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蛙》教案(精选17篇)
《小青蛙》教案 篇1
活动来源:
1、养殖角的小蝌蚪都变成了小青蛙,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都兴高采烈的告诉我他们的惊人发现,与我共同分享他们的快乐。
2、在一起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兴奋的告诉我:“老师,小青蛙的脚长得真好玩,像个大叉子!”有的又说:“老师,小青蛙走路总是一蹦一跳的!”还有的说:“老师,小青蛙的叫声可真好听!”
针对幼儿对小青蛙产生的浓厚兴趣,又和孩子们一起对小青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准备进行绘画。
目标:
1、了解和掌握小青蛙的外型特征并进行绘画。
2、能够画出小青蛙的不同形态变化并丰富画面的背景。
准备:
1、范画若干。
2、在班里养殖角放一些小青蛙供幼儿欣赏。
过程:
一、感知欣赏:
1、歌曲《小青蛙你唱吧》导入。
2、仔细观察,说一说小青蛙长什么样?
3、谁来学一学小青蛙是怎样跳的?捉虫子时是什么样的?它怎样叫呀?
4、小青蛙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呢?
5、(出示范画)图片上都画了什么?小青蛙在哪里?在干什么?做了哪些动作?
二、讨论并绘画:
1、你想画几只小青蛙?它们在干什么?
2、你画小青蛙的什么地方?做了哪些动作?
三、评价:
1、请几名幼儿讲讲自己的画,其他幼儿进行评议。
2、教师提出优点及需要改正的地方。
《小青蛙》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儿歌了解青蛙的一些基本特征。
2、认识汉字:青蛙、肚皮、嘴巴、爱护、呱3、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小青蛙教案(精选16篇)
小青蛙教案 篇1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和技巧。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文章,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温暖的友情,同时,作者的创作手法高超,可引导学生体会优秀作品的表达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细节,感受青蛙与蟾蜍间温暖的友情。
2、让学生感受作者创作手法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班里你和谁是好朋友?你曾经为你的好朋友做过什么?或者好朋友为你做过什么?
今天,我们也来读一读一对好朋友——青蛙和蟾蜍的故事。(出示青蛙和蟾蜍的图片)问:你能认出谁是青蛙,谁是蟾蜍吗?
二、默读故事、体会友情
1、两个故事中,青蛙和蟾蜍分别为好朋友做了哪件事?
请两位同学分别讲述两个故事
2、这两个故事,给你什么感受,哪个细节给你感受最深?说说为什么?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再次回到文本,抓住细节体会人物形象、情感,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
3、你觉得青蛙和蟾蜍彼此为对方做的事真的很傻吗?
4、如果青蛙和蟾蜍来到你的身边,你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吗?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体会,在生活中,朋友不一定要很聪明、很优秀,待人真诚、甚至愿意为你做些看似很傻事情的人,也是可以做朋友的。)
5、你们成为好朋友了,你会以什么方式对待他们呢?
三、体会写法
两个好玩的故事,给我们介绍了两个好玩的朋友。我们再读读故事,其实作者写故事的手法也很有意思。
1、出示文字:
青蛙望望蟾蜍窗外的信箱。蜗牛还没有到。
《小青蛙》教案(通用16篇)
《小青蛙》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懂得听故事的时候要安安静静的。
2。理解新词汇:静悄悄、安安静静、又蹦又跳、一声不吭。
3。在活动中愿意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音乐:月亮
2。课件:照片—月亮,青蛙,小鱼儿。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教师:你喜欢听故事吗?最喜欢听什么故事呢?老师给你讲一个故事好吗?
二、教师整体讲述,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配乐讲故事。
2。提问:
(1)故事里有谁?
(月亮婆婆、小鱼儿、小青蛙)(出示图片)
(2)月亮婆婆在讲故事给谁听?
(小鱼儿、小青蛙)
三、分段讲述
1。小鱼儿和小青蛙它们是怎么听故事的?我们再来听一听。
2。幼儿倾听
3。提问
(1)小鱼儿是怎么听故事的?
(安安静静)幼儿学一学。
(2)小青蛙是怎么听故事的?
(又蹦又跳)对话引出,幼儿学一学
4。教师:想一想,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听故事?向谁学习?
5。教师:哟!小青蛙又蹦又跳地听故事,谁生气啦?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接着往下听。
6。教师讲述,幼儿倾听。
7。提问
(1)后来,小青蛙是怎么听故事的?(一声不吭)
(2)猜猜小青蛙会对月亮婆婆和小鱼儿说什么呀?
(3)月亮婆婆和小鱼儿出来了吗?
教师:小青蛙知道自己错了,连忙道歉,月亮婆婆继续讲故事给它们听。
四、给故事起名字
教师:这个好听的故事还没有名字呢,我们来想一想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小青蛙》教案(通用12篇)
《小青蛙》教案 篇1
教案目的:
1、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小朋友学习小青蛙跳跃动作,训练小朋友的动作协调能力
2、让小朋友都一起来参与游戏,体会游戏的快乐。
教案准备:
1、准备一个空场地,当做池塘,上面放一些荷叶等装饰图片。
2、和主题相关的背景音乐
教案流程:
1、通过一手儿歌让把小朋友带入到游戏情景中。(小蝌蚪游呀游,摇尾巴,摇摇头;小蝌蚪游呀游,摇尾巴,摇摇头。),老师引导小朋友一起做双脚跳跃的动作,然后让小朋友一起变学习青蛙叫边双脚跳。
2、把荷叶作为目的地,先跳跃过去的小朋友就坐在荷叶上等待其他小朋友。
3、让小朋友来表演下,并给与鼓励。
4、跳跃后小朋友都累了,大家坐在地上,开始一起找小虫子吃,看谁捉到的虫子最多吧。
5、最后提问大家都捉到了几只虫子?
6、最后再用开始的儿歌一起结束本次教案活动。
《小青蛙》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学习弹跳的方法,练习跳的动作。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
3、喜欢参与活动,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1、在室外选择较平整的场地,用粉笔或其他记号笔在地上画若干类似荷叶的圈。
2、运用呼啦圈作为荷叶,可以根据孩子的弹跳能力适当改变圈之间的距离。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教师编儿歌《小青蛙》“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手儿伸一伸,腿儿蹬一蹬,蹲下――找一找小虫,跳起来――吃掉它!”(活动四肢,巩固向上跳的动作。)
关于《小青蛙》教案(通用17篇)
关于《小青蛙》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儿歌了解青蛙的一些基本特征。
2、认识汉字:青蛙、肚皮、嘴巴、爱护、呱3、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荷叶、青蛙图片、青蛙头饰,版面上的装饰小物品
活动过程:
1、以谈话引入课题,初步了解青蛙的特征。
2、跟背儿歌。
3、在复述过程中提出所要认识的目的字。
4、指读儿歌(游戏:师生呼号)
5、文字搬家。
6、抢答字卡。
7、复习儿歌,结束课堂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身体得到了全面得锻炼,同时培养了幼儿大胆尝试的能力,发展了创造力此活动不仅体现了快乐体育的特点,还将生存体育蕴含于游戏中。使幼儿掌握了在不利的环境下自救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生存。
关于《小青蛙》教案 篇2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小青蛙》是一首儿歌韵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本课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以情感为基础,以识字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同时采用归类识字、字谜识字、看图识字、组词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识字,能主动识字,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并有意识地将识字教学引向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随时在生活中识字。
《小青蛙》教案(精选16篇)
《小青蛙》教案 篇1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和技巧。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文章,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温暖的友情,同时,作者的创作手法高超,可引导学生体会优秀作品的表达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细节,感受青蛙与蟾蜍间温暖的友情。
2、让学生感受作者创作手法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班里你和谁是好朋友?你曾经为你的好朋友做过什么?或者好朋友为你做过什么?
今天,我们也来读一读一对好朋友——青蛙和蟾蜍的故事。(出示青蛙和蟾蜍的图片)问:你能认出谁是青蛙,谁是蟾蜍吗?
二、默读故事、体会友情
1、两个故事中,青蛙和蟾蜍分别为好朋友做了哪件事?
请两位同学分别讲述两个故事
2、这两个故事,给你什么感受,哪个细节给你感受最深?说说为什么?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再次回到文本,抓住细节体会人物形象、情感,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
3、你觉得青蛙和蟾蜍彼此为对方做的事真的很傻吗?
4、如果青蛙和蟾蜍来到你的身边,你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吗?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体会,在生活中,朋友不一定要很聪明、很优秀,待人真诚、甚至愿意为你做些看似很傻事情的人,也是可以做朋友的。)
5、你们成为好朋友了,你会以什么方式对待他们呢?
三、体会写法
两个好玩的故事,给我们介绍了两个好玩的朋友。我们再读读故事,其实作者写故事的手法也很有意思。
1、出示文字:
青蛙望望蟾蜍窗外的信箱。蜗牛还没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