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验算 教案

2023-07-29

除法的验算 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2、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三、教学难点:

  较快地进行试商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展标

  二、组织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840÷70 27×4 960÷4 36×5

  24×3 720÷60 18×5 320÷20

  650÷50 46×2 42÷3 25×7

  2、( )里最大能填几?

  46× ( )<378 74× ( ) <310

  27 × ( )<132 69× ( ) <512

  83 × ( )<442 35× ( ) <284

  (1)你是怎样想的?

  (二)强化练习

  1、计算

  992÷16 8457÷51 6216÷28

  315÷45 1472÷32 2298÷39

  (1)学生独立计算

  (2)指名板演

  (3)集体评议,校正。

  2、分组练习

  133 1846

  171 ÷19 2132

  684 3528 ÷26

  228 8086

  提问:若两位数除三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若三位数除四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三)综合练习

  1、判断

  9 46 212

  42)431 28)1288 34)8208

  378 112 68

  53 168 40

  168 34

  0 68

  68

  2、想一想;

  ( )÷34= 48……26

  ( )÷29= 51……14

  三、全课

  1、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知识?

  2、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除法的验算 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2、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三、教学难点:

  较快地进行试商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展标

  二、组织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840÷70 27×4 960÷4 36×5

  24×3 720÷60 18×5 320÷20

  650÷50 46×2 42÷3 25×7

  2、( )里最大能填几?

  46× ( )<378 74× ( ) <310

  27 × ( )<132 69× ( ) <512

  83 × ( )<442 35× ( ) <284

  (1)你是怎样想的?

  (二)强化练习

  1、计算

  992÷16 8457÷51 6216÷28

  315÷45 1472÷32 2298÷39

  (1)学生独立计算

  (2)指名板演

  (3)集体评议,校正。

  2、分组练习

  133 1846

  171 ÷19 2132

  684 3528 ÷26

  228 8086

  提问:若两位数除三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若三位数除四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三)综合练习

  1、判断

  9 46 212

  42)431 28)1288 34)8208

  378 112 68

  53 168 40

  168 34

  0 68

  68

  2、想一想;

  ( )÷34= 48……26

  ( )÷29= 51……14

  三、全课

  1、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知识?

  2、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除法的验算 教案 篇3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位数除整十数除法的两种验算方法;

  2、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对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重点: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种验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商品的画片,做游戏:这里有3元一块蛋糕,

  请同学们来想一想,做一做;

  1、买这样的一块蛋糕要多少钱?买两块呢?

  2、如果我有12元钱?能买多少块?27元钱能买多少块?你是怎么想的?

  3、36元可以买多少块?

  二、新课学习

  1、一起讨论:怎么样证明36÷3=12是正确的呢?12×3=36

  2、试一试:这些除法算得对吗?9÷3=363÷3=2194÷2=47

  3、65元可以买多少块蛋糕?65÷3=21(块)......2(元)

  想一想:你能验算吗?21×3+2=65(元)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1、与同座位同学合作,互相验算。

  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3、一边说一边做第一4、5两题。

  四、教学后记:

除法的验算 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2、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三、教学难点:

  较快地进行试商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展标

  二、组织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840÷70 27×4 960÷4 36×5

  24×3 720÷60 18×5 320÷20

  650÷50 46×2 42÷3 25×7

  2、( )里最大能填几?

  46× ( )<378 74× ( ) <310

  27 × ( )<132 69× ( ) <512

  83 × ( )<442 35× ( ) <284

  (1)你是怎样想的'?

  (二)强化练习

  1、计算

  992÷16 8457÷51 6216÷28

  315÷45 1472÷32 2298÷39

  (1)学生独立计算

  (2)指名板演

  (3)集体评议,校正。

  2、分组练习

  133 1846

  171 ÷19 2132

  684 3528 ÷26

  228 8086

  提问:若两位数除三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若三位数除四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三)综合练习

  1、判断

  9 46 212

  42)431 28)1288 34)8208

  378 112 68

  53 168 40

  168 34

  0 68

  68

  2、想一想;

  ( )÷34= 48……26

  ( )÷29= 51……14

  三、全课

  1、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知识?

  2、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除法的验算 教案 篇5

  “科研兴课 优质达标”十要素教案 1. 课题 小学数学学科三年级第二单元出数十一位数的除法、课题名称:除法的验算 2. 课型 新授课 3. 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等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理解乘除法的关系,探究并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观察、讨论、尝试、归纳等活动,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体验验算的作用。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交流讨论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5.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基础上教学的。例题以计算100元可购买多少本练习本为背景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验算的的作用,利用乘除法的关系,教学用乘法验算除法,帮助学生了解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已具备了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解决本课时的内容,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已经相应地由“会不会计算”调整到“怎么计算”上来。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25页例4、做一做、练习六的1、2、4、7*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等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6.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时,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用乘法可以验算除法,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够学会。 7.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 、自主探究法、 8.教与学 教师的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寓言故事》、《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情境图及单价。 师:如果你有100元钱买同样的书,你准备买什么,最多可以买什么本? 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一下,100元最多可以买什么本《寓言故事》、和《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我们怎样来检验大家计算的对不对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25页例4的情境图。同学们,看看大屏幕,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王叔叔用100元买了20本蓝笔记本,售货员没有给他找钱。张叔叔用100元买了14本红笔记本,售货员只给他找了两元钱。他们想请同学们帮他们算算付的钱对吗? (1)蓝笔记本每本5元,王叔叔有100元,可以买多少本? a。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再计算。 b。标出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c。小组讨论:如果把商20与除数5乘起来,比较一下除法和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商除数=被除数)。 d。小组讨论验算的方法。 (2)红笔记本每本7元,张叔叔用100元,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a.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  100÷7=14(本)……2(元) b.小组讨论  (1)100、7、14、2各表示什么? (2)用14和7相乘表示什么? c:根据这种方法你可以给这题验算吗? 试试看。 谁来说一说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3.我们来看看小猴是怎样验算的(出示课件)  4.师:通过同学们刚才做出来的多种方法,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5.练习验证---课件出示 现在请同学们验算下面的除法计算的是否正确。  213÷3=71       431÷7=63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用课件展示计算的结果。 小结:除法验算的方法是什么?   商除数 + 余数 = 被除数 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 1.根据第一个式子,直接写出第二个式子的得数 375÷5=75         755=( ) 156÷8=19……4    198+4=( ) 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54÷8=    209÷3=    856÷7= 3.有5张标有数字的卡片,小明、小红2人分别取了其中的两张用上面的数做除法。432、7、189、6、301 ,小明商是72,小红商是43,他们各拿了哪两张?剩下的是哪一张? 4.算算看蝴蝶遮住的商是几? 445÷5=    882÷2=    522÷9= 490÷5=     822÷6=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进行除法验算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情景思考问题。   学生试做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题意并在小组内将自己的想法讨论交流。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再计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验算的方法       生计算         生总结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生练习                           生独立计算                         师生共同小结 9.反馈 首先通过三组口算题和一组笔算题使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复习沟通,建立与新知识间的联系,引出课题。当学生知道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师重点强调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 通过观察、计算、验证,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培养了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在练习的设计上,注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板书设计     除法的验算 100÷7=14(本)……2(元)            100÷5=20(本) 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除法的验算 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验算方法的过程,会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2、 在解决问题、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

  3、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口算练习:

  30÷3 80÷4 96÷3 48÷4 5×9+3

  36÷3 26÷2 87÷4 56÷5 4×20+2

  师:如果我们能又对又快地完成这些口算题,小林和小芳就会邀请大家一起去逛商场,怎么样?抓紧时间开始吧!

  二、探求新知、掌握算理:

  1、出示情境图画,获取数学信息:

  问:小林和小芳带大家到哪里去呀?从食品柜台上,你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2、探索验算方法,体会验算过程:

  (1)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①蛋糕香喷喷的可好吃了,小林带了36元钱,他可以买多少块蛋糕呢?大家能帮他算一算吗?(学生独立练习)

  指名交流:36÷3=12(块)

  ②你们认为自己算出的结果正确吗?有什么方法验证?

  预设:A 可以再算一遍;

  B 可以用乘法来算。

  ③用乘法怎么来验证呢?请大家先试一试。(指名板演)

  ④根据学生的板演情况指导学生写出乘法验算的竖式。

  在乘法验算的竖式中12、3、36分别表示什么?

  1 2

  × 3

  3 6

  ⑤小结:请学生说说验算的方法。

  (2)有余数的除法验算:

  ①小芳也喜欢吃蛋糕,她有65元钱,可以买多少块呢?还剩多少元?你会算吗?请你试着做一做。

  指名交流:65÷3=21(块)……2(元)

  ②这个结果算得对吗?怎么知道?

  刚才一题是怎样验算的?还用这个方法验算行不行?先独立尝试,再同桌讨论。

  指名交流。

  预设:A 每块3元,21块是63元,再加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

  B 2 1

  × 3

  6 3

  + 2

  6 5

  ③仔细观察这两种验算方法,有没有发现什么?请学生说出验算竖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④小结:请学生说说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

  (3)比较总结、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问:没有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在验算时有什么不同?

  总结:在对除法进行验算时,一般用商乘除数,如果有余数,还要再加上余数,最后看看得数和被除数是否相等。

  (4)拓展:

  如果你有65元钱,你想买什么?能买多少呢?先自己算一算,再用今天所学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

  同桌交流。

  三、巩固练习、综合运用:

  1、基础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看看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验算的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他们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综合运用: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

  ①仔细读题,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你能独立解决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自备本上。

  ③集体交流。问:为什么最多只能装11辆车?

  ④哪些同学已经自觉地验算过答案了?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可以形成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题:

  ①认真读题,说说题中什么叫单打?与之相应的双打又是怎么一回事?

  ②如果都参加单打,可以分成几组?学生独立列式,组织交流。

  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然后交流。

  (3)我们班有48个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如果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如果每5人一组呢?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四、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在计算除法时,如何知道做得对不对?如何进行验算呢?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经常进行验算,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作业:

  1、完成书P4想想做做的第2题。

  2、补充作业:

  (1)每辆汽车能装3吨货物,65吨货物最少要几辆汽车才能装完?

  (2)搭一个正方形要4根小棒,47根小棒最多可以搭几个这样的正方形?

除法的验算 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争当小老师。

  1、出示书25页例4的情境图。

  他们算得对吗?你能帮他们算算付的钱对吗?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的?

  2、学生汇报

  3、谈话导入:通过同学们刚才做出来的多种方法,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结果等于被除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出示548

  2、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3、小结: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三、实践应用

  1、学生单独完成书25页做一做剩余两题。

  2、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错误进行讲解

  3、小结:除法验算的方法是什么?(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完成书26页第1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除法的验算 教学设计

  共15课时 总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熟练验算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除法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下面各题,并且进行验算。

  1482 6764 7917

  2498 3435 5143

  2、按要求把下列数正确的填入圈内

  90 72 585 120 267 78

  被2除余数为0的 被3除余数为0的 被5除余数为0的

  3、在□内填上正确的数

  293=90-□ 123=□3 □+63=254 1503=□2

  4、经过刚才的练习,现在我们来个比赛(P27 5)

  校对答案

  二、综合练习

  1、P26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2、P26第4题:读题思考,小组讨论,看看谁的方法好

  3、P27第6题:请你帮帮王叔叔解决以下问题

  三、分层作业

  1、P 27第7题(成绩好的学生做)

  2、找出相同的除数

  61□=□5

  68□=□5

  75□=□5

  3、找出相同的被除数

  □4=□3

  □5=□3

  □6=□3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除法的验算 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20题(略)。

  2.18÷6=27÷9=8×8=56÷8=

  ( )×6=18( )×9=27( )÷8=8( )×8=56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乘数

  二、新授

  1、教师谈话引入。

  2.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是怎样的?

  3、出示例4。抽学生分析题意。然后自己列式。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再问:你们怎样验证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学生说,教师板书。

  5.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2=9898÷7=14

  3.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除法的验算 教案 篇9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101-102页的例4、做一做及练一练。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验算。

  三、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五、教学材料:

  口算卡片。

  六、教学途径: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

  导入

  教学

  新授

  1、口算。

  30÷445÷873÷9

  7×4+25×8+58×9+1

  2、你能发现每组上下两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3、想想,有余数的除法,你能不能也找一种方法进行验算?

  4、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验算”。

  1、出示想一想。

  (1)出示75÷4=18×4+3=

  (2)请同学们列竖式解答,用什么方法可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算得对不对?

  (3)板书: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2、教学例4。

  1、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回答。

  2、指名回答。

  3、四人小组讨论。

  4、板书课题。

  1、出示题目。

  3、学生列式解答。

  4、教师板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

  新授

  巩固

  练习

  课堂

  作业

  a)出示例4。

  b)请1个学生读题。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要怎样解答?

  c)请同学们在课堂作业本上列式计算,并写竖式。

  d)你会验算吗?请在本子上列式。2个学生上台板演。

  e)谁能说一说,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怎么验算?

  5、练一练的第2题,请同学们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表格图。

  请同学们在表格中填空,集体订正。

  2、文字题。

  a)学生自己读题。

  b)根据题意,学生列式解答。

  3、聪明题。

  ÷6=12......5

  ÷4=23......2

  教师提问:要求出被除数,应该怎么想?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解答,教师批改。

  1、1个学生读题。

  2、学生列竖式计算。

  3、学生验算,2个学生上台板演。

  4、指名回答。

  5、学生独立完成。

  1、学生在表格中填空。

  2、学生读题。

  3、列式解答。

  4、教师提示,学生思考。

  5、教师板书。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七、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

  例4:农贸公司有农药98千克,每8千克装一装。

  这些农药能装多少袋,还剩多少千克?

  98÷8=12(袋)......2(千克)

  12验算12

  8)98×8

  896

  18+2

  1698

  2

  答:这些农药能装12袋,还剩2千克。

  八、课后:

除法的验算 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5页例4。

  教材分析:

  例4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关于除法的验算,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一个是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一个是有余数的除法验算。课标教材简化了教学的步骤,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教材为了让学生在现实中感受验算的作用,创设了买红、蓝笔记本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还可以将题中数据100元换成120元或150元,让学生根据自选数据进行计算和验算。

  教学目标

  1、利用乘、除法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及计算能力。

  2、会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用乘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得出验算方法。

  教学关键:

  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教学方法:

  除法验算的基础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课始可以出示类似的题组,让学生观察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然后得出“商×除数=被除数”。在这之后出示例4,让学生通过画面收集信息,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你用什么方法验证的?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反馈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有余数除法的验算上,对有余数除法学生验算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即14×7=98、14×7+2=100,此时我们应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明白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搞清“用100元人民币买7元一本的笔记本,可以买14本,还多2元,应找回2元”如何用算式表述,有余数算式的每个部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都能与具体情境的实际意义对应,这样验算时,学生才能真正明白7×14的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再加上2应该等于100,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设计思路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与成果。为此,教学是我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既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的结论,教师不教。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考虑到以下三点:

  1、创设情境,感受验算的作用。

  2、提供足够的探究空间。

  3、利用情境充分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新课以后还应引导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加以概括,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指出:今后做除法题时,凡是题目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是除法的验算,除法的验算是在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不仅要让学生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而且通过情景的创设及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意识和习惯。

  对于学生的验算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我在以往的教学中采用的是“要求”或“命令”式的被动方式,学生往往产生不了验算的心理需要,体验不到验算所带来的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进一步让学生体验验算的意义和功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然而然的学会验算,体会验算的实际意义,真正理解并掌握除法的验算。

  由于除法计算的结果可能有余数,也可能没有余数,所以除法的验算相应地也有两种情况。本课教材分两段:第一段教学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第二段教学有余数除法的验算。而由于叔叔的除法的验算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除法验算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看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用100元买7元的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买5元的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学生算出得数后,我接着以:“你怎样才能知道你算的结果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验证?”的话题引起学生探究验算方法的欲望。验算的方法,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但学生都能很快地想到用商乘除数这一方法进行验算,因为学生对乘除法的关系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将新旧知识相联系。但是对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验算呢?对学生来书有点困难,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探索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出现了多种验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个别学生能进行口头检验,但用竖式进行验算很不够理解,对验算的意义和方法还不明确,总忘了加上余数,虽然商乘除数的结果非常明显与被除数不一致,但他们也认为自己进行了验算,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任务的进行除法的验算。我让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过程中明确: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

除法的验算 教案 篇11

  本节课探究的是除法的验算方法。因为到此为止三年级学生还没有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以概括,所以只是通过真实具体的情境计算得出: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从而说明,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接着应用这个知识。教学时通过例4情境图分别研究了没有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首先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图: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感受验算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自己的计算进行验算。引出课题。其次,教学时给足学生探索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教师重点强调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

  练习的设计,注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时通过多层分散练习加深对除法验算方法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除法验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学习除法的作用,在练习中感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教案设计了三个层次:

  ①通过真实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除法验算的方法,感受除法验算方法的实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除法验算的方法。

  ②通过操作,总结出了验算的方法。重点突出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③通过多形式的训练,巩固了所学的`验算方法。

  这三个层次,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并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利用乘法进行除法验算的道理,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除法的验算》教案

  教学内容:除法的验算(教科书第25页的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通过观察、计算、验证,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

  教学时间:20xx年9月21日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开学了老师请小明和小东去文具店购买文具。(出示例题中的情境图)你们能帮助他俩解决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出示对话的情景)

  明明:老师给我100元钱,可以买多少本蓝笔记本?”

  指名列式计算(板书):100÷5 =20(本)

除法的验算 教案 篇12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想

  本节课探究的是除法的验算方法。因为到此为止三年级学生还没有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以概括,所以只是通过真实具体的情境计算得出: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从而说明,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接着应用这个知识。教学时通过例4情境图分别研究了没有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首先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图: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感受验算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自己的计算进行验算。引出课题。其次,教学时给足学生探索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教师重点强调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

  练习的设计,注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时通过多层分散练习加深对除法验算方法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除法验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学习除法的作用,在练习中感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教案设计了三个层次:

  ①通过真实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除法验算的方法,感受除法验算方法的实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除法验算的方法。

  ②通过操作,总结出了验算的方法。重点突出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③通过多形式的训练,巩固了所学的验算方法。

  这三个层次,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并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利用乘法进行除法验算的道理,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除法的验算》教案

  教学内容:除法的验算(教科书第25页的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通过观察、计算、验证,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反思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

  教学时间:2007年3月21日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开学了老师请小明和小东去文具店购买文具。(出示例题中的情境图)你们能帮助他俩解决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出示对话的情景)

  明明:老师给我100元钱,可以买多少本蓝笔记本?”

  指名列式计算(板书):100÷5 =20(本)

  谈话:他算得对吗?(对)20 × 5=100

  师:20、5、100各表示什么?

  生:20本5元本的蓝色笔记本刚好100元。所以他算对了。

  师:说明 20 × 5=100是除法算式100÷5 =20的验算。

  师: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怎样验算除法算式中的商是否正确?小组讨论。

  学生验算的方法可能会用乘法验算,也可能用除法再算一遍。

  把用乘法验算的方法板演在黑板上。

  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继续出示小朋友对话的情景)

  小东:老师给我100元“我想买红色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学生列式:100÷7=14(本)……2(元),100元可以买14本,还剩2元。,,l板书:100÷7=14(本)……2(元)]

  谈话:这位同学算得对不对呢?请你根据已有的经验帮她验算他算得是否正确?先独立思考,想好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办法。

  指名回答。学生的验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每本7元,14本是98元,再加上剩下的2元,正好是100元。

  用竖式验算:

  1 4

  × 7

  9 8

  + 2

  1 0 0

  让用这种方法验算的学生板演。

  第2种: 1 4

  × 7

  9 8

  第3种:100-2=14×7

  在小组里说一说:14×7十2=100(元)表示什么意思?计算结果是100元这说明了什么?

  14、7、2、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

  问: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

  (4)问:第二种验算方法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除数?结果不等于被除数,能说明计算正确吗?要想使结果等于被除数,应该怎样办?(小组讨论)

  (5)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小组讨论)

  明确:因为100里面不是正好有14个7,而是比14个7多2,所以14个7多2就是14×7+2,结果就是100,等于被除数。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呢?

  得出: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三、提升经验,归纳方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活动,你能说说除法的验算方法吗?

  得出结论: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如果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如果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

  四、实践运用,加深理解

  1.第2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

  提问: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在班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并回答:你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算得对吗?

  3、小机灵看同学们学得这么好,也想出几题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吗?

  (1)口答:

  1、用和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 )×( )+( )

  3、一个数除以7得8,求这个数是多少,列式是(    )

  4、一个数除以5、商是是6、余数是2、这个数是(  )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a、验算有余数除法,只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就可以了。 ( )

  b、一个数除以5、商是20,余数是6。       ( )

  c、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  )

  4、课后练习第四题:一题多解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除法验算”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以后做习题时,凡是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应用口算或在草稿上用笔算进行验算,这样发现错误才能及时改正,保证计算正确。

  板书设计

  除法的验算

  例4:100元可以买几本蓝色的练习薄?

  100÷5=20

  5×20=100

  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例4:100元可以买几本红色的练习薄?还剩几元?

  100÷7=14……2

  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结果等于被除数。

  《除法验算》的教学反思

  除法的验算是使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凡是题中有要求验算的,一定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应该用口算或在草稿上用笔算进行验算。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验算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判断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发现错误的及时纠正,以减少计算错误。教学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时,验算在将商和除数相乘后还要将余数加上。

  这一节课,我开始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解决问题中感受验算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除法验算的兴趣:

  使学生知道学习除法验算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来导入新课。教学例题4时,我先创设让小明帮老师购买笔记本的情境,引导学生列出100÷5=20(本),他算得对吗?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说明他的计算是正确的?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活动概括出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教学时要求学生把例4这道题的竖式列出来,按照除法的法则一步一步地计算,在教学的过程中,对题中要求验算的除法算式做了统一的要求:在除法竖式的右边写出相应的乘法竖式.对于题中没要求的除法算式的验算,则想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教到有余数的除法,100元可以买几本红色的笔记本?100÷7 = 14……2,像这样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验算呢?给足学生探索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出现了多种验算有余除法的方法,如1、14×7+2=100 2、100-2=14×7,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过程中明确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

  练习的设计,注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时通过多层分散练习加深对除法验算方法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除法验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学习除法的作用,在练习中感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和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通过练习进一步比较得出有余数除法与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全面的掌握和运用除法的验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评析《除法的验算》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是体现在对问题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不然,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本节课教师在教学有“有余除法的验算”时较好地体现了教师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几个方面:

  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回答要求是对果进行检验。教学时教师通过真实具体的情境计算得出: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从而说明,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在日常教学中做好示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多问几次你有什么方法证明你的结论?而不只是大家来告诉他结论的正确与否,对大家和书本提供的结论都要有验证的习惯,这种习惯长期坚持就会成为师生不自觉的行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验证,作业的改错,学习中对学生问题的处理,都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质疑,有时还辅之以激励措施,老师平时坚持不懈,学生的习惯一定可以养成。

  针对开放性问题以及新知识的解答检验要求要人人过关,根据学生作业及时进行巩固。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相信学生对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的多样化。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老师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除法的商是否正确?方法多样确实可行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成的养成。其次,教师在教学中,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题的必要条件,能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本节课教师本着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实际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确解题过程检验的重要性,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除法的验算 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例6、例7,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提高学生笔算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和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比较、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笔算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和计算能力。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根据下列乘法算式写除法算式。

  8×3=242×9=187×6=42

  学生口答。思考:乘法里的积到除法里是什么数?

  提出:从这里看出,在相应的乘、除法算式里,乘法里的.积就是除法里的被除数。

  2.计算下列每组题的得数。

  18÷3=48÷2=

  6×3=24×2=

  (1)学生口答。

  (2)让学生看每组算式。

  提问:乘法算式里相乘的两个数是除法算式里的哪两个数?相乘的积和除法算式里哪个数相同?

  想一想:商与除数相乘,结果等于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结论。

  3.提问:既然商与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那么在计算了一道除法后,要检查算得对不对,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呢?

  说明验算除法的方法。(出示小黑板:验算除法,用商和除数相乘)

  二、教学新课

  1.这节课,就用商和除数相乘,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这种方法,来进行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2.教学例6。

  (1)这道题大家会算吗?请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同时指名1人板演)

  (2)要检查算出的商47对不对,应该怎样验算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竖式×6,一起算出得数282。

  根据验算的结果,除法算得对不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强调看乘法的结果是不是等于原来的被除数。等于被除数,就说明除法做对了)

  横式上的得数应该写多少?(板书横式得数,并强调在验算正确之后,要写除法里的商)

  3.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前两题。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道题,要求验算。

  (2)集体订正。先看除法计算,再提问学生是怎样验算的,检查验算过程。

  (3)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习,你知道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要怎样验算吗?

  说明如果题里要求验算,就要在练习本上列竖式验算;题里没有要求验算的,要自己在草稿纸上自觉验算。

  4.教学例7。

  (1)除法计算除了像上面的题正好除尽外,有时候还会有余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先用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出示小黑板: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余数)下面看例7,学习有余数除法的验算。

  (2)出示例7。

  指名1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提问:你是怎样验算的?(学生口答,老师板书验算竖式)怎样看出原来的除法是对的?

  思考:这道题商是几,余数是几?根据上面验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你能验算吗?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验算。

  (4)谁再说一下,例7和例6的验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5.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后一题。

  指名1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每组一题。

  集体订正。重点看是怎样算的,再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2)谁再来说一说,有余数的除法要怎样验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二第1题前2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二第2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二第3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1题后4题,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