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上册第六组“诗海拾贝”教学设计
本组说明: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有效利用同步阅读教材,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的知识对应,整合课内外知识,指引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在交流吟诵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进一步学习古诗词写作特点。
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导谈话:
同学们,诗歌一路走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浩瀚的诗海里,有无数的珍宝熠熠生辉。出示《诗经》、屈原《离骚》、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望》、李白《望庐山瀑布》、李清照《声声慢》、马致远《秋思》……
今天,我们就到这诗歌的海洋里去捡拾那颗颗闪闪发光的贝壳吧!
主题回顾
前几节课中,我们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诗的百花园中徜徉,采撷了一路馨香。学习了书中的四首古诗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病》阅读答案(通用3篇)
《病》阅读答案 篇1
语文阅读题需要多加练习,同学们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病》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病
寒风呼呼作响。
骑飞车的小伙子在拐弯处撞倒了一个人。
这老头怕有七十岁了,穿着臃肿的身子木马似的动了几下才爬起来。
小伙子慌了。他自己也伤得不轻――老汉比他还先爬起来。他似乎被围上来的人群慑住了。
小伙子紧张地张张嘴,还未出声,突然一个彪形大汉冲上来,粗鲁地一把揪住小伙子的衣领吼道:好哇――你撞了我老爸!他有心脏病,坐骨神经痛,这回去医院照片子检查治疗,你起码得给我五千块!说完望了望老人。
老人上前说话了:孩子,让人家走算了。他像是有什么急事。小伙子,以后小心点就是了。你走吧。
大汉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双死揪着衣领的蒲叶大手,好一阵子才缓缓地松开。
小伙子眼眶湿润了,想说什么但终究颤了颤厚厚的嘴唇,然后推着车子慢慢消失在人群的视野中。
老汉目送小伙子离开后,回过头对叹气不迭的大汉响亮地说:年轻人啊,做人要有点良心,别为了几个钱就胡乱管人叫爹。告诉你,老头我今年七十有一,身子还挺硬朗,没病。有病的是你。
观众忍不住哄笑起来。
《病》阅读答案阅读题:
1、 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臃肿 慑住
2、 指出下列各句刻画人物的方法。
① 孩子,让人家走算了。他像是有什么急事。小伙子,以后小心点就是了。你走吧。( )
②那双死揪着衣领的蒲叶大手,好一阵子才缓缓地松开。( )
辣椒阅读答案(精选2篇)
辣椒阅读答案 篇1
你喜欢吃辣椒吗?我国四川的干辣椒就多达100多种,更别提别的地区了。辣椒也富含很多营养,虽然他能把人辣出眼泪,辣到舌头痛,但许多人对他还是欲罢不能。下面由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辣椒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辣椒阅读材料①世界上有些国家吃辣椒很厉害,如墨西哥、印度、朝鲜……中国某些省,如四川、湖南等也以吃辣椒出名。有些人嗜辣椒已经到了“无辣不吃饭”的地步。美国宇航员威廉·勒努瓦在宇宙飞行时也带着辣椒。有一位指挥家,他走到哪里,辣椒就带到哪里,就连参加英国女王宴请时,也照例带着辣椒酱,他解释说:“没有辣椒的饭菜好比是病号饭。”
②辣椒原产美洲,17世纪传入我国,故亦称“番椒”,又名“秦椒”“大椒”“辣茄”。辣椒有几千个品种,仅我国四川的干辣椒就有100多种。辣椒有辣与不辣之分。云南有一种辣椒,其辣无比,只要舌尖稍微碰一下,就会使人辣得难受,疼痛万分。美国制药专家斯克维尔于制定了测量辣度的方法,后来人们就以他的名字作为辣度的单位。植物病理学家曾用这种方法,测出甜椒的辣度为零,最辣的辣椒有300 000斯克维尔。
③辣椒能把人辣出眼泪、辣出鼻涕、辣出汗水,不爱吃辣椒的人不禁要问:“人们何苦要吃辣椒?”这是因为吃辣椒有3个好处:一是它的营养丰富;二是能祛风散寒;三是能增进人的食欲。每100克辣椒的维生素含量大于100毫克,在蔬菜中占首位。此外,辣椒还含有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以及其他营养物质。辣椒还能暖胃驱寒。《食物本草》中说,辣椒能温暖脾胃。如果遇寒出现呕吐、腹泻、肚子疼等症状,可以适当吃些辣椒。谚语曰:“三个辣椒,顶件棉袄”。辣椒也具有杀菌作用。当人摄入辛辣食物后体内温度急剧上升,这样就可以抑制食物中的有害病菌的繁殖或者杀死有害细菌。同时,辣椒也具有燃烧脂肪的功能。辣椒含有一种成分——辣椒碱,它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刺激体内生热系统,有效地燃烧体内的脂肪,加快新陈代谢,使体内的热量消耗速度加快。据测算:进食一餐辣味之后,可以消耗大于25%的卡路里热量。大脑还同时指挥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这就有利于消化,增进食欲。
《底线》阅读答案(通用2篇)
《底线》阅读答案 篇1
为人做事要坚持原则,遵守社会底线,坚守心灵底线,生活中要遵纪守法,洁身自好,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团结友爱,不要见利忘义,以强凌弱,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底线》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底 线 冯骥才
①一次,一位开锁厂的老板说,他的买卖很兴旺,日进斗金。我问他何以如此发达他答曰:现在的人富了,有钱有物,自然要加锁买锁;再有,我的锁科技含量高,一般技术很难打开,而且,技术不断更新,所以,市场总在我手里。
②我笑道:我的一位好朋友说,世界上他最不喜欢的东西就是锁,因为,锁是对人不信任,是用来防人的。
③锁厂老板眉毛一挑说:不防人防谁?我赚的就是防人的钱。你以为,这个世上,真有夜不闭户的地方吗?
④我说:上世纪50年代真有。到了70年代,我住在一座房子的顶楼,门上只有个挂钩,没锁。白天上班,把门一关钩一挂,从来没被人偷过。
⑤锁厂老板笑道那是什么时候,现在早没影儿了,不信你敞开门试试。
⑥我笑了笑没再说,我信他的话。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 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在商业博弈中 ,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候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⑦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等等。这些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有被全线突破的忧虑。
王冕《墨梅》补充阅读(精选14篇)
王冕《墨梅》补充阅读 篇1
前不久,我在常州电视台某新闻栏目看到,有学生反应,苏教版新版第九册第三课《古诗两首》中《墨梅》课文内容与旧版不同,区教研室赵主任作了解答。我颇感兴趣,于是在网上搜索到《墨梅图》图片资料,根据原作,校注如下: 苏教版第九册第三课《古诗两首》,选入明代于谦《石灰吟》与元代王冕《墨梅》两首古诗。2004年第6版及以前各版教材中《墨梅》内容为: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2005年第7版教材中《墨梅》内容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有人质疑,为何四句诗,有三处不同,究竟孰为正宗。其实此事很好解决,只要看一下王冕题有此诗的《墨梅图》就清楚了。此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如图: 按图,所题诗句为:吾家洗研池頭樹,箇箇華開澹墨痕。不要人誇好颜色,只流清氣满乾坤。其中“頭、樹、箇、華、開、誇、氣”为繁体字,简化后诗句为:吾家洗研池头树,个个华开澹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研”——砚”,假借字,《后汉书·班超传》:“安能久事笔研间乎?”“華(华)”——“花”,异体字,《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澹”——“淡”,假借字,杜甫《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塞城朝烟澹”。这样看来,为了方便小学生阅读,或便于在民间流传。也可将“研、华、澹”三字改为“砚、花、淡”,并不会改变古诗的原意。也许2005年苏教版的课文,正是这样改出来的吧。这里比较有争议的还有两处,一是“好颜色”与“颜色好”,一是“流”与“留”。我们先说字。“流”与“留”并非假借字,意思完全不同,不可通假。留,尚存也,亡而未尽之意。《石灰吟》中“要留清白在人间”之“留”字,承上句“粉身碎骨”而言。《墨梅图》上,其花灼灼,并未零落成泥,故下句不可用“留”字。流,溢也,气盈而动谓之流。故云“流清气”以“满乾坤”。此一“流”字,墨香与花气共扑面,意境全出。“好颜色”与“颜色好”,在意思上没有多大差别,只是语法构成不同,并不影响诗意。如果一定要在意思加以甄别,就没有多大意义了。这里来谈一谈诗律。 原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好像是出律了,因为这句的格律本应为“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必须平声,而“好颜色”是“仄平仄”,看起来不合律。如果改成“颜色好”,就正好是“平仄仄”,不但读起来气息通畅,而且诗意并无多大变化,所以有些版本在流传时就改成了“不要人夸颜色好”。那么是不是王冕的诗真的出律了呢?对于古代的文人来说,是不太可能犯这种底级错误的。王冕的原句并未出律,而是用了“拗救”。此句第五字用了仄声字,称为“拗”,第六字就必须用平声字来救,否则就“犯孤平”了。所以“好颜色”并未出律。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句,也属这种情况。
阅读教案范文(精选12篇)
阅读教案范文 篇1
目标:
1.能运用观察、猜测、讨论等方法阅读绘本,理解绘本中蚯蚓在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
2.从阅读绘本中了解日记的基本表现形式,尝试运用绘画形式来续写日记,并能大胆而连贯地讲述所续写日记的内容。
3.体验阅读和续写日记的乐趣。
准备:
ppt一份,纸和笔人手一份,绘本一本,星期一到星期日的标记一份
过程:
一、直接出示绘本封面《蚯蚓的日记》,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封面图片,了解书名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书,我们一起来看看书的封面,你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呢?这个蚯蚓有什么特点?(幼儿回答)
(根据幼儿回答引入)“蚯蚓的日记”是这本书的什么?有几个字?前面的三个字你不认识没关系,但“日记”这两个字你一定要认识。那你知道什么是日记呢?
2.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日记?(幼儿回答)
师:那日记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和你们想的一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寻找答案吧。
二、师幼共同阅读,了解绘本故事内容和日记的基本表现形式
1.第一遍阅读,启发幼儿看看,想想,说说,初步理解绘本故事内容
(1)师引导幼儿阅读第一页
师:这是蚯蚓的第一篇日记,你们知道这篇日记是蚯蚓什么时候写的吗?(3月1日)原来记日记的时候是要先写上几月几日的。在这一天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幼儿讨论回答)
师讲述故事:原来蚯蚓和蜘蛛是好朋友,今天蚯蚓教蜘蛛怎样钻地,蜘蛛成功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天蜘蛛又要教蚯蚓怎样倒立走路。你们觉得明天蚯蚓会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