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022-11-08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篇1

  教学内容:                               课本p29页例3,练习六1~3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2、  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3、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例3主题图。(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全班汇报。【设计意图】: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二、探索学习1、  教学例3(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2、出示课题板书:解决问题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三、拓展应用1、  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2、  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3、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教师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篇2

  【教学内容】P31  例4       P32  练习七   (1)—(3)题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学生掌握用除、乘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乘、除两步运算的方法。

  2、理解数量关系。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例4主题图

  【教学过程 】

  1、创设情境。

  出示例4。

  儿童商店情景图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指名)

  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2、合作探究。

  小明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

  小红问:“你应付多少钱?”

  要求应付多少钱怎样来计算?小组讨论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列式计算:12÷3 =4(元)

  4×5 =20(元)

  做一做:

  请学生说图意

  每6盆花可以摆一个图案,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说给别的小朋友听听,然后独立写出来。

  二、巩固练习

  1题:出示矿泉水图

  指名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计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题:说图意、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3题:气球图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总结。

  【板书设计 】

  12÷3=4(元) 4×5=20(元)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篇3

  【教学内容】  P29 例3        P30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具准备:   情景图、卡片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在课间喜欢玩的一些游戏。当学生涉及到有关“平均分”的游戏时,老师要注意强调,引起学生注意,同时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师:昨天老师在操场上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在做游戏,数了数,共有15人,(板书:15人做游戏。)我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出示图片:3组跳圆圈舞的同学,每组有5人。)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2.解决问题

  师: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5÷3=5(人) 15÷5=3(组)

  师:要求平均每组有几人,就要用15÷3来计算,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学生讲述理由)你能说出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如没写出单位名称,教师要引导写出)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2)。

  3.补充条件,解决问题

  师:如果又来了3个小朋友,(板书:又来了3个小朋友。)每组应有几人?

  学生汇报。

  [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探究,同时使学生熟悉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三、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

  四、质疑问难:

  师:今天学习的知识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教师也可补充提问:15人做游戏,可以平均分成4组吗?为什么?如果又来了2人,怎么办?让学生思考。]

  五、课堂练习:

  第29页“做一做”

  1.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提出用除法计算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1)题:出示做风车图,请学生说一说图意。个风车,5个同学,平均每人做几个?

  列式计算:30÷5=6(个)

  (2)题:请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

  有18棵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

  (3)题:出示画片图

  请学生说一说图意,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再解答。

  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

  解决问题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15÷3=5(人) 15÷5=3(组)

  18÷3=6(人) 18÷6=3(组)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篇4

  第九课时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29页例3,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3主题图。

  (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篇5

  课本p29页例3,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 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3主题图。

  (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二、探索学习

  1、 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 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