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青花瓷盘》

2023-08-19

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青花瓷盘》 篇1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装饰花瓶的活动,培养幼儿对中国画的热爱,体验印染和装饰所带来的乐趣。

  2、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欣赏青花瓷简单了解二方连续图案的特点。

  3、技能目标:能够较熟练的运用毛笔和国画颜料进行印染和装饰。

  4、创造力培养目标:发挥自己的想象装饰花瓶,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了解文房四宝的用途。

  2、物质准备:毛笔、宣纸、国画颜料、盛满清水的小盘(与幼儿人数相同)、卡纸剪出的花瓶(与幼儿数相同)、胶水、毛毡、盛水的小桶。

  3、环境准备:提供展示幼儿作品的展板。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知导入请幼儿欣赏民族舞蹈《青花瓷》,观察舞蹈演员服装的青花图案。

  二、深化表征展开

  1.结合舞蹈《青花瓷》提问:

  (1)小朋友在舞蹈中看到了什么?

  (2)舞蹈中出现的花瓶图案有几种颜色?

  (3)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图案?这种图案叫什么名字? (教师介绍:白色的底,蓝色的花,这样的图案叫青花。)

  (4)小朋友还在哪里见过青花图案? (我家的花瓶上、茶杯、盘子、茶叶盒;妈妈的衣服上、围裙上……)

  2.运用酞青蓝制作印染画。

  (1)教师介绍制作材料:老师准备了毛笔、颜料、毛毡、宣纸和一盘清水。我要用酞青兰做一幅画,可我不用毛笔画,请这盘清水来帮忙作画,你相信吗?

  (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首先将毛笔沾满颜料,在盘子的清水中点画几下,清水中出现了变化,然后立刻将宣纸全部按在盘子里,用双手轻轻拿起宣纸,再将宣纸放在毛毡上。一副印染画就做好了。

  (3)小朋友按照这种方法也来试一试吧!幼儿在青花瓷的音乐中进行印染画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印染画非常奇妙,每次制作的图案都不相同,请你说二说你的印染画像什么?

  3.看课件,了解青花瓷。

  教师:青花瓷又称白底青花瓷,是中国四大瓷器的一种,具有清秀素雅的特点。它是用一种特殊的颜料在白色瓷胚上描绘图案,经高温烧制变为蓝色。

  因为它颜色素雅深受人们喜爱,能工巧匠们把中国画融入到青花瓷的装饰中。青花瓷还有很多的图案,像花鸟图案,惟妙惟肖;山水图案通过颜色的深浅表现中国画的意境。

  4.欣赏青花瓷瓶,介绍二方连续图案。

  (1)教师展示一个青花瓷瓶:在这个青花瓷瓶的瓶口、瓶颈、瓶身、瓶底,都有不同的图案。

  提问:你喜欢哪一种图案?他们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种把一种图案有规律地重复排列的方法叫二方连续图案

  (2)让幼儿观察更多的二方连续图案,进一步了解这种图案的特点。

  5.装饰:青花瓷瓶。

  (1)教师出示范例,让幼儿观察。

  (2)鼓励幼儿采用二方连续的方法装饰花瓶的瓶口、瓶颈、瓶底,然后把印染画粘在瓶身的部位。

  (3)幼儿根据自已喜欢的图案由装饰青花瓶。

  三、展示概括总结(I)幼儿将作品摆放在展示板上,自由欣赏。

  (2)请幼儿互相介绍II己运用什么图案装饰的花瓶。

  (3)幼儿价评印染作品:有的图案像山、有的像小溪、有的像龙……青花瓷瓶的图案多种多样。

  延伸活动:请小朋友回家找一找哪些地方还有酞青蓝印染画。

  "水墨青花"这节课主要是让幼儿在观察、设计制作青花瓷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体验中华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在哪里见过青花瓷啊?',"青花瓷有什么特点?"--让幼儿在观察思考中积极参与印染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兴致盎然,这些印染的图画在幼儿眼中成了美丽的青花瓷的一部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观察、游戏、制作中了解了青花瓷的特点、形式、种类,拓展了对青花瓷的理解,并能用多种形式加以表现,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体验师幼之间的关爱友情,达到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

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青花瓷盘》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不同形状花纹青花瓷盘的美。

  2、知道青花瓷盘是中国人发明的,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习运用多种手段来装饰青花盘子。

  活动准备:

  1、不同形状花纹的青花瓷盘。

  2、多媒体课件。

  3、纸盘、彩色水彩笔、压模器、兰色橡皮泥、兰色蜡光纸,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青花瓷盘实物、课件初步感受青花瓷盘的美。

  师:前一阶段我们一起收集了许多有关瓷盘的资料,有真的盘子,也有网上下载的图片今天老师挑选了一些请你去看一看这些盘子上有些什么图案和花纹?是什么颜色的?欣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为什么?

  二、提问进一步理解青花瓷盘的装饰特点感受它的美。

  1、你最喜欢哪一个盘子?为什么?盘子上有些什么颜色?

  (有代表性的详细介绍几个)

  2、总结:原来这些盘子都是白色的底青色的花所以叫青花瓷盘。你知道青花瓷盘是哪个国家的人发明的吗?这些青花瓷盘总的给你什么感觉?

  这些青花瓷盘不仅可以装东西还给了我们美的感受。

  今天我们也来做盘子设计师,都用一种青色来装饰做一只青花盘子。在后面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盘子、彩泥、笔、纸、剪刀、胶水、印章等工具与材料你可以怎么做呢?

  小朋友做的时候花纹排列一定要有规律,间隔要均匀。剪下来得纸头要放在空篮子里。做完后小朋友可以把你的作品送到前面的展台上还可以去参观一下别的小朋友的作品。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辅导。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各种方法来装饰,指导幼儿注意花纹排列有规律、均匀。

  四、展示分享评价作品。

  你最喜欢哪个盘子,为什么?(针对幼儿的问题提一些意见)。

  活动来源:

  "水墨青花''这一活动设计,是核心主题《中国书画》中中班生态主题《中国画》中的教育活动之一。《中国画》这一主题旨在通过对中国画的介绍、认识、欣赏、理解与实践,使幼儿初步掌握中国画的技巧,运用中国画的工具表现中国画。该活动是在引导幼儿认识文房四宝的基础上,让幼JL-r---7-找生活中什么地方具有中国画的元素,幼儿发现了花瓶上的中国画。为了让幼JL:进-步了解中国画的特点,采用了水墨滴画的技巧,选用和活动相吻合的酞青蓝颜色,结合中国画的元素,生成和设计了本节教育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设计,让幼儿在观察、了解、感受和操作过程中,逐渐了解图案的特点,增加二方连续的知识点,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和绘画技巧,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装饰青花瓶,从而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中国画的喜爱之情,萌发幼儿的爱国情感,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青花瓷盘》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青花瓷瓶的色彩美和图案美。

  2、尝试运用各种线条大胆地表现青花的花纹和图案。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美工活动创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尝试运用各种线条大胆地表现青花的花纹和图案。

  活动难点:会运用连续花纹和单独花纹进行图案设计。

  活动准备:

  1、青花瓷瓶1个、青花瓷瓶电子图片若干、《青花瓷》音乐

  2、范画一张、几种纸剪的瓶子、图画背景若干.

  3、蓝色记号笔、胶棒、垫板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青花瓷瓶,引入课题

  1、老师: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有认识的吗?

  2、教师边引导观察,边提问讲解:

  ⑴敲一敲,听听是什么样的声音?是用什么做的?

  ⑵认识瓶子各部位名称:瓶口、瓶颈、瓶身、瓶底⑶瓶上有什么颜色?(白色和蓝色)蓝色也叫青色。

  ⑷看看上面有什么?(花纹和图案)。这种用青色的花纹来装饰的瓷器,叫做"青花瓷",这个瓷瓶,就叫"青花瓷瓶"。

  二、欣赏青花瓷瓶:感受青花瓷瓶的花纹和色彩美

  1、仔细观看范画、提问:

  师: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这里有你认识的线条吗?

  ⑵观察单独花纹和连续花纹有什么不同,哪个漂亮?在什么地方有连续花纹?

  2、你还知道哪些线条和花纹、图案?

  3、放电视:再欣赏几款不同形状、花纹的青花瓷瓶,开阔幼儿眼界。

  三、幼儿创作,教师指导请小朋友当设计师,大胆设计出自己喜欢的青花瓷瓶让小朋友到托盘上挑一种自己喜欢的瓶子样式,进行设计,画上自己喜欢的点、线、以及不同的花纹,最后粘到自己喜欢的背景纸上,贴到展板上进行展览。

  四、展示评价,欣赏延伸

  1、你最喜欢哪个青花瓷瓶?为什么?

  2、欣赏不同的青花瓷器青花瓷是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瓷器,它盛产于元代,它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青花瓷中有很多辅助纹饰,例如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

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青花瓷盘》 篇4

  【活动前评析】

  鸭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一种食物,其白色的壳泛着淡青,给人一种淡雅安静的感觉,而青花瓷器上的青花图案则颇具民族特色,其蓝白相间的搭配又有一种飘逸素雅清秀的感觉。若能将二者结合,加以创新,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加深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激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于是生成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课件《美丽的青花》,感受青花的色彩美和图案美。

  2、尝试运用线条大胆地在鸭蛋上表现青花画。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美工活动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已有经验:幼儿在活动前欣赏过青花瓷器。

  材料准备:

  1、鸭蛋人手一个、花青蓝颜料、棉签、抹布、水彩笔(深蓝色、浅蓝色)、用油泥和瓶盖制作的底座。

  2、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古筝曲)。

  【活动过程实录】

  一、集体欣赏、感受青花的美

  1、观看课件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你喜欢哪张图片?

  师:我这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看看你喜欢哪一张图片,为什么?图片给你的是什么感觉?

  幼:(1)、我喜欢上面那一排的第3张,我感觉很光滑;

  (2)、我喜欢上面那一排的第1张,上面有花和小鸟,瓶颈那还有像珠子一样串起来的帘子,感觉很漂亮;

  (3)、我喜欢中间花瓶的那张,那个花瓶上的叶子都绕着花瓶中间的那朵花,感觉那朵花像太阳一样美;

  (4)、我喜欢最下面有好多好多人的那个盘子,感觉很有趣,能把这么多人都画在一个盘子里;

  (5)、我喜欢画着小鸟的那个盘子,盘子上一朵连着一朵的花很漂亮,有只小鸟好像在唱歌,感觉很好听;

  (6)、我喜欢有树的那个盘子,他们好像在那钓鱼,感觉很安静,天空上还有小鸟在飞。

  2、幼儿讨论:和同伴说一说为什么喜欢那张图片?(从图案感受青花的美)

  3、了解青花提问:⑴这些图片的颜色都有些什么特点?

  ⑵它们都画在哪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图片上的花瓶和盘子都是什么颜色的,它们都画在了哪里?

  幼:a、它们是蓝色和白色,都画在了瓷器上面;b、是蓝颜色画在了白颜色上面;c、有深蓝色和浅蓝色,它们都花在了白色的瓷器上。

  教师小结:我们古代人非常聪明,用青蓝色的颜料在白色瓷器上画上美丽的花纹、图案,这就是青花瓷。

  4、马上就要过端午节了,在过节的时候我们都会吃鸭蛋,今天我们也一起用青蓝色的颜料来装饰一下鸭蛋。

  启发幼儿:你想在鸭蛋上画什么?你会用什么图案来表现?

  师:你想在鸭蛋上画什么?用什么图案来表现?

  幼:我想画朵花,用波浪线来画;我想画太阳,用锯齿线画太阳的光;我想画个娃娃,用弹簧线画她的卷发;我想画树,用三角形画树根……幼儿自选材料进行作画,教师播放音乐、巡视指导

  二、创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自主选用绘画材料、工具,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进行创作活动。教师巡视,进行适当的指导。

  三、作品展示、评价

  1、你最喜欢谁画的青花蛋,画的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幼:我喜欢安琪画的青花蛋,她画的蝴蝶很好看,她的深蓝颜料和浅蓝颜料没有混到一起;我喜欢淼淼画的青花蛋,她用深蓝色画了小花的花瓣,然后又用浅蓝色的水彩笔在外面画了一个花环,感觉很漂亮;我喜欢朵朵画的大海,她画的波浪线能连接在一起,比我画的好……

  2、请你和老师、同伴讲一讲自己的画。

  3、与同伴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青花瓷盘》 篇5

  设计意图:

  青花瓷是一种彩绘装饰瓷,造型优美,色泽淡雅,素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称,是我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瓷器。大班美术欣赏活动“青花瓷盘”从欣赏传统的青花瓷盘切入,通过创设环境、用音乐渲染气氛、欣赏传统青花瓷盘等手段,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引导幼儿以线描装饰画的表现手法,在白色纸盘上装饰青花图案,绘制具有民间工艺特色的青花瓷盘,从中感受青花瓷盘独特的简约之美,并激发幼儿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目标:

  1.欣赏青花瓷盘的花纹和图案,了解其纹样装饰特点,感受其独特的色调美和纹样美。

  2.尝试运用烘托主题的方法装饰青花瓷盘,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准备:

  1.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青花瓷盘实物或图片、画册等相关宣传资料,从中感受青花瓷盘的色调美和纹样美,初步了解一些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知识。

  2.《青花瓷盘》课件一套,《青花瓷》mp3纯伴奏音乐,一次性纸圆盘、蓝色勾线笔人手一份。

  过程:

  一、欣赏青花瓷盘照片,发现青花瓷盘的装饰纹样特点

  1.出示两张青花瓷盘照片,初步感受青花瓷盘的装饰纹样特点。

  师:请仔细看一看这两只青花瓷盘,你觉得青花瓷盘上的装饰花纹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欣赏青花瓷的色调美和纹样美。)

  师:这两只青花瓷盘上的装饰花纹、色彩怎样?

  师(小结):这两只瓷盘上的花纹是用同一种青蓝颜色绘制出来的。这些白底蓝花的图案称为青花,绘制在白瓷上就被称为青花瓷。青花瓷产生于唐代,是我国非常著名的瓷器。青花瓷只有青、白两种颜色,上面的装饰花纹干净、简洁,非常美丽。

  师:这些美丽的花纹都装饰在盘子的什么部位?(盘心、盘边。)

  师:在盘心一般都是各种漂亮的大图案,也称主题花纹。而盘边人们往往会装饰上花边,我们称为盘边花纹,装饰盘边花纹的目的就是为了烘托盘心的主题花纹,让这只青花瓷盘看起来更美丽。古代的人们很聪明,把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花草、动物、人物等各种美好的东西都画在了瓷盘上。所以,这些瓷盘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2.出示两幅“鱼盘”青花瓷盘图片,对比装饰纹样疏密不同的效果。

  师:这两只青花瓷盘选择的是同一个题材,是什么呢?(鱼。)

  师:同样的“鱼盘”装饰花纹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疏密不同。)

  师:这两只“鱼盘”因为装饰花纹的疏密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你喜欢哪一种装饰效果?

  师:青花瓷盘上的花纹画得密一点,内容丰富,花纹精致;如果瓷盘上的花纹画得疏一点,少一点,主题便很突出,图案很清晰,青花瓷盘看起来就显得特别简洁。

  (析:在《青花瓷》静谧、古朴的mp3纯音乐声中,幼儿安静欣赏两组生活中常见的传统青花瓷盘,从而在视觉、听觉双重审美感受中初步体验到了青花瓷盘的色调美及纹样美,进而产生喜爱之情。)

  二、观察青花瓷盘绘制步骤图,了解“青花盘”的绘制顺序与装饰要点

  1.观察图示,熟悉“青花瓷盘”绘制的顺序。

  师:这是青花瓷盘的绘制步骤图,请你仔细看一看,绘制青花瓷盘时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分析布局图示,了解青花瓷盘绘制的装饰要点。

  ①观察中心布局图示,了解盘心主题花纹的装饰要点。

  师:画青花瓷盘盘心主题花纹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幼:中间花纹要大一点、圆一点。

  幼:花纹要画在中间,不能画到边上去。

  幼:可以画花朵、太阳和很多圆圆的东西。

  师(小结):盘心主题花纹可以画花朵、太阳、人物、动物等很多美好的东西。但是要注意将花纹或图案画在盘子中心,画得大一点、饱满和圆润一点,不能偏离中心,也不能画得很小。

  ②观察盘边布局图示,了解盘边“有规律排列花纹”的装饰要点。

  师:那么,在画盘边花纹的时候,又要注意些什么?

  幼:边上的花纹比中间的花纹画小一点。

  幼:边上的花纹要排好队,不能乱画。

  幼:可以画小一点的花朵、三角形、小爱心等图案。

  师(小结):绘制盘边花纹时,要画很多个一模一样的小花纹,而且要排列整齐。花纹的头可以一起朝向外边或中心排列,还可以一个跟着一个绕着盘边同一方向有规律地排列。

  (析: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及难点,教师先出示步骤图,引导幼儿了解绘制青花瓷盘的顺序,随后通过中心布局图示与盘边布局图示,帮助幼儿形象、直观地理解绘制青花瓷盘主题花纹及盘边花纹需要注意的一些装饰要点,以促使幼儿在接下来的创作中能进行有目的的构思,从而初步培养起整体布局的构图意识。)

  三、尝试运用烘托主题的花纹装饰方法,设计并制作青花瓷盘

  1.教师交代操作要求。

  师:请你尝试用烘托主题的花纹装饰方法,设计并绘制你自己喜欢的青花瓷盘。

  师:主题花纹的设计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草、动物、人物等图案,图案可稍大一些;盘边花纹的设计尽量选择简单一点的花边纹样,以起到烘托主题花纹的作用。

  师:先画盘心处的主题花纹,再往外一圈圈(或一层层)地画盘边花纹。盘边花纹的设计要求是简单重复、纹样清晰,注意单个花纹的方向要有一定的规律,排列要整齐。

  师:绘制完后,可以跟大家说一说,你设计的青花瓷盘上的主题花纹是什么,盘边花纹的排列又有什么规律。

  2.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可以根据幼儿能力差异,分别进行语言提示或示范指导。

  四、展示幼儿绘制的青花瓷盘,相互欣赏与交流

  1.展示幼儿的作品,请个别幼儿上前介绍自己的作品。

  2.采用幼幼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进行讲评,重点围绕主题花纹设计、盘边花纹排列、整体布局、艺术审美等展开。

  (析:讲评的重点不在评判作品的好坏,而是根据幼儿的作品一起找一找其中的与众不同,或者是其中的十足创意。可以着重引导幼儿关注青花瓷盘的整体装饰效果是否整洁、美观,盘心花纹与盘边花纹的比例是否恰当等,以通过具体明确的评价活动有效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五、延伸活动:进一步丰富与拓展幼儿相关知识与经验

  发动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一些其他品种的青花瓷器,如青花瓷瓶、罐头、茶杯、笔筒等,引导幼儿不仅关注其花纹图案,还能关注其外部造型、彩绘花纹等特色,可以有意识地搜集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年年有鱼”“万事如意”等系列的青花图案,以丰富幼儿相关的民俗知识与经验,进一步引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喜爱与自豪之情。

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青花瓷盘》 篇6

  设计意图:

  青花瓷是最富有古代中国浓郁气息的瓷器,青花瓷的主色调为蓝色和白色,图案有山水,鸟兽,人物等,栩栩如生。青花瓷的图案设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且都是运用中心对称的原理设计。通过让幼儿图片观察青花瓷盘和动手设计青花瓷盘,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民间工艺产生兴趣,并且懂得用有规律的花纹装饰、设计盘子,培养其审美情趣和表现力。

  这节《青花瓷盘》的目标是1.欣赏青花瓷盘花纹,发现花纹的连贯性和重复性,并能大胆的设计青花瓷盘。2.对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产生兴趣,感受青花瓷盘的美丽。重点就是要让幼儿懂得并且会用重复,连续的花纹装饰盘子。在花纹的设计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设计出各种不一样的花纹来装饰盘子。以以上所述为出发点,课前我精心准备了教案和材料,将这个活动进行了两次教学。

  第一次教学——大班美术活动《青花瓷》

  活动准备:纸盘、蓝色记号笔、教师范画、教学ppt。

  一、 欣赏青花瓷盘,初步了解青花瓷的特点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非常漂亮的盘子,我们来看看这些盘子和自己家用的盘子有什么不同。教师依次播放教学ppt中每一个青花瓷盘。

  2.教师将青花瓷盘全部出示,请幼儿说说图片上的盘子在颜色,花纹上跟自己家的盘子有什么不同?这些盘子都是由什么颜色组成的?(颜色,花纹)

  3.教师小节: 这些盘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青花瓷”青花瓷是我们中国的宝贝,因为它很早以前就在我们中国出现,中国古代人在这些盘子上用青色(也就是蓝色)画上了很多好看的图案,有山水,虫鱼,花鸟等,非常好看。青花瓷只有在中国有,外国是没有的。

  反思:在依次出示青花瓷盘图片时,我要求幼儿观察青花瓷上有些什么图案和花纹,再比较一下这些盘子和你家里的盘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课后反思中发现,这样设计的效果并不好,让幼儿比较与家里盘子的不同处,似乎有点跑题,结果导致该环节进行的时间过长,效果不佳。此环节的侧重点应该在于让幼儿观察盘子上的花纹,和盘子用色的共同点,都是用蓝色和白色组成的。而最后总结也应简单明了,突出重点,这个环节就是重点让幼儿知道这种盘子叫青花瓷盘,是用蓝色在白色的盘子上画出各种好看的花纹和图案。

  二、  进一步观察青花瓷盘,观察青花瓷盘的布局

  1.教师播放第一张青花瓷盘,引导幼儿观察这个盘子的布局(有两层),盘子的中间画了些什么图案,盘子的边上画了什么图案?引导幼儿着重观察盘子的花纹是怎么样的(连续的,有规则的,叫莲花纹)。

  2.教师总节第一张青花瓷盘的特点:有两层,中间画了一朵莲花,边上也画了莲花的图案,边上的莲花花纹是重复的,连续的。教师播放第一张青花瓷盘的简易图,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花纹,供幼儿更直观的理解这个青花瓷的布局和花纹。

  3.教师播放第二张青花瓷盘,引导幼儿观察这个盘子的中间画了些什么图案,盘子的边上画了些什么花纹?引导幼儿着重观察花纹是怎么样的?(重复,连续,折线式的梅花纹)

  4.教师小节第二张青花瓷盘:这张青花瓷盘和第一张一样都是两层的,不同的是这个盘子的中间画的是梅花的图案,两边的花纹是折线式的花纹。播放第二张青花瓷的简易图,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其花纹的特点。

  5.教师出示自己绘制的与第一张第二张结构相似的青花瓷盘,通过实物观察,使幼儿更加深刻的了解上两张青花瓷盘的布局和花纹。

  6.教师播放第三张青花瓷盘,引导幼儿观察盘子中间画了些什么图案,盘子边上画了些什么花纹?这些花纹是怎么样的?这个盘子跟前面看过的盘子有什么不同?(三层的,花纹更多)

  7.教师小节:这个青花瓷盘一共有三层,它的中间画了一对鸳鸯,两边被莲花包围着,也是莲花纹,再外面那一圈被曲线式的像海浪一样的花纹装饰着,是曲线纹,播放这个青花瓷盘的简易图,重点在花纹。

  8.出示第四张青花瓷盘,引导幼儿观察这个盘子的中间画了什么?边上的花纹画了什么?第二层上画的花纹与第三张上的花纹有什么不同?(一朵一朵分开的,花与花之间是用花枝连起来的)第三层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

  9.教师小节:这个青花瓷盘上中间画了一串葡萄,葡萄的外面一圈画的是一个个有规律的牵牛花纹,再外面画的是细小连续的花枝缠绕的花纹。这个盘子也是三层,花纹更多了,画面更加丰富了,更加好看了。播放简易图,重点观察花纹。

  10.教师出示自己绘制的与其相似的青花瓷盘,引导幼儿观察。

  11.教师共同出示四张青花瓷盘,有没有发现这四张青花瓷盘出了颜色一样外,还有什么是一样的?教师总节:青花瓷盘都是由两种颜色组成的,一种是白色,一种是青色(也就是蓝色),每个青花瓷盘边上的花纹都是有规律的一样的。青花瓷盘基本都是中间画一个大大的图案,边上画的就是这些重复的,有规律的花纹。

  反思:第二环节设计的过于复杂,一共让幼儿欣赏四个盘子,每个盘子都选的太过复杂,由于缺乏经验,第二环节的设计不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每个盘子上画的花纹都画的太复杂且画的并不完全一致,导致无法让幼儿发现花纹的重复性和规律性,整个过程都是教师在讲,没能让幼儿参与进来,期间也没有向幼儿示范花纹的画法,只是将事先画好的呈现出来,然后将花纹的特点翻来覆去地讲给幼儿听,且执教时间过长,导致部分幼儿失去耐心和兴趣,影响操作的情绪。课后反思,这样的方式传授花纹的特点并不好,幼儿不但不能接受,还会失去耐心。并且,美术活动的重点应该放在幼儿发挥想象自己操作上,如果讲解环节时间过于冗长,就是剥夺幼儿自主创造的时间,就达不到最终的目标。

  三、大胆创新,尝试设计青花瓷盘

  1. 教师用蓝色的记号笔现场示范画出来,边画边向幼儿讲解。

  2. 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次青花瓷的设计师,设计一个好看的青花瓷盘。

  3.人手一个白色纸盘,一支蓝色记号笔,引导幼儿开始大胆创新,设计青花瓷盘(播放音乐)。教师个别指导。

  4.教师将幼儿作品在展板上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

  反思:由于前面讲解时间过长,只留下一点点时间给幼儿操作,从幼儿作品上看,教师的引导还不够,幼儿的想象得不到扩散,花纹设计过于单调。在最后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应该进行点评。

  第二次教学活动——大班美术《青花瓷盘》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会画各种花纹。物质准备:纸盘、蓝色记号笔、教师范画、教学ppt。

  一、欣赏青花瓷盘,初步了解青花瓷的特点

  1.教师将青花瓷盘全部出示,引导幼儿整体观察盘子,盘子上都有哪些图案,这些盘子的都是由什么颜色组成的?

  2.教师小节: 这些盘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青花瓷盘”这种盘子只有在中国有,外国是没有的。它在很早以前就在我们中国出现,中国古代人在这些盘子上用青色(也就是蓝色)画上了很多好看的图案,有山水,虫鱼,花鸟等。

  反思:通过第一次活动的深刻反思,我将教案进行了修改,并组织了第二次教学活动。这次,我将活动的第一环节设计为请幼儿整体观察四个盘子,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花纹,因为第一环节只要让幼儿知道盘子上画有很多图案和花纹,所以只要整体观察就行了。并发现四个盘子在用色上的共同点,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幼儿知道这个盘子叫青花瓷盘,他们身上有很多花纹,且都是由蓝色和白色组成。与第一次试教相比,第二次第一环节的设计更为简单明了,更能达到预先想要达到的目标。

  二、进一步观察青花瓷盘,观察青花瓷盘的布局

  1.  教师播放第一张青花瓷盘,盘子的中间画了些什么图案,盘子的边上画了什么图案?引导幼儿着重观察盘子的花纹是怎么样的?

  2.  教师总结第一张青花瓷盘的特点,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第一张青花瓷盘的布局。发现花纹都是有规律的。

  3.  教师播放第二张青花瓷盘,引导幼儿观察这个盘子的中间画了些什么图案,盘子的边上画了些什么花纹?引导幼儿着重观察花纹是怎么样的?

  4.  教师小节第二张青花瓷盘的特点,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这一张盘子的简单布局。发现花纹都是有规律的。

  5.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自己想画一个什么样的图案,教师示范幼儿想画的图案。

  6.  教师出示各种花纹,供幼儿做参考。

  反思:与第一次试教不同,这一次我将幼儿重点欣赏的盘子由四个变为两个,且选择的两个盘子也比之前欣赏的四个要简单,第一个盘子中间画了几朵花,边上用花纹装饰,花纹画的一致,能直观的感受花纹的规律性和重复性,在欣赏过程中,我还将这个盘子上的花纹简单的当场示范出来,让幼儿感受盘子的画法,激发幼儿对设计青花瓷盘的兴趣。在整个示范过程中,我将盘子上的花纹一个一个当场画下来,并且讲解花纹的特点,这样浪费了一定的时间,我应该将大部分花纹先画好,事先用其他东西遮住,就示范画出几朵花,然后将整齐的花纹向幼儿呈现,这样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掌握了花纹的画法与特点。第二个盘子的选择仍稍复杂,还应该选择一个简单点的,第二个盘子布局有三层,一共有两圈花纹加中间一个图案,在选择该盘子时,没有注意到中间的图案画的不够清楚,无法让幼儿马上认出中间画的是什么。通过指导老师的评析,我明白了三层花纹的画法可以不在活动中出现,主要是要让幼儿懂得设计盘子的花纹而不在于多画几圈花纹,三层的原理可以先让能力强的幼儿掌握,也可以在幼儿已经掌握了画青花瓷盘的基础下,再加入这个元素。在最后我还请幼儿想一想自己想画什么样的花纹与图案,可能是自己引导的还不够,导致幼儿想要设计的花纹都是花之类的与之前示范的相似的花纹,如果在这时我将自己原先设计画好的不同的花纹呈现给幼儿,启发他们还可以画很多不同的花纹的话,就能激发幼儿的想象,想象出除了花以外的其他各种好看的花纹。

  三、大胆创新,尝试设计青花瓷盘

  1.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次青花瓷的设计师,设计一个好看的青花瓷盘。

  2..人手一个白色纸盘,一支蓝色记号笔,引导幼儿开始大胆创新,设计青花瓷盘(播放音乐)。教师个别指导。

  3.教师展示幼儿作品,点评幼儿作品。

  反思:人手一个大小一样的盘子让幼儿作画,在活动中观察到有些幼儿画的很好,可是由于盆子太小无法得到更好的发挥,如果能在桌上放出大小不同的盘子,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大盘子和小盘子,这样就能兼顾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从幼儿的作品上来看,大多数幼儿将花纹设计成了一朵朵小花,造成这样的结果,除了上述的原因外,还有一点就是选择欣赏的两个盘子边上的花纹都是花地形状,这也是造成大部分幼儿跟着画花的原因。在最后部分展示幼儿作品的,我只是将作品放在一块空地上,供幼儿欣赏。如果能事先准备好一个设计精美的展板,再将幼儿作品贴在展板上,进行点评与分享,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通过第一次试教的失败,在失败中找到问题的所在,并再次修改教案,在第二次教学活动中进行改进这样一个过程,使我掌握了不少东西。以前一直以为青花瓷与青花瓷盘没有多大区别,所以在第一次试教中,我告诉幼儿这些盘子叫青花瓷,通过课后指导老师的点评,知道了原来青花瓷指的范围很广,有盘子,瓶子等。青花画在盘子上就叫青花瓷盘。所以,我将在第二次活动改为青花瓷盘。通过这次美术活动,让我知道了美术课的重点在于让幼儿大胆发挥想象,画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教师的讲解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美术课与其他的课一样都要给幼儿创设一个美的意境,在这次活动中,我给幼儿创设的意境还不够,语速稍急,在语言上没能很好的让幼儿感受到青花瓷盘美感觉,这是我在今后的执教中需注意的。虽然第二次活动的设计比第一次活动要好很多,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自己在日后的执教过程中,推敲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