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精选2篇)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篇1
不同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孩子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不相同的,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一个教学新理念,凭着自己对它的理解,我尝试上了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课余,想法颇多……
新课程标准使“算法多样化”一炮走红,大家都在尝试,都在力求自己的课能够很好地渗透这个理念,于是,慢慢地酝酿出了这样的三句话:
1、“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
2、“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3、“下面我们一起用这位同学的方法做一做,好吗?”
这三句话教师该问吗?该说吗?
我的理解:该说。
第一句:“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孩子的学习方式是相对稳定的,它不仅包括学习方法及其关系,也涉及到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遇到的困难;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已的思考过程;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是否有反思自已思考过程的意识。”作为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养成是很重要的,教师说这样的一句话,旨在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一种自主学习的本领,而不是说要把算法硬塞给学生。“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简单的一句话让我们的学生充当了教师的角色,把“教”的权利给学生,让学生也去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或同意或反驳,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赏识和学习其他同学的独特、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所以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必要。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不同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孩子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不相同的,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一个教学新理念,凭着自己对它的理解,我尝试上了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课余,想法颇多……
新课程标准使“算法多样化”一炮走红,大家都在尝试,都在力求自己的课能够很好地渗透这个理念,于是,慢慢地酝酿出了这样的三句话:
1、“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
2、“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3、“下面我们一起用这位同学的方法做一做,好吗?”
这三句话教师该问吗?该说吗?
我的理解:该说。
第一句:“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孩子的学习方式是相对稳定的,它不仅包括学习方法及其关系,也涉及到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遇到的困难;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已的思考过程;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是否有反思自已思考过程的意识。”作为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养成是很重要的,教师说这样的一句话,旨在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一种自主学习的本领,而不是说要把算法硬塞给学生。“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简单的一句话让我们的学生充当了教师的角色,把“教”的权利给学生,让学生也去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或同意或反驳,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赏识和学习其他同学的独特、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所以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必要。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精选2篇)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篇1
小学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一)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一、动手操作,丰富感知
人们是用感觉的材料进行思维的。学生在接受前人科学地总结的知识时,也要充分地利用感觉器官,通过直观形象感知学习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学一个新知识,我都十分注意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二、借助表象,加深理解
表象是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桥梁。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低年级儿童不易掌握,所以应在他们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发挥表象的桥梁作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利用表象有利于更好地使学生摆脱具体实物的束缚,顺利过渡到掌握数量和空间的抽象特征。
三、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精选6篇)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篇1
小学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一)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一、动手操作,丰富感知
人们是用感觉的材料进行思维的。学生在接受前人科学地总结的知识时,也要充分地利用感觉器官,通过直观形象感知学习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学一个新知识,我都十分注意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二、借助表象,加深理解
表象是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桥梁。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低年级儿童不易掌握,所以应在他们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发挥表象的桥梁作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利用表象有利于更好地使学生摆脱具体实物的束缚,顺利过渡到掌握数量和空间的抽象特征。
三、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二年级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二年级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反思范文 篇1
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学习千以内数的不退位和不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
在复习准备中,先布置了三道百以内笔算减法,以复习百以内笔算减法法则,然后布置了四道口答,以复习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最后是口算练习。
在学习新课中,首先出示例题,让学生说说图意,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由此让学生列出算式。鼓励学生各自用自己的方法算出得数,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再让学生分别说说如何用计数器计算得数的,还有如何用竖式计算的。在比较中让学生意识到:无论是用计数器计算还是用竖式计算,都要用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用竖式计算引导学生说出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然后,引导学生计算完要进行验算。说一说可以怎么验算。对于学生没有说出来方法的提醒了他们可以用加法验算。然后让学生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计算的得数。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我做计算题的注意点。
二年级不退位减法教案教学反思范文 篇2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学生已经明确了进行减法计算时,哪一位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退1当10,再减的方法。本节课主要教学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即个位不够减需要从十位退位时,十位上是0,需要从百位退1。这是减法笔算中最为复杂的一种情况,也是学生本单元学习的难点。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隔位退位减的算理。教学时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04- 108,然后列出竖式后,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买铅笔》“20以内退位减法”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
《买铅笔》“20以内退位减法”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篇1
教学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数学》第一册《买铅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并会正确计算。
2、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同时又能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退位方法
教 具:实物投影、课件、15支铅笔(5支是散的、10支是整捆的)
学 具: 1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 引发思考
师:袋鼠妈妈开了一家专门卖文具的超市,由于她经营有方服务热情,各种文具卖得都很快,你们看铅笔只剩下桌面上这些了,还有多少支没有卖出呢?
生:还有15支
师手里拿15支铅笔(5支是散的,10支是整捆的)问:假如你是一位顾客,你想买几支?还剩几支?
思考片刻,学生纷纷举手。师请学生到实物投影前一边操作,一边回答:
生1:我想买5支铅笔,还剩10支。
生2:我想买1支铅笔,还剩14支。
生3:我想买10支铅笔,还剩5支。
生4:我想把15支铅笔都买了,那就一支也没有了。
[评析:通过这一简单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由己知自然过渡到新知,引起学生积极深入地思考]
师:你们瞧谁来到了袋鼠妈妈的文具店(屏幕:一只小白兔走进了文具店)画外音:我买9支铅笔
动画演示小兔在从15支铅笔中拿走9支时遇到了麻烦。[评析:用课件演示小兔来到文具店的情景,引出要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