者精神。另外将此与还原至课文当中也是很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3、 语文意识。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进行语言训练,例如“九万里”三次给了我们辽阔的场面以及无限遐想。
4、 个人的喜好让我在文末教学处加上了一段《游天台山》的片段赏析,目的在于感受其文学价值。结尾处的教学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删去,不如再次释题,加深认识,也回应前文。
5、 板书,一定要加强板书的练习。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 篇3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十单元“我们去旅行”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明朝末年的大旅行家徐霞客一生不避艰险,用双脚走遍大半个中国,进行科学考察,最终写下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的伟大事迹。全文语言简洁、质朴,赞颂了徐霞客卓尔不群的一生,历尽千辛万苦,始终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经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阅读理解的能力,敢于质疑,乐于解疑,学会了搜集并筛选资料。学生学习本课有几个困难:一是具体事例叙述简略,不能满足学生探索的兴趣,不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二是离学生生活距离远,学生不是很感兴趣。三是要抓的词语很多且不够通俗。因此,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简要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的生平,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突出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理念,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是注重激发兴趣,问题源自学生,再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性学习。抓住“奇”这一文眼,紧紧围绕“徐霞客‘奇’在哪里?”,抓住“卓尔不群”、“锲而不舍”两个重点词,挖掘了词语在文中的多层意义展开教学。二是结合课文潜在的感情色彩,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联系课前搜集资料、联系上下文体会徐霞客历尽艰险,始终不放弃考察的可贵品质,使学生思想受到熏陶,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特色。三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运用,如“写批注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读懂句子的方法”、“文章的写作方法”,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策略意识和工具性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7个生字,12个词语。掌握“卓尔不群”、“锲而不舍”、“燃松拾穗,走笔为记”等词语的意思。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抓住“奇”这一文眼,紧紧围绕“徐霞客人‘奇’在哪里?”这条线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写心得批注。顺学而导,指导学生运用方法归纳主要内容、理解词语、读懂难读的句子并进行有感情朗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徐霞客历尽磨难却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伟大精神;学习徐霞客立下雄心壮志、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徐霞客卓尔不群,层层深入体会他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伟大精神,感受到他的确是千古奇人。
2、运用批注的方法读懂难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卓尔不群”、“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3、 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课前资料搜集:徐霞客的故事。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问题
1、【导课】(出示徐霞客画像)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他是——(生:徐霞客)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徐霞客,沿着他阅读大地的足迹,去探寻他的精神世界。生齐读课题
2、【复习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关于徐霞客,你了解多少?
生:奇人、奇书……(相机板书:奇人、奇书)
师:文中哪段话这样概括的写了徐霞客的生平?生齐读第一段
3、【引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生:为什么说徐霞客是“奇人”?书“奇”在哪里?为什么说是“阅读”大地?(相机板书:?)
师:我们先来探究徐霞客人奇在哪儿?
二、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6页,认真研读课文,勾画出表现徐霞客“奇”的词句。(师巡视点评勾画批注的方法)
2、【小组交流】
三、释疑点拨,精读感悟
(一)探究徐霞客人“奇”在哪里。
【预设一】
生:徐霞客卓尔不群……(相机板书:卓尔不群)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引导学生在句中理解卓尔不群,及卓尔不群的表现之一——读的书不一样,之二——读书方式不一样,之三——立下雄心壮志,指导学生带着理解读相关语句。(相机板书:立壮志)
师总结:我也想和你们一起读读这段话,我读当时读书人的表现,你们读徐霞客。
(师生读整段)真是天下书生皆功名,他却卓尔不群立壮志,怎能不说他是奇人啊!
【预设二】
生: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三十多年”、“九万里”、“长风为伍,云雾为伴”……感受时间漫长,路途遥远,理解是“锲而不舍”的精神支撑着徐霞客不避艰险,指导学生带着理解读相关语句。(相机板书:锲而不舍)
师总结: 无论时间多么漫长,路途多么遥远,但他依然锲而不舍,真是个奇人!
【预设三】
生: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徐霞客路途中的那一幅幅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师引导学生想象着画面朗读。
师总结:徐霞客历尽千辛万苦,却矢志不渝,这何尝不是锲而不舍。
【预设四】
生:徐霞客的时代,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他所去的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加上明朝末年治安不好,盗匪横行,长途旅行是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师:不仅孤独,不仅疲劳,连生命都受到威胁!徐霞客的时代,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那他靠什么去走遍天下呢?
生:只有一双脚!
师出示课件,引读:
他就是用这一双脚,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
他就是用这一双脚,走了(三十多)年,走了(九万)里。
师总结:(出示课件)看啊,图中蜿蜒的红线,是徐霞客用双脚,以一己之力,,终其一生走过的道路,行程九万里,这难道不是锲而不舍吗?
【预设五】
生:但是,他还是坚持目标,继续他的研究工作,最后找到了答案,推翻历史上的错误,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
师:一起来回顾你们刚才说到的故事。出示课件,师引读。
师总结:看啊,一个坚持,一个继续,让我们仿佛看到徐霞客用自己的双脚在三江五岳上写下的铮铮四字——锲而不舍,他真是一个奇人!
【预设六】
生:他遇到高山一定要登上峰顶,遇见山洞一定要进去探个究竟……
师:是呀,徐霞客没有被困难吓倒,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毫不动摇。其实!徐霞客探险的山洞远不只这两个!一生所探306个洞穴,他是中国探洞第一人。
引读——他遇到高山一定要登上峰顶,遇见山洞一定要进去探个究竟。
师总结:这306个洞穴,个个都见证了徐霞客的精神,那就是锲而不舍。
(二)探究徐霞客书“奇”在哪里。
师:徐霞客就是这样,从小立下雄心壮志,执着理想写下奇书,真可谓是——卓尔不群立壮志,锲而不舍著奇书(板书:著)正因为这样,他才被称为奇人。(板书:擦掉“奇人”后的“?”)
师:他人奇在这儿,书又奇在哪里?
生:……
师补充视频资料,总结:难怪后人评价他的书——(生读评价),真是一部奇书!(板书:擦掉“奇书”后的“?”)
(三)探究为什么说是“阅读”大地。
师:他就是这样一位——(指板书:卓尔不群立壮志,锲而不舍著奇书的千古奇人),作者通过写具体事例,描写人物的行为,将徐霞客带到我们眼前,我们通过读书,了解课外资料,又把徐霞客这个人物形象深深刻入了心里。现在你们明白了为什么说徐霞客是阅读大地?
生:……
师:难怪我们都称他是——(齐读课题: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板书:擦掉“阅读”后的“?”)
四、总结文本、升华感情
师:此时,面对徐霞客,(出示画像)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
师:让我们用这幅共同创作的对联来赞美他吧!(生读板书:卓尔不群立壮志,锲而不舍著奇书),横批——奇人。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 篇4
课题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3.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出现过许多优秀人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谁能来谈谈你心中最崇拜的人是谁?为什么?
明示目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初始通读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列举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的具体事例。
按内容不同给课文分层。
品味精读
1、指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2、什么是“奇人”?
3、为什么称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他人“奇”在哪里?
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有关语句,边读边做批注。
4、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
抓住“卓尔不群”“醉心”“雄心壮志”“亲自”理解徐霞客的超出常人之处。
读到这里,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段?
6、小结: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科举时代,“读书人都忙于追求科举功名”,而书生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鄙弃权贵、摒绝仕途。“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徐霞客超出常人之处首先在于,淡薄名利、不求功名(板书)。
实践悟读
熟读课文,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激趣导入
指名朗读前两段,说一说这两段讲了什么内容?
明示目标
徐霞客人还“奇”在哪里?
初始通读
在前面的学习中,大家找到了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课文,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继续采用这种方法学习下面的课文。
生自学,交流。
品味精读
全班交流。
1、不畏艰险,毅力超凡
徐霞客自22岁出游,至55岁病返故里,30多年间,他走了多少路程?
他用双脚,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
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行程9万里,横跨16个省份。
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英勇顽强的红军战士不怕牺牲,排除出万难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徐霞客只身一人为了自己醉心的考察研究,历尽30年,行程九万里!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当时的交通条件是如何的呢?
徐霞客的时代,没有飞机,没有火车、没有汽车、……长途旅行是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当时没有火车、汽车、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有”,多数行程徒步完成,其中的艰辛是怎样的?
此后三十多年……走笔为记。
加之“明朝末年治安不好”其中艰险可想而知,谁能来读读?(第4自然段)
一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辞而别,服侍他的仆人偷走了他仅有的行囊,面对土匪的掳掠他毫不畏惧,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毫不动摇,他真是一个卓尔不群的奇人啊。
几十年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长期的旅途中他遭遇了重重困难:“攀险峰,涉危涧”,遇盗匪、断财物、失同伴,疲劳、病痛等等,然而这一切都从未曾使他动摇。30年里,他天天坚持日间跋涉,夜里笔耕,从不间断。多么坚韧而有毅力的人呀!也正是凭借这坚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他获得了先人不曾获得的考察资料,成就了被后人称为“千古奇书”的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
2、求真求实,锲而不舍。
在许多读书人奉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代,徐霞客特立独行,实践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证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谁能来读读?(第4、5段中的相关的句子)
徐霞客本着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证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文通过徐霞客克服种种困难,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的事例,及第5自然段中列举的两个简短事例,有力地证实了徐霞客“求真求实,锲而不舍”科学研究的品质。
3、成就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十多年的千辛万苦,最终他完成了自己的愿望。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他的“奇”还体现在哪里?(最后自然段)
正因为奇人、奇举,才著就就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那《徐霞客游记》这本书“奇”在哪里呢?(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科学价值,也是我国山水文学的不朽杰作)
4、小结:《徐霞客游记》除遗失部分外,留存至今的还有60多万字,是我国篇幅最为浩繁的游记之一,也是世界游记文字中的鸿篇巨制。其间蕴含着许多真知灼见,某些思想甚至超越了时代。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曾这样评价:“《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20世纪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实践悟读
1、这只是徐霞客旅行生活的一个小片断啊!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 篇5
编者按:直奔主题教学模式结构如下:每篇课文的教学一般都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阅读寻找生字(词),进一步读、认、写;在点明中心思想的前提下,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阅读能整体把握课文,包括作者的写作手法、文章结构、优美精彩的语言。
第二课时: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重点阅读去感受文章的美(语言美、意境美、内涵美、结构美)和作者的情;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让学生去背文章中重点段落及课文中学生感到需要和兴趣的优美精彩的句段;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让学生以模仿为主的多写一点东西,并立即给于评价。
下面的教学设计是按“直奔主题”的教学要求设计的,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
陈村镇仙涌小学 梁群诗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和积累文中的成语,增加知识储备。(词)
2、品读表现徐霞客这位‘奇人’的奇特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特点,并把优美的句子背诵下来。(句)
3、学习作者用词准确、概括的描写方法,并能运用课文语言,简单介绍徐霞客,学以致用。(段)
4、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学以致用。(篇)
二、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用词准确、概括的描写方法,并能运用课文语言,简单介绍徐霞客,学以致用。
2、品读表现徐霞客这位‘奇人’的奇特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特点,并把优美的句子背诵下来。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3、了解徐霞客被称为‘奇人’的4方面,并知道书奇在哪里?
4、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徐霞客以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二、学习过程:
(一)课前小测,巩固旧知。
1、读一读,填成语。
提心( )( ) 面( )土( ) 议论( )( )
( )精会( ) ( )天动( ) 千( )一( )
四( )八( ) 云雾( )( )
2、仿写句子:如果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
(二)导入新课。
1、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奔腾呼啸的长江、形状奇特的岩洞、倾斜而下的黄果树瀑布等自然景观。看了这些奇异景观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辽阔的大自然就像一卷卷美丽无比的画卷,引领我们去发现奥秘。400年前,我们祖国就有一位地理学家用他的双脚走遍大江南北,并写下了不朽的地理学巨作。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板书)生齐读课题。
2、质疑激趣。
读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徐霞客为什么要阅读大地?他是怎样阅读大地的?………)
同学们针对课题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可结合课前的预习、借助工具书或与小组交流。(小组成员互相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2、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先自言自语说,组织好语言;再与小组交流,互相学习;最后指名发言,受到启发,修改、完善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
3、再读感悟。
徐霞客被称为‘奇人’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1)学生自读自画。
(2)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4、归纳总结:徐霞客的‘奇’主要体现在不求功名,不畏艰险,锲而不舍。
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他的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这本书到底奇在哪?
5、总结归纳,抒发感受。
1)、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你有什么想对徐霞客说的?
2)、小结:徐霞客这种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附板书设计:
不求功名
不畏艰险
奇人 锲而不舍
成就奇书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和积累文中的成语,增加知识储备。
2、品读表现徐霞客这位‘奇人’的奇特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特点,并把优美的句子背诵下来。
3、学习作者用词准确、概括的描写方法,并能运用课文语言,简单介绍徐霞客,进行习作训练。
二、学习过程:
(一)、课前小测,巩固旧知。
(1)成语填空。
( )尔不( ) 奇人( )( ) ( )心( )志
千( )万( ) ( )而不( ) 求( )求( )
不( )而别 一举( )( ) 千古( )( )
(2)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 。
, 。
(二)明确中心,直奔主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徐霞客的‘奇特之处’就在于不求功名、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成就奇书。
2、作者是怎样描写徐霞客的“奇”的?请你认真默读2-5自然段,思考:
(1)、第二自然段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徐霞客的“奇”?请画出相关的词语,并写上旁注。(各个小组)
(2)、你从课文哪些事感受到徐霞客的“奇”?这些事使你内心怎样,请你用一个词语概括。(机器猫组、喜羊羊组)
3、汇报学习情况,理解重点词语。
★品读重点句子,汇报学习情况。
a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千辛万苦”来体会他的‘奇’。
b指导朗读。
c小结第2自然段作者的描写方法。
d汇报问题(2)。
(三)、背诵积累,深化语言。
1、自由背诵文中的成语及自己喜欢的句段。
一休组:(1)背诵文中精彩的词语。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不少于两句)
机器猫组:(1)背诵文中精彩的词语。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不少于三句)
喜羊羊组:(1)背诵文中精彩的词语。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不少于四句)
2、检查背诵情况。
(四)、小结方法,写作练笔。
师:是啊,作者除了用词准确,高度概括,还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人物的品质特点。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把人物特点写出来。(师板书:具体事例)
①出示写作要求,进行5分钟写作训练:运用课文语言,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介绍徐霞客。
②交流练笔情况。
(五)、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谈谈你的体会,可以从学习方法、作者的描写方法、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方面来谈一谈。(多媒体出示)
2、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
3、出示:《徐霞客游记》,建议学生课余时间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不求功名 :概括
奇 不畏艰险 具体事例
锲而不舍
成就奇书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全文,讲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写成了一本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第二自然段讲徐霞客卓尔不群,立志亲自考察祖国山川地貌,并在此后的30年间历尽艰辛获得了第一手考察资料。
第三五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写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
第六自然段总结了徐霞客一生游历的价值,高度评价了他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是求真求实、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
文章语言简洁、质朴,全文紧扣一个奇字,写出了徐霞客这位奇人卓尔不群的一生。
之所以称徐霞客为奇人原因有四:
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科举时代,读书人都忙于追求科举功名,而书生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鄙弃权贵、摒绝仕途。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徐霞客超出常人之处首先在于,淡薄名利、不求功名。当他发现先人留下的古今史籍、地志、山海图经少且有差错时,便立志走遍天下,亲自考察。于是他毅然走出书斋,把一生献给了旅行考察事业。这在当时来说可谓奇举。
2、不畏艰险,毅力超凡。徐霞客自22岁出游,至55岁病返故里,30多年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行程9万里,横跨16个省份。当时没有火车、汽车、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有,多数行程徒步完成,加之明朝末年治安不好其中艰险可想而知。几十年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长期的旅途中他遭遇了重重困难:攀险峰,涉危涧,遇盗匪、断财物、失同伴,疲劳、病痛等等,然而这一切都从未曾使他动摇。30年里,他天天坚持日间跋涉,夜里笔耕,从不间断。多么坚韧而有毅力的人呀!也正是凭借这坚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他获得了先人不曾获得的考察资料,成就了被后人称为千古奇书的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
3、求真求实,锲而不舍。在许多读书人奉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代,徐霞客特立独行,本着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实践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证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求真求实,锲而不舍是徐霞客从事科学研究的品质。课文通过徐霞客克服种种困难,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的事例,及第5自然段中列举的两个简短事例,对此品质做了具体说明。
4、成就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正因为奇人、奇举,才著就就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用两句话分别概述了此书奇在哪里,即它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徐霞客游记》除遗失部分外,留存至今的还有60多万字,是我国篇幅最为浩繁的游记之一,也是世界游记文字中的鸿篇巨制。其间蕴含着许多真知灼见,某些思想甚至超越了时代。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曾这样评价:《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20世纪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学情分析
徐霞客所处年代距今天久远,课前应要求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简要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生平,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课可以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开始,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在寻求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徐霞客的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同学们,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2、出示徐霞客画像,提问:你们猜猜他是谁?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3、在你的心目中,徐霞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点评: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导入了解学生的理解状况,让学生就课题质疑或初谈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初涉课题学生也许会感困惑,不必强求学生完全理解,待深入理解课文后,再回归课题领悟它的含义。)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教互学。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列举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的具体事例。
3、按内容不同给课文分段。
(三)再读感悟
1、指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2、什么是奇人?
3、为什么称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他人奇在哪里?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有关语句,谈一谈你的体会。
(重点抓住卓尔不群醉心雄心壮志亲自理解徐霞客的超出常人之处。)
4、读到这里,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
5、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段?
6、小结: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科举时代,读书人都忙于追求科举功名,而书生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鄙弃权贵、摒绝仕途。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徐霞客超出常人之处首先在于,淡薄名利、不求功名(板书)。
(点评:引导学生抓住奇人这个词反复读文,通过重点词语理解人物品质,在此基础之上再指导学生朗读,体现了朗读指导的循序渐进。)
7、徐霞客人还奇在哪里?在刚才的学习中,大家找到了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课文,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继续采用这种方法学习下面的课文。
8、按照刚才的方法学习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子谈体会。
(2)小组讨论交流。
(抓住当时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有,盗匪横行,还是坚持设法竟然等词句体会徐霞客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3)练习朗读。
9、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十多年的'千辛万苦,最终他完成了自己的愿望。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他的奇还体现在哪里?
10、这本书奇在哪里?
11、小结。
(点评:这一环节采用先扶后放,由引导到探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总结全文
1、现在你知道课题为什么说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了吗?
(点评:待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后,再回归课题领悟它的含义。)
2、关于徐霞客奇人、奇事的故事很多,大家还知道哪些?
(点评: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总评:
本课的阅读教学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不搞条分缕析的讲解,而是在学生充分预习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从文章整体入手,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然后抓住关键部分的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先扶后放,再回到全文,最后发散性的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学生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了阅读。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揭题质疑
1、介绍搜集的资料。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徐霞客的文章——《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引入课题。板书。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检查预习
1、我会读
卓尔不群 露宿 栖息 源流 抢劫 锲而不舍 勘探
2、我会找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三、合作交流。
1.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说徐霞客是位奇人?徐霞客“奇”在哪里?
边读边做批注。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全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徐霞客的“奇”与与众不同。并借机指导朗读。
称徐霞客为“奇人”原因:
(1)不求功名。
(2)不畏艰险。
(3)求真求实。
(4)成就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5)锲而不舍。
4、正是徐霞客这位奇人的奇举成就了千古奇书。同学们想想世人为什么称《徐霞客游记》为奇书?课文哪个自然段评述了这本书。(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用两句话分别概述了此书“奇”在哪里,即它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四、回归课题、品读领悟。
1、让我们再来看课题《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现有你对阅读大地又有什么新的理解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语来理解“阅读”的意思吗?看谁找的又对又多。(考察,走遍,游历,研究,横跨,实际勘探等)
2、此时你对徐霞客这位奇人产生了怎样的感情?现在就带着这种感情,选自己喜欢的一段话读一读。
3、找生讲读一读。
五、巩固延伸
徐霞客,就是用双脚、用心血、甚至用生命阅读着大地这部辽阔的无字之书,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部千古奇书,他用一生的经历诠释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千古名言。关于徐霞客“奇人”、“奇事”还有很多,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有关资料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淡泊名利
不避艰险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奇人 锲而不舍
成就奇书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 篇8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3、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5.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质疑
导入
同学们,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出示徐霞客画像,提问:你们猜猜他是谁?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在你的心目中,徐霞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说说自己最崇拜的人.
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
齐读课题
初读
感知
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教互学。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列举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的具体事例。
按内容不同给课文
分段。
再读
感悟 指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
什么是“奇人”?为什么称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他人“奇”在哪里?
读到这里,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
人?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段?
小结
徐霞客人还“奇”在哪里?在刚才的学习中,大家找到了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课文,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继续采用这种方法学习下面的课文。
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十多年的千辛万苦,最终他完成了自己的愿望。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他的“奇”还体现在哪里?
这本书“奇”在哪里?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有关语句,谈一谈你的体会。
(重点抓住“卓尔不群”“醉心”“雄心壮志”“亲自”理解徐霞客的超出常人之处。)
引导学生抓住“奇人”这个词反复读文,通过重点词语理解人物品质,在此基础之上再指导学生朗读,体现了朗读指导的循序渐进
(1) 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子谈体会。
(2) 小组讨论交流。
(抓住“当时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有”,“盗匪横行”,“还是坚持”“设法”“竟然”等词句体会徐霞客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3) 练习朗读。
总结全文
现在你知道课题为什么说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了吗?
关于徐霞客“奇人”、“奇事”的故事很多,大家还知道哪些? 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