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案

2023-08-1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熟练地计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去大海边上解决问题,是板书课题 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的新本领是熟练地计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内容,仔细观察图片上有什么?天空上有什么?大海上有什么?海滩上小朋友在干什么?动动脑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5分钟后比谁学得快、理解的透彻,能够解答以上问题。)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一比谁看得认真,坐姿端正、精力集中,效率高。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师不能辅导)

  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列举看到的数学信息。(其他同学补充)

  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2、做一做:解决红点问题,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五、后教

  1、更正: 指名学生完成第二个问题,并讲解做题思路。

  2、议一议:加几个一和减几个一都在各位上计算。

  六、全课小结

  生口述小结:加几个一和减几个一都在各位上计算。

  七、练一练

  11+3=

  15+4=

  16+1=

  14+2=

  12+5=

  13+4=

  过渡:今天的知识你学会了吗?下面,大家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

  八、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有多种计算方法。 能与同伴合作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幻灯片、小棒等。学生准备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有一天,天气晴朗,猫妈妈带着猫宝宝到河边钓鱼,钓了一整天,猫妈妈钓了13 条鱼,猫宝宝钓了2 条鱼。猫宝宝着急地就想吃鱼,猫妈妈却让猫宝宝先提一个数学问题,才让它吃鱼,小猫很着急。同学们,你们能替猫宝宝想法,让它尽快吃上鱼吗?

  学生间互相讨论,提出了几个数学问题:

  (1)猫妈妈和猫宝宝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2)猫妈妈比猫宝宝多钓了多少条鱼?

  (3)猫宝宝比猫妈妈少钓了多少条鱼?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给予充分肯定。

  同学们提出了这样3个问题, 首先来解决第1问:猫妈妈和猫宝宝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

  教师:猫宝宝吃上鱼,猫妈妈让宝宝再多多努力,将13+2计算出来。同学们,你们也要再努力来学习如何算13+2。

  (1)探讨算法。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13+2 怎样算?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请同学们先拿出13 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拿出2 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教师在投影仪上摆), 合起来是多少根呢?(15 根)是怎样想的?(学生独立思考后)请在4 人小组里,互相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好了,下面请各组代表说说你们组的意根合起来是5根(学生边说边做合起来的动作),再加在1 捆上就是15

  教师:请在投影仪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好吗?(学生上台操作演示)

  学生:我们这组里还有一种方法是数,1 捆是10 根,从10 起接着数剩下的几根:11,12,13,14,15,数完后是15

  教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学生:我们组中也有人用数的方法,但是与刚才的不同,我们是从13数2个数:14,15。

  教师: 看来小朋友的方法虽各不相同,但大部分人都知道如果是用小棒做 这种加法,要先把什么加起来?(单根的)再加在什么上?(整捆上)

  (2)教师介绍加法各部分名称,并在算式下板书:加数、加数、和。

  (3)操作练习。课堂活动第1 题:摆小棒,算一算:14+2= 13+6=

  教学例2

  解决提出的第2个问题:教师:猫妈妈比猫宝宝多钓多少条金鱼呢?首先写出算式:15-2。

  (1)操作引入。

  教师:请小朋友们在桌上先摆15 根小棒,再从中拿走2 根,现在还剩多少根小棒?

  学生:13

  教师:谁会用算式表示?

  学生:15-2=13。

  (2)探讨算法。

  教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刚才我们算的13+2=15,所以15-2=13。

  学生:我是往前数2 个数:14,13。

  学生:我们刚才摆小棒时,拿走2根里拿走的,剩下的3根合在教师:要不要把同学说的过程再看一遍?(要)教师在投影仪上用拖动的复合投影片演示(先出示第1 根〉,然后在2片上慢慢拖走2

  (3)介绍各部分名称并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教师:哪些同学还有别的想法?

  (4)操作练习。

  课堂活动第1题:18-4=

  教学例3

  教师呈现例3的金鱼图。用小棒代替金鱼,先在桌上摆11 让学生列算式,并讨论算法。

  教师:由11+6=17,是不是还能想到其他算式?幻灯片出现17只金,圈出6只。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7-6,并讨论算法。

  教师给学生点明:由11+6=17 能想到17-6=11,还能想到17-11=6。

  教学例 4

  (1)教师用幻灯片呈现例4

  教师:请同学们看小鸟图,左边图中有多少只鸟?右边图中小鸟有飞走的.,也有飞来的,飞走了多少只小鸟?飞来了多少只小鸟?学生通过数鸟数,得到右 边一共13 只鸟,右图中飞走了2 只,又飞来了3 只。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 飞走与飞来的意思。原来有13 只鸟,飞走了2 只,又飞来了3 只,那现在还有 多少只鸟?

  教师写出算式:13-2+3。

  (2)教师:同学们,在第2 章中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那算式13-2+3, 就可以先计算13-2,用小棒的方法可得结果11,然后将11 与算式中的3 相加, 得到结果14,也就是13-2+3 的结果。

  (3)操作练习 算一算: 15+2-4= 18-5-2= 17-6+3=

  三、课堂作业

  课堂活动第2,3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这节数学课你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11页例2,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

  先算65-( )=( )再算( )○(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法 退位减法

  课后反思

  本堂课是让学生在能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新的口算方法,即把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看做“两位数减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并且在口算过程中(尤其是退位减法中)体会其优越性,能很好地掌握并使用这一方法。整节课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出多种算法。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虽然整节课体现了每个学生都参与探讨算法的过程,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感觉教的很轻松,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急需改进:

  由于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在探索多种口算方法的过程中花费了很多时间,练习量不够。我应多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也便于巩固加深。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73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初步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4、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口算题卡。学生准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数数。

  2、师:小朋友,请你算一算。(课件出示)抽生口答

  3+2=5-2=10+7=10+9=

  师:同学们真棒!下面再来看一道题。(课件出示:13)

  师:在13这个数里面,3在什么位上?

  生:3在个位上。

  师: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

  生:表示3个一

  师: 那1在什么位上?

  生:1在十位上位。

  师: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

  生:表示1个十。

  3、师:今天我们就用以前学的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师:小红到商店里去买铅笔,她先买了13枝铅笔,又买了2只铅笔。小红一共有多少枝铅笔?(课件演示买铅笔图)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3+2= (板书:13+2= )

  1、摆小棒

  师:那13+2等于多少呢?我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请同学们先拿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摆2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呢? (15根)

  师:(课件演示摆小棒)我先摆1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老师想知道是把2根小棒加在3根小棒里呢,还是加在一捆里?

  生:加在3根小棒里。

  师:为什么要把2根小棒加在3根小棒里呢?

  师引生:3根小棒表示——3个一,2根小棒表示——2个一。合起来就是——5个一。 再加上一捆小棒,一共就是15。

  2、计数器

  师:除了摆小棒,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算13+2。谁会拨算珠?(抽生上台)

  先拨13, 再加2。 这2颗算珠是加在个位上还是十位上?

  生:个位 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生:2表示2个一。(生拨珠) 13+2=15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刚才小朋友拨算珠的过程。(课件演示拨算珠)先拨13, 还要加2颗算珠。这2颗算珠该加在哪位上呢?

  生:个位 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生:2表示2个一。

  师:就是个位对齐个位加。 现在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合起来就是——15。不管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都要个位对齐个位加。(板书)

  3、口算

  师:如果不用小棒和计数器,你还有什么方法算 13+2=?呢?

  生:我们是从13起接着数2个数:14,15。 (板书:接着数)

  生:3+2=5,10+5=15

  4、练习(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抽生口答说算法

  14+2=13+4=13+6=12+6=

  5、介绍加法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法算式里,每一部分都有他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吗? (板书:加数、加数、和)

  (二)教学例2

  师:小红买了15枝铅笔,送了2枝给明明。小红还剩多少枝铅笔?(课件演示送铅笔图)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5-2= (板书:15-2= )

  师:那15-2=等于多少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1、摆小棒

  哪些小朋友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算的?

  师:(课件演示摆小棒)我先摆15根小棒,再拿走2根小棒,你是从5根小棒里拿出的2根,还是一捆里拿出2根小棒?

  生:从5根小棒里。

  师: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里拿出的2根呢?

  师引生:5根小棒表示——5个一,拿出2个一。等于3个一 现在还剩下多少根小棒? (13根)

  2、计数器

  师:谁会用计数器算15-2= ?(抽生上台边拨边说) 先拨15, 再减去2。 是从哪位上减去2颗算珠?

  生:个位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刚才小朋友拨算珠的过程。(课件演示拨算珠)先拨15,再减去2 。从哪位上减去2颗算珠?

  生:个位为什么要从个位上减去2?

  生:2表示2个一。 等于13。

  师:说明我们做减法的时候也要注意个位对齐个位减。和刚才个位对齐个位加和起来,我们可以这样说个位对齐个位加、减(板书)

  3、口算

  师:做减法的时候也要注意个位对齐个位减。

  生:5-2=3,10+3=13

  生:13+2=15,15-2=13 (板书:想加法,做减法)

  生:我们是从15起倒着数2个数:14,13。(板书:倒着数)

  4、巩固练习(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抽生口答说算法

  18-4= 17-5=

  5、介绍减法各部分名称

  师:在减法算式里,每一部分也有他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吗? (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三、课堂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师: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个位对齐个位加、减)

  1、看图填数。(课件出示:教材74页练习九第1题)

  2、计算。(小黑板出示:教材74页练习九第2题)

  12+5=8+11=16+2=17-4=7+10=13+6=16-5=20-10=

  3、看图填算式。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看一看,今天这节数学课你学习了什么?

  五、板书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个位对齐个位加(减)

  13+2=15 1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