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哪里》教学实录

2022-11-08

《幸福在哪里》教学实录 篇1

  一、从文体入手,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篇童话故事。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可是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师: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板书字词:镐、舀。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这两个字读的不太准。谁能试着读一读?

  师:同学们见过镐吗?

  生:见过,农民用的工具。

  师:好咱们一起看看图片,这就是镐,刨土的工具。

  师:还有不会读的词语吗?

  生:没有。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的很充分。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三个牧童找到幸福的事。

  生: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通过劳动实践,找到了幸福。

  三、入情入境,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一)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

  师:同学们请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这篇童话故事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生:写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个牧童挖泉水修井,第二部分写了智慧女儿出现了,指引三个牧童去找幸福,第三部分是三个牧童找到幸福,第四部分是智慧女儿揭示幸福的含义。

  师:你说对了,哪位同学能用更简练的语言概括呢?老师帮你把它写在黑板上。

  生:挖泉—引导—寻找—揭示。

  师:看看这几部分,哪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

  生:是寻找幸福这部分。

  师:抓住文章的重点是理解课文的好方法。提到方法,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学习课文的,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我先读一读课文,然后查查不会的字词。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先读一读,然后能借助工具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好方法。

  生:我读完之后要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生:我还要把好词好句写一写。

  师:我们先读一读,然后要想一想主要内容,把不理解地方还要画一画,最后我们还可以和同桌议一议你画的句子。那么我们就可以概括为:读—思—画—议。

  师:我们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想一想他们是怎样找到幸福的?就运用我们总结的方法,默读文章的20-28自然段。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已经画好了,可以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你分别画了哪几个句子,有什么体会。

  (二)重点部分,学生汇报。

  生:我画的是在20自然段,十年前他们把泉水清理干净,使十年后的今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看到了,动物和人都来这里取水。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感受到了十年前和十年后的对比,帮助自己理解课文。

  师:来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去领略一下这美丽的村庄,谁能来读一读?

  生:读课文。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周围的树木茂盛,树上有很多小鸟。

  生:刚才我看到了这里树木茂盛,充满了生机。

  师:你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听到了小鸟的清脆声。

  生:听到了清泉水流的声音。还有大象脚步的声音。

  师:是啊这眼前的一切也深深的打动了三个青年,他们是怎么说的?

  生:学生读。

  师:激动的说,该怎么读?

  生:激动的读出来。

  师:他们通过劳动改变了这里,其实十年前他们已经找到了幸福,只不过没有领悟到,十年后的今天他们领悟到了吗?

  生:第一个青年他是一个医生,他认为给别人治病他就会感到幸福。

  生:他劳动了,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他就感到幸福。

  师:能结合你身边的事例谈一谈,医生是怎样治病救人的吗?

  生:我在电视里看到的,有的病人需要抢救的时候,医生看到病人非常痛苦,医生好象也会痛苦似的,替病人担心。

  生:我也知道了,有一次,很多地方的人得了非典,病人都需要隔离,这个时候医生没有离开他们,一直守护着病人,给他们治病。我觉得医生很伟大。

  师:是啊,来让我们看一个有关于医生的短片。

  师:同学们你有什么感受?你最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医生太伟大了。

  生:我为医生感到骄傲,他们一心为了病人,真是伟大的医生。

  师:孩子,你就是伟大的医生来读这句话。

  生:读。

  师:孩子,你就是那治病救人医生,再读。

  生:读。

  师:第一个青年认为什么是幸福?

  生:认为给别人治病,那就是幸福。

  师:再来看看其他两个青年,他们是怎么找到幸福的?

  生:读第二个青年说的话。我认为这第二个青年认为劳动了,他就幸福了。

  师:他没有拒绝任何工作,他都做了哪些工作?

  生:学生汇报。

  师:工作不分高低,哪里需要你,就到哪里去。

  师:这第二青年认为什么是幸福?

  生:他认为劳动了,为别人做事情那就是幸福。

  生:读第三个青年说的话。他认为种粮食,那就是幸福。

  师:人没有粮食行不行?这个社会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农民。

  四、拓展交流,情感延伸。

  师:找到幸福就是快乐的,让我们带着幸福快乐心情再读一读这三个青年找到的幸福。

  生:分角色朗读。

  师:这个时候智慧女儿又告诉我们的幸福含义?

  生:告诉我们:他们领悟到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师:领悟是什么意思?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吗?

  生:理解、明白的意思。三个牧童理解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师:三个牧童找到了幸福,你找到幸福了吗?你的幸福在哪里?

  生:我的幸福就是学习,考个好学校。

  师:是啊,在求学的路上,你刻苦努力学习,一定会找到幸福的。

  生: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我就感到幸福。

  师:是啊父母养育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你感到了幸福。那你长大以后怎么做也会让他们感到幸福呢?

  生:我长大以后好好学习,好好孝敬他们。

  师:你可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你不仅找到了幸福,你也让父母感到了幸福。

  五、小练笔

  师:老师也对幸福有一点点感悟,想读读吗?

  教师读感悟的小诗。老师这首诗没有写完,你能帮老师写完吗?你是怎样理解幸福的,让我们共同完成一首幸福的小诗吧。

  生:配乐写感悟。

  师: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幸福是……

  生:幸福是成为祖国的栋梁。

  生:幸福是生活中的太阳。

  生:幸福是帮助别人时的快乐。

  生:幸福是成功时的笑容。

  生:幸福是清晨的甘露。

  六、教师小结:

  师:在生活中,不一定做多么伟大的事情,只要你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你就会感到幸福。幸福在哪里?

  生: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板书设计

  幸福在哪里

  读       挖井 引导 寻找 揭示     镐

  思

  画         在有益于人来的劳动中    舀

  议 

《幸福在哪里》教学实录 篇2

  教材分析

  《幸福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了三个牧童把一口喷泉挖成一口泉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十年后,通过他们自己的劳动,亲身找到了幸福的事,说明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合作表演课文内容。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悟幸福的真正含义。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入手,设疑激趣。

  1、板书“幸福”,什么是幸福?你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2、板书“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分别找出写三个牧童童年挖泉井的经历及十年以后他们再次相聚经历的相应段落。

  三、入情入境,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一)课文的前19个自然段向我们展示了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指导学生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语言、动作、神情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中领悟幸福在哪里。

  1、自读这部分内容:

  读懂了什么?把读不懂的地方用笔画出来。

  2、重点研读三个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

  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

  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3、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

  ①朗读孩子们说的话“我们把它弄干净了,就是供大家喝的”,领会其中的意思。

  ②出示智慧女儿的话。

  从“代表……代表……代表……代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智慧女儿是这么说的,你会怎么对牧童说呢?请用四个“代表”说一句话。

  4、回归整体,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中,领悟到幸福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设计

  1、摘抄写优美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学习下文。

  从上节课的学习中你了解到什么?

  二、课文的后14个自然段向我们再现了十年后,他们再次相聚的经历,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从人物的话语中领悟幸福的真谛。

  1、三个孩子分手后,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2、出示智慧的女儿的话。

  ①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

  ②结合三个孩子的经历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3、分角色朗读此部分,感受三个青年的幸福经历。

  三、拓展交流,情感延伸。

  1、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2、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联系亲身经历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3、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谈感受。

  四、作业设计

  做一做有益于人类的事。

  板书设计:

  幸福在那里

  三个牧童

  寻找幸福

  幸福的含义

  幸福在对人类有益的活动中

《幸福在哪里》教学实录 篇3

  《幸福在哪里》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劳动》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写三个牧童把一口喷泉挖成一口泉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然后通过各自的寻找、实践。十年后,明白了幸福在哪里的真谛,告诉我们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幸福”的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感受幸福。

  过程与方法 (学导式教学法)

  1、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合作学习,进行质疑。

  3、通过交流理解幸福。

  4、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理解幸福。

  5、通过把课文改写成剧本,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幸福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重难点:

  感悟幸福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

  课前准备教师:录音机,拓展阅读材料。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幸福”, 谁来读一读这个词? 当你读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事?那好,我们就一起带着快乐的语气读一读这个词吧。板书“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节课让我们追寻着三个孩子的足迹,到三个孩子所做的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一起去领悟幸福的含义。

  二、出示阅读导航,引领学生自学。

  1.默读1-5自然段。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

  2.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同座合作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十年后:

  3.读20—28自然段,三个孩子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又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读后小组交流预习卡。(表格)

  4.自由朗读29-33自然段,结合三个青年的领悟说说幸福在哪里?

  三、汇报交流,感悟文章重点。我们的寻找就从孩子们挖的那眼泉井开始吧。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十年前的森林。 交流问题一: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一组表示叙述顺序的词语,把三个孩子砌井的经过说一说吗?

  交流问题二:

  (1)朗读孩子们说的话,“我们把它弄干净了,就是供大家喝的”,领会其中的意思。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兴奋)

  (2)出示智慧女儿的话。 “你们做了一件好事,我非常感谢你们!并代表森林,代表森林里的动物,代表森林里飞翔的小鸟,代表生长在这里的花草和其他有益的植物感谢你们。祝你们健康和长寿!再见,祝你们幸福……” 从“代表……代表……代表……代表……”中你体会到什么?智慧女儿是这么说的,你会怎么对牧童说呢?请用四个代表说一句话。交流问题三:三个孩子从这口井旁出发,去寻找幸福了。

  交流:

  1.我到了城里,上了学校,勤奋努力,当了医生。当我把饱受痛苦的病人治好,当他们恢复健康时,我就感到了幸福想象病人会怎样饱受痛苦?第一个孩子把饱受痛苦的病人治好,病人会怎样感谢他?他心里会怎样想?

  2.我没有拒绝任何工作。在铁路上做过工,在轮船上做过服务员,我当过消防队员,当过养花工。我的劳动对人类有益时,我就感到了幸福。第二个孩子做的工作都是怎样对人类有益的?

  3.我耕田种地,地里长出了粮食。我看到我的劳动没有徒劳,我也就感到了幸福。想象第三个孩子是怎样在四季里面劳动的?现在就是秋天,你就是第三个孩子,你在秋天的原野上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4.指导朗读三组句子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呢?(分角色朗读)人称转述练习------ 请你继续梳理下表,向别人介绍一下三个孩子在十年间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交流问题四:把智慧女儿说的话划下来。领悟什么意思?(领会,理解)分角色朗读。板书: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表格发不上 格式是 人物 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 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领悟什么 )

  四、阅读拓展,读写结合。 学当编剧,改写剧本: 这篇童话故事非常优美,老师想把它排成课本剧,下面请同学们当小编剧,就把它改写成剧本,看哪位同学的剧本能被采用。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我们先共同改写十年前这部分剧本。老师这里提供半成文,请同学们补白。之后请同学们自己创编第三幕和第四幕剧本。(学生改写剧本,放轻柔的音乐)五、拓展交流,情感延伸。

  1、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联系亲身经历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2、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课下学习。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对幸福有了自己的看法。幸福有时候很简单,就是在对人类有益的劳动中,不同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回家后调查一下爸爸妈妈眼中的幸福是什么?最后让我们在《幸福在哪里》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板书设计 

  幸福在哪里 领悟       幸   在清理喷泉、砌石中    幸福要靠劳动           在做医生使病人康复中    在对人类       福    在做对别人有用的事中   有益 的劳动中            在耕作养活许多人中 ……

《幸福在哪里》教学实录 篇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感悟幸福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

  二、教学难点: 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四、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审题入手,设疑激趣。

  1、欣赏歌曲《幸福在哪里》。

  2、板书“幸福”,什么是幸福?你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板书“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出示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学会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入情入境,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一)课文的前19个自然段向我们展示了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语言、动作、神情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中领悟幸福在哪里。

  1、自读课文的前19个自然段内容:你读懂了什么?把读不懂的地方用笔画出来。

  2、指名读三个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

  问题: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

  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浑浊的泉水变成了清洁透明、清澈的、如同镜子一般的泉水)

  课件出示:按原文填空,并说说感受。

  第二天,他们带来十字镐、铁铲,先( )开一条水沟,把杂草和腐烂树叶上的污水( )出去,当积聚在地面的污水排光以后,小沼泽的沙土地下( )处一股( )的泉水。孩子们高兴( )了。他们从远处( )来石块,把沼泽( )成了一个整齐的泉井。

  3、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

  ①朗读孩子们说的话“我们把它弄干净了,就是供大家喝的”,领会其中的意思。

  ②出示智慧女儿的话。

  你们做了一件好事,我非常感谢你们!并代表森林,代表森林里的动物,代表森林里飞翔的小鸟,代表生长在这里的花草和其他有益的植物感谢你们。祝你们健康和长寿!再见!祝你们幸福……

  从“代表……代表……代表……代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智慧女儿是这么说的,你会怎么对牧童说呢?请用四个“代表”说一句话。

  4、回归整体,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中,领悟到幸福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二)课文的后14个自然段向我们再现了十年后,他们再次相聚的经历,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从人物的话语中领悟幸福的真谛。

  1、三个孩子分手后,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课件出示填空:

  十年前:三个牧童 。

  十年中,三个孩子都做了有益于人类的劳动。

  第一个孩子 ;

  第二个孩子 ;

  第三个孩子 ;

  他们通过劳动明白了

  2、出示智慧的女儿的话。

  “我非常高兴你们信守诺言。”姑娘说,“我都听到了,你们的话已经证实:你们领悟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1)男女分角色读。

  (2)讨论:

  ①“领悟”一词什么含义?

  ②你能谈谈怎么理解“智慧的女儿”吗?

  ③汇报

  Ⅰ“领悟”的意思是“领会、理解”。在文中,智慧的女儿肯定了三个孩子已经领会(理解)了幸福的真正含义,三个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领会(理解)了幸福就在于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Ⅱ因为这个姑娘像一位良师益友,引三个孩子去领会幸福是含义,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3、分角色朗读此部分,感受三个青年的幸福经历。

  四、拓展交流,情感延伸。

  1、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2、联系亲身经历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3、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谈感受。

  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马克思”

  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对雷锋来说,幸福是“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快乐;

  对警察来说,幸福是“舍一家团圆,保万家平安”的奉献;

  对农民来说,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

  对母亲来说,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期盼。

  五:作业设计: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

  板书设计

  幸福在哪里

  挖泉砌井——供大家喝

  三个牧童 做医生——使病人康复

  做正当劳动——对人类有益

  耕田——养活许多人

  智慧女儿 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幸福在哪里》教学实录 篇5

  《幸福在哪里》是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的一篇童话故事。写三个牧童把一口喷泉挖成一口泉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然后通过各自的探索、实践。十年后,明白了幸福在哪里的真谛,告诉我们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道理。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与技能方面 1、 学习本课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幸福”的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感受幸福。

  二是过程与方法方面 (学导式教学法)1、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合作学习,进行质疑。 3、通过交流理解幸福。 4、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理解幸福。   5、通过谈幸福写幸福,深化对幸福的感受。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重难点: 感悟幸福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

  这次研讨课的教学方法是采用的学导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程序是:自学(阅读,感知——听报告或看演示等等)、解疑(提出问题、互相探讨等等)、精讲(教师提示重点,作示范或演示等等)、操练(练习、作业、实验操作等等)。“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特点一是首先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主动探索,产生兴趣;教师要善于引导。二是要求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真正成为教学过程认识活动的主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大脑去独立思索,用自己的双眼去注意看,认真观察,用自己的两耳去听,去辨别,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操作,从而获取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作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三是要求学生学在前面。尽可能地让学生先作预习,了解要学的大意。四是由于学生学在前面,也就先有了学生的学法。五是肯定学生的学——肯学、会学,是教学取得成绩的内因,而教师的教,则是学生能否学得更好的外因和重要条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努力创造使学生的智能可以获得普遍发展的条件和情景,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尽量认识自身的个性特点,内力主动地开发自己的智能。要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在自学、预习、作业、操练和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去开发学生的智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有效地形成学生各自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智能结构。

  在教学设计时,我围绕“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程序和特点在第一课时中安排了学生三次读课文,第一次是读通顺句子,读准字音。第二次读课文是理清课文结构并结合上下文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生字和词语。第三次是读课文是为了解课文内容和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质疑)。在第一课时的作业设计中设计了三项作业,一是抄写生字词;二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写下来;三是收集有关幸福或劳动的名人名言。其中第二三项作业都 是为第二课时做准备。在第二课时中一是通过复习导入;二是让学生再读课文,加强对课文的了解,并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来检查合作学生学习的效果。第三是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解疑。从而让学生领会到幸福要靠劳动,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第四就是通过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幸福。第五是师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幸福和劳动的名人名言,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幸福的真正含义。第六就是让学生把体会到的幸福通过小练笔写一写,以加深对幸福的感悟。在课后作业的安排上有三个:一是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二是积累有关幸福和劳动的名人名言;三是课后找作者的其它作品读一读。在课前,我还让学生阅读了与课文有关的一些拓展阅读材料,以便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幸福在哪里》教学实录 篇6

  一、班会目的

  时下有人说,现实生活中什么人最累?不是工人,农民,也不是知识分子,而是我们的孩子——中、小学生。学习时间很长,很少有体育锻炼和玩的时间,更难得有接触社会和大自然的机会,好多孩子因课业负担过重,活动太少,睡眠不足,弄得茶饭不思。在今年中考后,某初中毕业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跳河自杀。肖川博士来我校讲学,谈到了幸福的感觉和作用。他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

  我们0502班是竞赛班,学业压力很重,同学们学习也非常刻苦,所以我们必须能够找到学习时幸福的感觉,找到学习的动力源,这样我们才能勇往直前,不被困难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吓倒,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挑战!

  二、班会过程

  师:谁愿意来挑战主持人这一角色,感受一下主持人的幸福?

  师:温艳茹同学第一个举手,就让她当主持人这一重要角色,同学们欢迎。

  温: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哪里,它不在柳阴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辛勤的汗水里。”下面请大家谈谈你找到的幸福。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主要的幸福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父母的关爱给了他们幸福的感觉。

  2. 同学间的友情给了他们幸福的感觉。

  3. 老师的关心和教导给了他们幸福的感觉。

  4. 经过努力而获得成绩的那一刻也给了他们幸福的感觉。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幸福是一种感觉,我们要在每件事中寻找幸福的感觉。

  师:刚才大家谈的幸福的感觉都很感人,也给了我们很多动力,但我认为,幸福不仅是自己的感觉,我们在自己幸福的同时,要让别人也感到幸福,换而言之,不能用别人的幸福来换取自己的幸福。同时,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化它为动力,用自己的努力为更多的人赢得幸福!

  三、会后行动

  我们班的同学在会后制作了一期《幸福在哪里》,幸福在这里的板报,我粘贴在此一部分,以供鉴阅。

  当饥饿的恐惧席卷大地,

  当无助的难民潮水般涌向另一国度,幸福在哪里?

  当城市中的煤气管道离奇地爆炸,

  当巨大的冲击波与炽热的火焰摧毁了家园,

  当人们痛哭流涕时,

  幸福在哪里?

  可怜的人们何去何从?

  当战争的恐惧袭入家庭,

  无辜的孩子去哪里躲藏?

  当战争的阴霾依然笼罩大地,

  可怜的人们被冰冷的枪口所恐吓,

  幸福在哪里?

  研究显示,随着收入的增加,幸福安宁的感觉也会随之增长,不过有一定上限。从一贫如洗到拥有自己的房子和稳定收入的这一阶段,人们的幸福感提升最明显。而一旦步入中产阶级,金钱就开始与幸福脱节,两者再无必然的关系。伊利诺伊大学的心理学家爱德华•迪纳曾调查过一定比例的位居《福布斯》世界400首富之列的千万富豪们,结果发现,与中等收入的普通人相比,这些富豪对于生活的满意程度仅略高一点。他们的确很富有,然而有些东西是金钱不可能买到的。金钱和物质与幸福感仅略微相关——几乎所有有关幸福的研究都支持这一基本结论。卡内曼曾经这样概述他的研究:“生活环境对幸福似乎没有绝对影响。”至于为什么一旦步入中产阶级,金钱便不再给人带来幸福,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解释就是目标的不断变换,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和生活的享受也随着收入的曲线同时增长。需求是可以满足的,而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

  一个住在小房里,但将在五内年搬进中档房子的人,可能比一个已经拥有大房子的人快乐,因为后者知道这已是自己能够拥有的最大住宅。

  “第二道菜远不如第一道鲜美”。

  最后,我想对所有的人说:爱我们的孩子吧,他们会给你最充实的幸福感!

  Never

  If I was a tear in your eyes, I would fall down on your lips to kiss you!

  But if you were a tear in my eyes, I would never cry, because I am afraid to lose you!

  See how much I love you, No matter when, No matter where!

  但愿爱能感动一切!

《幸福在哪里》教学实录 篇7

  教材分析

  《幸福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了三个牧童把一口喷泉挖成一口泉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十年后,通过他们自己的劳动,亲身找到了幸福的事,说明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2、学习本课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培养提高阅读理

  一、导入新课

  板书:幸福

  师:幸福,每个人都想得到。同学们,你们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生交流。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相信大家学了这篇课文后一定会对“幸福”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板书:在哪里

  生齐读课题。

  二、课题质疑,检查预习效果

  师:读课题时,我们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生:疑问。

  师:这是一个疑问句。那么通过预习,你在文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吗?

  生交流,师板书: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师生齐读。

  三、学习第一部分

  1、师:这个问题是谁向谁提出的?

  生:是牧童向智慧女儿提出的。

  师:牧童为什么会向智慧女儿提出这个问题呢?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一部分的内容。

  3、师:三个牧童是怎样清理泉眼的呢?

  4、生细读1—5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劳动过程的辛苦的快乐。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师:其实,此时的三个孩子已经获得了幸福。可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因为他们不明白幸福的含义,不明白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师引读)。于是,他们便花了十年的时间去寻找答案,找到了吗?

  2、生自读22—28自然段,思考:三个人在十年间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3、生讨论交流。

  4、师小结:三个孩子在十年间做的是不同的工作,从事的是不同的劳动,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这些劳动都是有益于人类的。所以,他们都感到了幸福。

  5、练习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五、拓展延伸

  1、师:看来,幸福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要我们付出了有益的劳动,我们就能感受到幸福。此时,我明白了,我也是幸福的。因为我从事的是教书育人这样有意义的工作,我教我的学生学会了很多知识,使他们懂得了怎样做人。我的劳动是有益于人类的,所以我是幸福的。

  2、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自己获得的幸福。

  六、总结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真正的幸福在哪里。我想同学们以后一定能够在自己有益的劳动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一、导入新课

  板书:幸福

  师:幸福,每个人都想得到。同学们,你们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生交流。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相信大家学了这篇课文后一定会对“幸福”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板书:在哪里

  生齐读课题。

  二、课题质疑,检查预习效果

  师:读课题时,我们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生:疑问。

  师:这是一个疑问句。那么通过预习,你在文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吗?

  生交流,师板书: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师生齐读。

  三、学习第一部分

  1、师:这个问题是谁向谁提出的?

  生:是牧童向智慧女儿提出的。

  师:牧童为什么会向智慧女儿提出这个问题呢?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一部分的内容。

  3、师:三个牧童是怎样清理泉眼的呢?

  4、生细读1—5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劳动过程的辛苦的快乐。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师:其实,此时的三个孩子已经获得了幸福。可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因为他们不明白幸福的含义,不明白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师引读)。于是,他们便花了十年的时间去寻找答案,找到了吗?

  2、生自读22—28自然段,思考:三个人在十年间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3、生讨论交流。

  4、师小结:三个孩子在十年间做的是不同的工作,从事的是不同的劳动,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这些劳动都是有益于人类的。所以,他们都感到了幸福。

  5、练习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五、拓展延伸

  1、师:看来,幸福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要我们付出了有益的劳动,我们就能感受到幸福。此时,我明白了,我也是幸福的。因为我从事的是教书育人这样有意义的工作,我教我的学生学会了很多知识,使他们懂得了怎样做人。我的劳动是有益于人类的,所以我是幸福的。

  2、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自己获得的幸福。

  六、总结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真正的幸福在哪里。我想同学们以后一定能够在自己有益的劳动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教学反思:在教学来时,就让学生谈谈幸福的理解,学生大都是从获得这一角度来谈的,这时再走进课文,找找三个孩子怎么样找到幸福的,直奔文章主题,让同学们明白,原来当个医生,当个农民,甚至是个自由工作者,只要是做了对人们有好处的事都是幸福。再回到文章开头,三个孩子在孩提时代就已经在做好事了,并在清理泉水时感到了快乐,进一步对学生强化了只要是做了对人们有好处的事就会感到幸福。学完课文后,老是再出示课前提出的问题:幸福在哪里?学生就很自然的谈到付出也是幸福,例如:为灾区捐款是幸福的,为家人劳动是幸福的,为班级服务时幸福的~~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到:幸福就在一切有益人类的劳动中!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幸福观。

  整个课堂上,没有空洞的说教,围绕课文,在于文本对话中学习交流,因而课堂的气氛很活跃。

《幸福在哪里》教学实录 篇8

  这是一篇情节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过自身的劳动实践,找到了幸福,弄懂了幸福的的真正含义: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因为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在这节课中主要设有三个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3、能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请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对幸福的理解,在予以肯定的同时总结学生发言,再补充课题:幸福在哪里?激起学生再思考:真正的幸福在哪里?带着这样的问题自读课文,并抓出中心句: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然后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体现三个牧童领悟到“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词句,一边勾画一边思考为什么找这些句子。这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为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和全班汇报做好铺垫。此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十年后三个牧童的话和泉井的变化谈体会,在充分的交流后指导学生读出感情。然后过渡到十年前,通过勾画重点词句,体会三个牧童清理泉眼时的心情,再设疑启发: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去追寻幸福的?通过理解智慧女儿的话,突破难点,使学生明白三个牧童十年前有幸福的感觉,可并不理解幸福的含义,历时十年后最终领会到幸福在普通的、正当的劳动中。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幸福的更多的认识,写写学习本课后的收获或感悟,使文本的内容得到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促进其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幸福在哪里》教学实录 篇9

  一、教材分析

  《幸福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写三个牧童把一口喷泉挖成一口泉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然后通过各自的寻找、实践。十年后,明白了幸福在哪里的真谛,告诉我们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幸福”的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感受幸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合作学习,进行质疑。

  3、通过交流理解幸福。

  4、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理解幸福。

  5、通过谈幸福,深化对幸福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三、教学重难点:

  感悟幸福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

  四、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拓展阅读材料。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时 二课时

  五、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审题入手,设疑激趣。

  1、板书“幸福”,什么是幸福?你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板书“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文。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把不能解决的词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教师重点提示学生要结合上下文解决好“领悟”一词。

  (四)、入情入境,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1、课文的前19个自然段向我们展示了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指导学生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语言、动作、神情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中领悟幸福在哪里。

  (1)、自读这部分内容:

  读懂了什么?把读不懂的地方用笔画出来。

  (2)、重点研读三个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

  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

  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愉快,高兴极了,心满意足)

  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浑浊的泉水变成了清洁透明、清澈的、如同镜子一般的泉水)

  (3)、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朗读孩子们说的话“我们把它弄干净了,就是供大家喝的”,领会其中的意思。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写下来。

  3.收集有关劳动和幸福的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大家上一节课学习了课文,自学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幸福在哪里”

  课件出示提问: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三个小孩清理喷泉砌石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3.由清理喷泉引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幸福在哪里)

  4。那么幸福究竟在哪里呢?十年后三个牧童知道了吗?

  (二)、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下面我请同学来快速再读课文,读后回答提出的问题。再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1、学生交流后回答问题。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并板书;“幸福在哪里”三个牧童用了多长时间去寻找?(生交流)他们各自都 知道了吗?是怎样的呢?

  3、交流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4、教师小结:课文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智慧姑娘的引导下,经过自身的劳动实践,找到了幸福,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义(板书):幸福要靠劳动,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三)、拓展交流,情感延伸。

  1、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联系亲身经历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结合拓展阅读材料说)

  2学生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谈感受。

  教师举例:(课件出示)“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马克思”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只有在对美好事物的自觉追求中,才有真正的幸福。----高尔基

  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

  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 —— 森村诚一

  六、教学反思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对社会和事物的自己的看法,所以我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阅读教学。 “自学---质疑----精讲----练习”。

  在自学这个环节上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前或上课的开始对课文进行初读,解决好读断句,读通顺,理解好字词的意思,能初步掌握课文的大致内容和文章的基本脉络,为第二步质疑做好铺垫。接下来是再次阅读课文,初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可通过与同学交流看能否解决一些问题。注意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收集起来,以便全班来共同解决。

  在质疑这个教学环节主要是学生把通过自己的能力或与同桌、小组交流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再由教师筛选问题让全班来共同完成,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只有不断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才会让学生养成不断思考的习惯,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进行学习。

  在精讲个环节主要是教师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小结或对课文的主题进行深化阐述,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具有强调和拓展延伸的性质。我在上《幸福在哪里》一节阅读文时,就是在学生对不懂的问题进行交流后,对全文的主要内容“三个牧童通过用十年的时间从自己的劳动中找到了幸福。”和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进行把握。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就行了。

  在练习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进行拓展练习或者说是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知识,课文内容和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掌握。

  总之,在这节阅读可中,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扩充了学生的阅读量。

《幸福在哪里》教学实录 篇10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幸福”的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感受幸福。

  教学重难点:

  感悟幸福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 教具: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谈话导入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指导朗读法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提纲: 一、审题入手,设疑激趣。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三、默读课文,分析起因。 四、速读后三部分,读后质疑。 五、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入手,设疑激趣。

  出示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堂课让我们走进埃林.彼林的童话。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驱赶牲畜 浑浊 响应 积聚 清洁透明 心满意足 褐色

  飞翔 面面相觑 各奔前程 探索 茂盛 浓荫 四面八方

  林荫 潮湿 痕迹 徒劳 诺言 异口同声 沼泽 凋落

  铁铲 舀水 辫子 长寿 晶莹 丝毫 饱受痛苦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通过三个孩子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幸福在哪里?

  (4)、课文写的这件事,前后经过了多少时间?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打上“ ”

  3、小组讨论:

  (1)、如果按时间变化顺序给课文分段,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后小结。(十年前,十年后)(每部分还可以分成两个小部分,即共分成四段)

  一、(1-5)是三个牧童清理泉眼,砌了一口泉井。

  二、(6-19)是智慧女儿赞扬了他们做了好事,并引导他们去自己去找幸福,弄明白幸福是什么。

  三、(20—28)三个牧童分别通过劳动,为人们做好事,体会到幸福的含义。

  四、(29-33)智慧女儿肯定了三个孩子对幸福的认识,揭示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三、默读课文,分析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按原文填空,并说说感受。

  第二天,他们带来十字镐、铁铲,先( )开一条水沟,把杂草和腐烂树叶上的污水( )出去,当积聚在地面的污水排光以后,小沼泽的沙土地下( )处一股( )的泉水。孩子们高兴( )了 。他们从远处( )来石块,把沼泽( )成了一个整齐的泉井。

  2、朗读课文其因部分,读出他们的快乐的心情。

  四、速读后三部分,读后质疑。

  五、积累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幸福”, 谁来读一读这个词? 当你读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事?那好,我们就一起带着快乐的语气读一读这个词吧。板书“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节课让我们追寻着三个孩子的足迹,到三个孩子所做的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一起去领悟幸福的含义。

  二、出示阅读导航,引领学生自学。

  1.默读1-5自然段。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

  2.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同座合作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

  十年后:

  3.读20—28自然段,三个孩子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又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读后小组交流预习卡。(表格)

  4.自由朗读29-33自然段,结合三个青年的领悟说说幸福在哪里?

  三、汇报交流,感悟文章重点。

  我们的寻找就从孩子们挖的那眼泉井开始吧。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十年前的森林。

  交流问题一: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一组表示叙述顺序的词语,把三个孩子砌井的经过说一说吗?

  交流问题二:(1)朗读孩子们说的话,“我们把它弄干净了,就是供大家喝的”,领会其中的意思。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兴奋)

  (2)出示智慧女儿的话。(小黑板出示)

  “你们做了一件好事,我非常感谢你们!并代表森林,代表森林里的动物,代表森林里飞翔的小鸟,代表生长在这里的花草和其他有益的植物感谢你们。祝你们健康和长寿!再见,祝你们幸福……”

  从“代表……代表……代表……代表……”中你体会到什么?智慧女儿是这么说的,你会怎么对牧童说呢?请用四个代表说一句话。

  交流问题三:三个孩子从这口井旁出发,去寻找幸福了。交流:

  1我到了城里,上了学校,勤奋努力,当了医生。

  当我把饱受痛苦的病人治好,当他们恢复健康时,我就感到了幸福

  想象病人会怎样饱受痛苦?第一个孩子把饱受痛苦的病人治好,病人会怎样感谢他?他心里会怎样想?

  2我没有拒绝任何工作。在铁路上做过工,在轮船上做过服务员,我当过消防队员,当过养花工。

  我的劳动对人类有益时,我就感到了幸福。

  第二个孩子做的工作都是怎样对人类有益的?

  3我耕田种地,地里长出了粮食。

  我看到我的劳动没有徒劳,我也就感到了幸福。

  想象第三个孩子是怎样在四季里面劳动的?现在就是秋天,你就是第三个孩子,你在秋天的原野上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指导朗读三组句子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呢?(分角色朗读)

  人称转述练习------

  请你继续梳理下表,向别人介绍一下三个孩子在十年间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交流问题四:把智慧女儿说的话划下来。领悟什么意思?(领会,理解)分角色朗读。板书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幸福在哪里

  人物

  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

  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领悟

  孩子们

  清理泉眼,砌了一口泉井

  我们的劳动虽然不伟大,但是带来多大的好处呀!

  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第一个孩子

  他到了城里,上了学校,勤奋努力,当了医生

  当他把饱受痛苦的病人治好,当他们恢复健康时,他就感到了幸福

  第二个孩子

  他没有拒绝任何工作。在铁路上做过工,在轮船上做过服务员,他当过消防队员,当过养花工。

  他的劳动对人类有益时,他就感到了幸福

  第三个孩子

  他耕田种地,地里长出了粮食。

  他看到他的劳动没有徒劳,他也就感到了幸福。

  四、阅读拓展,读写结合。

  学当编剧,改写剧本:

  这篇童话故事非常优美,老师想把它排成课本剧,下面请同学们当小编剧,就把它改写成剧本,看哪位同学的剧本能被采用。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我们先共同改写十年前这部分剧本。老师这里提供半成文,请同学们补白。之后请同学们自己创编第三幕和第四幕剧本。(学生改写剧本,放轻柔的音乐)

  五、拓展交流,情感延伸。

  1、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联系亲身经历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2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课下学习。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对幸福有了自己的看法。幸福有时候很简单,就是在对人类有益的劳动中,不同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回家后调查一下爸爸妈妈眼中的幸福是什么?最后让我们在《幸福在哪里》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板书设计:

  幸福在哪里 领悟

  幸 在清理喷泉、砌石中 幸福要靠劳动

  在做医生使病人康复中 在对人类

  福 在做对别人有用的事中 有益 的劳动中

  在耕作养活许多人中

《幸福在哪里》教学实录 篇11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来学习9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弄明白“幸福”的真正含义。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练习讲故事。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感悟幸福的真正含义。

  教具准备:

  1、《幸福在哪里》歌曲磁带。

  2、表演头饰。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

  ·播放“幸福在哪里”歌曲,请学生们欣赏。

  ·谈谈歌曲中唱的幸福在哪里呢?

  ·说说你对幸福的理解:那么真正的幸福到底在哪里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幸福的文章,幸福在哪里?它告诉了我们答案。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读课文。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弄懂“幸福在哪里”问题是怎样出现的。

  ·课文中的三个牧童也和咱们一样要寻找“幸福在哪里”的答案,那么是什么事情引出的这个问题呢?

  ·生汇报:三个牧童清理泉眼,砌了一口泉井,智慧女儿赞扬他们须知了好事,并引导他们自己去找幸福,弄明白幸福是什么。

  3 、讨论:三个牧童为什么那么做?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弄懂三个牧童寻找的幸福答案。

  ·个牧童分头支寻找幸福的答案,他们找到了吗?答案是什么?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三个牧童是怎样找到幸福的?

  三个孩子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旁边写出自己理解的批注。

  联合课文内容读读从中他们都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学习第三部分,提示幸福的真正含义。

  ·智慧女儿肯定三个孩子领悟了幸福的真正含义,领悟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文第三部分,领悟幸福的真正含义。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读一读自己对“幸福”有怎样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课文表演: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寻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都非常高兴,文中的三个牧童寻找到了幸福也非常高兴,我们怀着幸福、高兴的心情把这个童话故事表演出来好吗?(学生分组表演)

《幸福在哪里》教学实录 篇12

  一、说教材

  《幸福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了三个牧童把一口喷泉挖成一口泉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十年后,通过他们自己的劳动,亲身找到幸福的事,说明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道理。

  二、说学情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相信学生肯定会很喜欢读,因此要采取多种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更好地去领悟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三、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2、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谈对幸福的理解。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2、理解智慧的女儿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个牧童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入情入境,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1、课文的前19个自然段向我们展示了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指导学生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语言、动作、神情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中领悟幸福在哪里

  (1)自读这部分内容勾画给你印象深的词语、句子。

  (2)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

  (3)智慧女儿的出现,告诉了他们什么?

  2、课文的后14个自然段向我们再现了十年后,他们再次相聚的经历,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从人物的话语中领悟幸福的真谛。

  (1)他们相聚之后看到了什么?出现这些景象的原因是什么

  (2)三个孩子分手后这十年里,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默读、勾画、汇报。指导学生深入体会,他们为什么会有幸福的感觉?

  (四)拓展交流,情感延伸。

  1、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2、爸爸妈妈眼中的幸福是什么呢?

  3、你认为幸福还有哪些?

  (五)作业设计

  将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与大家一起共勉,并谈出自己的理解。

  举例:“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马克思”

  六、说板书设计

  七、教后反思:

  1、课堂容量过大,把本应两节课的内容融入一节,使时间不够宽裕。

  2、课堂中的朗读做的不够好,也没有时间及时指导;

  3、由于时间关系,提前准备的小练笔也没能训练。

《幸福在哪里》教学实录 篇13

  一.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概括写出写出幸福的含义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

  2.齐读这句,“幸福就在人类的劳动中”,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肯定.真诚)

  3.

  4.“领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怎样领悟到的?

  二.学习“十年前”的事.

  他们怎么去费劲

  1.他们为什么去寻找幸福呢?快速读览1-19段看十年前发生什么事?

  他们是怎样清理泉井的呢?请一个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找出动作词?用三角符号划出.

  2.请个同学读第四自然段.

  3.用三角符号点出动作词.

  4.砌成泉井后,泉水有什么变化?他们的心情怎样?

  5.这时,出现了智慧姑娘,她为了三个牧童健康喝了三口水,并说了一番感谢的话语,你来当智慧的女儿,读她的心语.

  6.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还从哪里看出他们做这件事令森林带来好处.

  7.应用什么语气读?(刘备曾告戒他的儿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啊.虽然是一件很小的小事,可是有时对别人作用却很大.

  谁再来读

  8.你能仿照智慧女儿的说法,表达你对三位牧童的感激之情.

  1)你们做了一件好事,我非常感谢你们,并代表  代表

  代表代表    感谢你们.

  2)建筑工人建造出一栋栋舒适的房子,我代表代表 

  代表   代表    代表  感谢你们.

  3)清洁工人每天打扫街道,为大家带来干净的环境,我代表  代表    代表  代表    感谢你们.

  (看似很平常的事却对人作用很大)

  下面我来引读,你们读书回来我看你们是否读懂.

  9.姑娘感谢后,还祝他们   还祝他们    ?但是三个牧童还不知幸福在哪里,于是姑娘引导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并约定十年后见

  于是三个牧童各奔前程,一个 ,另一个 ,第三个孩子.

  10.十年后,三个牧童已成了三个刚强健康的的小伙子,他们欢聚在泉井边,谈起话来,谁愿意当三个小伙子表演一下.(分角色朗读)

  三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怎样的,请用波浪线划出.

  11.从三句中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有感情地读一读.

  并想象一下当中一个画面,等会说一说出来

  12.你是做什么职业,你对幸福是什么理解?有哪些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13.医生把饱受疾病折磨的病人治好病,使他恢复健康,他就感到幸福.消防员扑灭大火.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就感到幸福.农民耕田种地,种粮食养活人民,他就幸福.还有哪些怎样做,而感到幸福呢?

  请你照上面句式说一说

  医生为    ,病人,他就感到幸福.

  老师为    ,孩子,她就感到幸福.

  工人为    ,他就感到幸福.

  小学生为   ,他就感到幸福.

  ,他就感到幸福。

  14.全社会的人都在辛勤劳动,做出对人类有益的事情.

  社会就更加和谐,人民的生活就更美好,所以智慧女儿就说:

  齐读

  15.学习本文中,你有什么收获,你觉的怎样才是幸福?

  1.明白幸福在哪儿.

  2.获得幸福要通过劳动.

  3.一件好事虽小,对人的作用很大.

  4.每做有益于人的事,就能获的幸福.

  16.出示有关幸福的语句

  1.齐读

  2.写一句有关幸福的警句,格式言

  板书

  十年前    清理泉井

  幸福在哪儿    劳动 

  十年后    领悟   幸福就在有益于

  人类的劳动中

《幸福在哪里》教学实录 篇14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幸福”的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感受幸福。

  教学重难点:

  感悟幸福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 教具: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谈话导入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指导朗读法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提纲: 一、审题入手,设疑激趣。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三、默读课文,分析起因。 四、速读后三部分,读后质疑。 五、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入手,设疑激趣。

  出示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堂课让我们走进埃林.彼林的童话。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驱赶牲畜 浑浊 响应 积聚 清洁透明 心满意足 褐色

  飞翔 面面相觑 各奔前程 探索 茂盛 浓荫 四面八方

  林荫 潮湿 痕迹 徒劳 诺言 异口同声 沼泽 凋落

  铁铲 舀水 辫子 长寿 晶莹 丝毫 饱受痛苦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通过三个孩子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幸福在哪里?

  (4)、课文写的这件事,前后经过了多少时间?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打上“ ”

  3、小组讨论:

  (1)、如果按时间变化顺序给课文分段,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后小结。(十年前,十年后)(每部分还可以分成两个小部分,即共分成四段)

  一、(1-5)是三个牧童清理泉眼,砌了一口泉井。

  二、(6-19)是智慧女儿赞扬了他们做了好事,并引导他们去自己去找幸福,弄明白幸福是什么。

  三、(20—28)三个牧童分别通过劳动,为人们做好事,体会到幸福的含义。

  四、(29-33)智慧女儿肯定了三个孩子对幸福的认识,揭示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三、默读课文,分析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按原文填空,并说说感受。

  第二天,他们带来十字镐、铁铲,先( )开一条水沟,把杂草和腐烂树叶上的污水( )出去,当积聚在地面的污水排光以后,小沼泽的沙土地下( )处一股( )的泉水。孩子们高兴( )了 。他们从远处( )来石块,把沼泽( )成了一个整齐的泉井。

  2、朗读课文其因部分,读出他们的快乐的心情。

  四、速读后三部分,读后质疑。

  五、积累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幸福”, 谁来读一读这个词? 当你读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事?那好,我们就一起带着快乐的语气读一读这个词吧。板书“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节课让我们追寻着三个孩子的足迹,到三个孩子所做的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一起去领悟幸福的含义。

  二、出示阅读导航,引领学生自学。

  1.默读1-5自然段。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

  2.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同座合作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

  十年后:

  3.读20—28自然段,三个孩子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又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读后小组交流预习卡。(表格)

  4.自由朗读29-33自然段,结合三个青年的领悟说说幸福在哪里?

  三、汇报交流,感悟文章重点。

  我们的寻找就从孩子们挖的那眼泉井开始吧。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十年前的森林。

  交流问题一: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一组表示叙述顺序的词语,把三个孩子砌井的经过说一说吗?

  交流问题二:(1)朗读孩子们说的话,“我们把它弄干净了,就是供大家喝的”,领会其中的意思。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兴奋)

  (2)出示智慧女儿的话。(小黑板出示)

  “你们做了一件好事,我非常感谢你们!并代表森林,代表森林里的动物,代表森林里飞翔的小鸟,代表生长在这里的花草和其他有益的植物感谢你们。祝你们健康和长寿!再见,祝你们幸福……”

  从“代表……代表……代表……代表……”中你体会到什么?智慧女儿是这么说的,你会怎么对牧童说呢?请用四个代表说一句话。

  交流问题三:三个孩子从这口井旁出发,去寻找幸福了。交流:

  1我到了城里,上了学校,勤奋努力,当了医生。

  当我把饱受痛苦的病人治好,当他们恢复健康时,我就感到了幸福

  想象病人会怎样饱受痛苦?第一个孩子把饱受痛苦的病人治好,病人会怎样感谢他?他心里会怎样想?

  2我没有拒绝任何工作。在铁路上做过工,在轮船上做过服务员,我当过消防队员,当过养花工。

  我的劳动对人类有益时,我就感到了幸福。

  第二个孩子做的工作都是怎样对人类有益的?

  3我耕田种地,地里长出了粮食。

  我看到我的劳动没有徒劳,我也就感到了幸福。

  想象第三个孩子是怎样在四季里面劳动的?现在就是秋天,你就是第三个孩子,你在秋天的原野上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指导朗读三组句子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呢?(分角色朗读)

  人称转述练习------

  请你继续梳理下表,向别人介绍一下三个孩子在十年间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交流问题四:把智慧女儿说的话划下来。领悟什么意思?(领会,理解)分角色朗读。板书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幸福在哪里

  人物

  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

  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领悟

  孩子们

  清理泉眼,砌了一口泉井

  我们的劳动虽然不伟大,但是带来多大的好处呀!

  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第一个孩子

  他到了城里,上了学校,勤奋努力,当了医生

  当他把饱受痛苦的病人治好,当他们恢复健康时,他就感到了幸福

  第二个孩子

  他没有拒绝任何工作。在铁路上做过工,在轮船上做过服务员,他当过消防队员,当过养花工。

  他的劳动对人类有益时,他就感到了幸福

  第三个孩子

  他耕田种地,地里长出了粮食。

  他看到他的劳动没有徒劳,他也就感到了幸福。

  四、阅读拓展,读写结合。

  学当编剧,改写剧本:

  这篇童话故事非常优美,老师想把它排成课本剧,下面请同学们当小编剧,就把它改写成剧本,看哪位同学的剧本能被采用。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我们先共同改写十年前这部分剧本。老师这里提供半成文,请同学们补白。之后请同学们自己创编第三幕和第四幕剧本。(学生改写剧本,放轻柔的音乐)

  五、拓展交流,情感延伸。

  1、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联系亲身经历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2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课下学习。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对幸福有了自己的看法。幸福有时候很简单,就是在对人类有益的劳动中,不同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回家后调查一下爸爸妈妈眼中的幸福是什么?最后让我们在《幸福在哪里》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板书设计:

  幸福在哪里 领悟

  幸 在清理喷泉、砌石中 幸福要靠劳动

  在做医生使病人康复中 在对人类

  福 在做对别人有用的事中 有益 的劳动中

  在耕作养活许多人中

《幸福在哪里》教学实录 篇15

  教材分析

  《幸福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写三个牧童把一口喷泉挖成一口泉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然后通过各自的寻找、实践。十年后,明白了幸福在哪里的真谛,告诉我们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幸福”的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感受幸福。

  过程与方法 (学导式教学法)

  1、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合作学习,进行质疑。

  3、通过交流理解幸福。

  4、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理解幸福。

  5、通过谈幸福,深化对幸福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劳动,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重难点:

  感悟幸福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拓展阅读材料。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时 二课时

  板书设计

  幸福在哪里

  幸   在清理喷泉、砌石中    幸福要靠劳动,

  在做医生使病人康复中   在对人类

  福    在做对别人有用的事中   有益 的活动中

  在耕作养活许多人中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审题入手,设疑激趣。

  1、板书“幸福”,什么是幸福?你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板书“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文。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把不能解决的词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教师重点提示学生要结合上下文解决好“领悟”一词。

  四、入情入境,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一)课文的前19个自然段向我们展示了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指导学生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语言、动作、神情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中领悟幸福在哪里。

  1、自读这部分内容:

  读懂了什么?把读不懂的地方用笔画出来。

  2、重点研读三个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

  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

  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愉快,高兴极了,心满意足)

  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浑浊的泉水变成了清洁透明、清澈的、如同镜子一般的泉水)

  3、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朗读孩子们说的话“我们把它弄干净了,就是供大家喝的”,领会其中的意思。

  4、回归整体,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中,领悟到幸福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写下来。

  3.收集有关劳动和幸福的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大家上一节课学习了课文,自学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幸福在哪里”

  课件出示提问: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三个小孩清理喷泉砌石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3.由清理喷泉引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幸福在哪里)

  4。那么幸福究竟在哪里呢?十年后三个牧童知道了吗?

  二、   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下面我请同学来快速再读课文,读后回答提出的问题。再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1、学生交流后回答问题。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并板书;“幸福在哪里”三个牧童用了多长时间去寻找?(生交流)他们各自都知道了吗?是怎样的呢?

  3、交流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4、教师小结:课文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智慧姑娘的引导下,经过自身的劳动实践,找到了幸福,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义(板书):幸福要靠劳动,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三、拓展交流,情感延伸。

  1、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联系亲身经历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结合拓展阅读材料说)

  2学生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谈感受。

  教师举例:(课件出示)“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马克思”

  “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只有在对美好事物的自觉追求中,才有真正的幸福。----高尔基

  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 徐特立

  幸福是一个美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 屠格涅夫

  只有整个人类的幸福才是你的幸福。 —— 狄慈根

  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这是多麽壮丽的事业,这个目的有多麽伟大! —— 圣西门

  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 —— 左拉

  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 —— 穆尼尔·纳素夫

  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新的人更加幸福。 —— 拉美特利

  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 —— 巴尔德斯

  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 —— 爱因斯坦

  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 马克思

  即使自己变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伙伴们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 —— 吴运铎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 —— 欧文

  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 鲁迅

  牛吃草,马吃料,牛的享受最少,出力最大,所以还是当一头黄牛最好。我甘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 王进喜

  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啊,多麽幸福的时刻啊!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麽幸福啊! —— 贝多芬

  创造,或者酝酿未来的创造。这是一种必要性:幸福只能存在于这种必要性得到满足的时候。 —— 罗曼·罗兰

  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 —— 森村诚一

  好的字眼,提及幸福,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可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无形中激起了学生读书找寻答案的兴趣。

  《一块烫石头》是俄国的盖达尔写的,主要内容是:有一个老头,靠看果园生活,一天,一个小孩想偷苹果,结果被刺伤了,老头可怜他就放了他,小孩很高兴,小孩看到一块烫石头,上面写着,能返老还童,小孩想报答老头,就把石头那给老头。老头说:我不要还童,做人就要光明正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时间不能倒流,要靠劳动活下去。

《幸福在哪里》教学实录 篇16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合作交流、拓展、多元的品味幸福。

  3、引导学生从身边发现幸福、感受幸福。

  教学重难点

  感悟幸福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

  学情分析  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扫除了字词障碍,为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准备。

  教学理念采用学导式教学法,合作探究完成学习目标,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表自己的感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充分地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游戏 1、共唱《幸福拍手歌》。愉快地唱歌。活跃气氛;

  拉近师生关系;

  为新授做准备。 2、引导学生说幸福。说说对幸福的理解。

  1、过渡语简介作者。

  2、检查预习。

  3、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回顾旧知

  明确目标

  1、快速浏览文章。

  2、结合课前预习,说说读书所得。

  3、自读教学目标。

  复习旧知利于新授。

  明确目标,使教学有的放矢。

  紧扣主题 自读自悟

  8-10分 1、 课件出示导学提纲。

  2、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读、思、问、议、评)

  3、 巡视指导(关注学困生)。 1、学生仔细审题开始自学。

  2、自主研读文本,疑难之处可以请教小组成员。 从读中悟,提高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给学生创造读书与感悟的空间。

  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关注学困生。

  汇报交流当堂训练

  15分 引导解决问题:

  1、随即指导朗读。

  2、随机穿插仿说与转述句的训练。

  3、引导想象并做点评。

  4、课件出示《幸福在哪里》歌词及配乐。

  (明白幸福在哪里) 学生汇报读书心得:

  1、汇报泉水的变化及原因,并说说孩子们的心情(朗读相关的句子)。

  2、学生齐读智慧女儿的感谢语,并仿说:“我代表…….代表…代表…..”。

  3、分角色读三个青年的对话,并做转述句的练习。

  4、自由畅想三个青年的身上曾经发生的感人事件(医生与病人;工人工作时;农民在秋天的田野上看到的……)。

  5、学生自主评价。

  6、学生欣赏。

  引导学生体味语言之美。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加强语文学习的基础性,工具性。

  语文教学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呼应开课教学目标。

  联系生活 多元拓展

  6分

  课件出示对幸福的不同理解。(明白幸福是什么)

  1、学生仿写小诗

  2、成果展示 语文课堂走向生活,重在应用。

  注重对优等生的拔高训练。

  课堂总结

  2分 、师小结 ,点明主题。 谈收获说疑惑(大胆发言….)。 呼应开课教学目标;争取做到堂堂清。

  作业超市

  1

  课件出示四份作业。

  学生选作,小组合作完成。 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学生语文能力得到发展。

  板书设计 十年前清理泉井

  幸福在哪里 十年中 从事不同工作 有益的劳动中

  十年后相遇领悟

  教学随笔: 幸福在哪里?好多人认为没有幸福,却不知幸福已从他指缝间悄悄地滑落。老师们,朋友们,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或许我不能给你说清楚,但我知道它或许就在你深爱着的事业里,在你的执着里,追求中……最后,我想借助这节课,祝愿在坐所有的人可以用心感受到幸福、珍惜幸福,一生幸福!

  课后反思:

《幸福在哪里》教学实录 篇17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小诗

  幸福是什么?我常常想……

  我问森林,

  森林说:“幸福就是不再听到树木被砍伐的声音。”

  我问小草,

  小草说:“幸福就是为大自然增添一抹绿意。”

  我问蚂蚁,

  蚂蚁说: “幸福就是搬到一块大糖果。”

  我问妈妈,

  妈妈说: “幸福就是我们一家人永不分离。”

  我问同学,

  同学说:“幸福就是结交一个好朋友。”

  ……

  2、问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是幸福?

  3、介绍作者

  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保加利亚著名作家埃林彼林,从1909年开始,近40年的时间里,他为儿童写了许多书,由童话、寓言、短篇小说。他为孩子们创造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那他认为什么是幸福,真正的幸福又在哪里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童话故事《幸福在哪里》,一起去寻找答案好吗?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重点字掌握情况:“畜、辫”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那我们就按时间顺序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十年前一部分,十年后一部分

  5、各部分主要讲什么?

  三、入情入境,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一)、学习第一部分,质疑,解疑重点研读三个牧童挖泉井的段落(4-5自然段)

  1、对于第一部分你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要砌泉井,怎样砌的,结果如何)

  2、分角色朗读

  (介绍提示语,1、一个孩子说:“我们来把泉水弄干 净好吗?”(前)2、“孩子们,你们好!”她说,“我可以喝你们泉井里的水吗?”3、“好,就这么办!”他的两个朋友愉快地响应了。(后)4、“我就留在村子里,我认为幸福就在这里。”(无)在课文第一部分找出对话的提示语都属于以上哪种情况)

  过渡: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领之下要去寻找幸福,那他们找没找到幸福呢?下面让我们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思考:三个孩子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在书上作批注。(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2、三个牧童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此时此刻,他们该有多么骄傲、自豪,下面让我们再来自豪的读读他们说的话。

  3、介绍劳动者资料

  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默默无闻却为社会为人类做着有益劳动的人,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谁愿意和同学们分享你的资料?

  4、在生活中,你做过哪些事情会有幸福的感受呢?生汇报,

  老师小结:我都听到了,你们的话已经证实:你们领悟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好,就让我们大声地对那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人们说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对那些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人们说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对那些想寻找幸福却又迷失方向的人们说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5、(课件出示风景图片)这些风景迷人吗,也学十年前三个牧童的无心插柳会使那片森林变得比这来要漂亮。出示第20自然段,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四、教师小结

  课文中三个牧童通过劳动寻找到了幸福,领略了幸福是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做对人类有益的事情。是啊,只要我们肯于付出,就一定会拥有幸福。这时,你可能会问,怎样才能长久的拥有幸福?让我来告诉你,只要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件小事,珍惜身边所有的人,给予别人帮助,自己感到快乐,你就能长久的拥有幸福。

  五、仿写课前出示的小诗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想你对幸福一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课前老师带来的那首小诗,请你试着仿写几句,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记录下来,好吗?

  同学们写的真好,那现在就让我给你们的小诗加个结尾:哦,我终于明白了,幸福就是——他人幸福,我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