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5-04-05

最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9篇)

最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一、方向与位置

  2.学生自主完成第(2)题,然后重点交流不同的方法。

  师:同学们根据平面图上的比例尺和角度能够准确描述出物体的位置。如果给出比例尺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距离和角度,你能画出平面图吗?现在,请同学们看试一试的题和图,谁来说一说线段比例尺表示什么?

  师:看一看书上的`第4个问题,再观察一下我们画出的平面图,你认为用文字描述旗杆、大门、图书馆、水房的位置和用平面图表示,哪种方式更好,为什么?

  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6页。

  6.师生共同总结关于数对的知识。

  四、尝试练习

  1.提出“试一试”的问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数对表示的含义,再说一说方格图中纵向、横向数字表示的含义。

  2.学生尝试完成确定各点的位置。

  五、课堂练习

  1.先让学生观察图,了解座位是怎样摆放的,再找出该坐哪个座位。最后,说一说他的座位可以用哪个数对表示。

  2.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变式练习。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再由学生独立完成。

  六、知识拓展

  介绍地球仪上数对的应用。激发学生课后收集资料的兴趣。。

  让学生介绍自己在教室里的具体位置,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

最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1.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结合。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基于以上认识,教学伊始,通过观察、比较纸面同样大小的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的不同点,使学生开始关注比例尺,进而产生想了解比例尺的欲望,并以饱满的情绪进入新知的探究环节。

查看全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生活与百分数》(精选16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生活与百分数》 篇1

  一、教学内容

  应用百分数解决生活中有关促销的实际问题。(教材第12页例5)

  二、教学目标

  1.能熟练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

  2.根据不同优惠,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3.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将复杂的折扣问题转化成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和利率,并能够按折扣计算商品价格,应用成数进行农业收成等有关计算,求应纳税额以及计算利息等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必须明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下面就请同学们一一回顾一下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相关的计算公式。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课件出示)

  现价=原价×折扣;

  几成表示十分之几,即百分之几十;

  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师: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折扣、成数、税率、利率问题都可以转化为百分数问题来解决。而且,也只有转化为百分数问题,才可以更好地确定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2页例5。

  (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5)

  师:“每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点名学生回答)

  明确:在总价中取整百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查看全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导学案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备课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圆柱、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掌握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动手、大胆联想、善于分析、总结归纳的好习惯。
二、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里学习立体图形的最后阶段,知识的综合性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 比较高,因此,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圆的基础知识都是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同时,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迁移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在编写上遵循了“特征—表面—体”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逐步深入,并拓展到空心的圆柱(钢管、垫片等)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化归和类比是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教材比较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编排了较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形成。本单元在教学方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践探究,要让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规律,获取知识,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全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6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  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黑板    树形纸片    人形纸片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读数,指出下列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6     0    -8.2    +20%    -3/5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3、某日傍晚,黄山上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下2摄氏度下降了6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上的气温是(     )摄氏度。
     4、读出我国去年3月份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北京: 6℃~10℃
      长春: -5℃~11℃
      拉萨: -6℃~8℃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正负数。并能够应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出示教学例3
师:下面是4名小朋友以大树为起点,分别运动的情况:

查看全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锥的特征,会算圆的面积,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以往几次,都是按老方法进行,一开始教师就准备了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先比较它们的底面积相等,再分别量出它们的高也相等。进而由老师做实验,把圆锥装满水(或沙)往圆柱里倒,学生观察倒了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接着推导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重点强调求圆锥的体积一定要乘三分之一。一节课上下来非常轻松,非常顺利,时间也充足,作业效果也还不错。可是到了综合运用问题就出来了:忘记乘三分之一的,计算出错的,已知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求高时,直接用体积除以底面积的,出的错误五花八门。
    再上这节课时,我加强了以下几个点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教学新课时,我出示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有关,学生联系到了圆柱的体积,通过师生交流、问答、猜想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迫切希望通过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实验就兴趣盎然;
    2、实验时,让学生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验,以实验要求为主线,即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努力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获得了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新活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获得了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悦以及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考、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

查看全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1)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