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寒假作业答案(精选2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寒假作业答案 篇1
寒假期间在疯狂玩耍的同时,可不能忘了寒假作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参考答案,欢迎阅读。
第一课时 简单机械
一、 知识梳理
(一) 杠杆
1、某一固定点转动 2、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 F1 ×L1 = F×L2 ,相反 ,逆时针, 水平位置, 便于测量力臂, 便于总结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4、(1)大于, 小于, 力, 距离,略 (2)小于, 大于, 力,距离,略。 5、等于, 等于, 不省力,不省距离,天平、定滑轮,没有。
(二)滑轮
1、等臂,力,施力方向。 2、2,力,施力方向。省力,施力方向,几分之一。 3、定,动。 4、动滑轮。
(三)斜面 力,功,斜面
二、典型习题
1、大于,可以省力。 2、B 3、(1)省力(2)A ,C , (3)较好,反射。
三、反馈练习
1、A, 1:4 2、省力,A,D 3、4、5作图略。 6、(1)水平位置,便于测量力臂,平衡螺母向左调。(2)0.02,8 (3)弹簧没有竖直向下拉
第二课时 功和功率、机械效率
(三)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2、W=FS, 焦耳,1。 3、功,功的原理
(四)功率
1、快慢,单位时间完成的功。2、P=W/t P=Fv 3、103, 106 1秒做的功为25焦
(五)机械效率
1、有利用价值的功, 没有利用价值,不得不做,动力对机械做的功。
2、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3、重力,重力,小于,小于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寒假作业答案
寒假期间在疯狂玩耍的同时,可不能忘了寒假作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物理寒假作业参考答案,欢迎阅读。
第一课时 简单机械
一、 知识梳理
(一) 杠杆
1、某一固定点转动 2、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 F1 ×L1 = F×L2 ,相反 ,逆时针, 水平位置, 便于测量力臂, 便于总结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4、(1)大于, 小于, 力, 距离,略 (2)小于, 大于, 力,距离,略。 5、等于, 等于, 不省力,不省距离,天平、定滑轮,没有。
(二)滑轮
1、等臂,力,施力方向。 2、2,力,施力方向。省力,施力方向,几分之一。 3、定,动。 4、动滑轮。
(三)斜面 力,功,斜面
二、典型习题
1、大于,可以省力。 2、B 3、(1)省力(2)A ,C , (3)较好,反射。
三、反馈练习
1、A, 1:4 2、省力,A,D 3、4、5作图略。 6、(1)水平位置,便于测量力臂,平衡螺母向左调。(2)0.02,8 (3)弹簧没有竖直向下拉
第二课时 功和功率、机械效率
(三)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2、W=FS, 焦耳,1。 3、功,功的原理
(四)功率
1、快慢,单位时间完成的功。2、P=W/t P=Fv 3、103, 106 1秒做的功为25焦
(五)机械效率
1、有利用价值的功, 没有利用价值,不得不做,动力对机械做的功。
2、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3、重力,重力,小于,小于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大气压强 教案
教学设计方案 " src="file:///c:/users/远见科技/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3.gif" width=88 height=462 v:dpi="96" v:shapes="_x0000_s1028">
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很大的.
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5.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推理的方法.
2.渗透等效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爱科学;在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理性思维的成就.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准备(1)桌面上实验器材清单:吸管、集气瓶、去芯的酒精灯、镊子、铁架台、鹌鹑蛋、水槽、大小试管、保温杯(内装热水)、纸杯、缝衣针、硬纸片、塑料吸盘、气球各一个。(2)配套多媒体课件一套、罐头一瓶、集气瓶、去芯的酒精灯、镊子、铁架台、鹌鹑蛋、水槽、大小试管、热水瓶各一个、有色水少量、马德堡实验装置一套。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同学们,今天罗老师先要来当一回魔术师,给大家表演两个魔术。这里有两根内径差不多大的试管,它们重叠起来倒置后,如果不用手托住,你们猜猜会不会掉?在大试管里注入大半试管的水,将小试管慢慢插入大试管中,这时把两管同时倒立过来,注意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请学生回答:小试管不但不往下掉,还往上升呢。)再来一个:我桌上有一个鹌鹑蛋,大家看好了,现在我要让小烧瓶把蛋整个吞下去。看我变变变,瞧,进去了!刚刚的两个小魔术是不是老师施了魔法呢?不是的,学完“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后,同学就知道为什么了。二、 讲授新课:同学回忆一下上一章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同理,空气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也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有同学可能会讲,空气本来就看不见、摸不着,我倒是可以通过空气的流动形成的风来知道它的存在,这大气压我怎么知道有没有呢?大屏幕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过程,介绍半球构造,再请同学抽气后拉半球。大气压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不管抽没抽气,半球外部始终受大气压作用。只不过,抽气前,内外气压值一样,所以显现不出来;抽气后,外界大气压远大于瓶内气压,因而表现出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了。马德堡半球实验能有力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实际上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有很多,同学利用桌面上给你的器材,动手做几个实验吧。要记得哦,只有内外有气压差,大气压才能显露出来。找找看,你能设计出几个跟大气压有关的实验?小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协作,看哪一组想得最多。完成一个记录一个。表格也在桌上。开始。(几分钟后,有代表性地请学生宣读实验记录,并请同学分析实验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 通过刚刚的实验同学发现有的小组用小试管装满水后从水槽中倒提出来水一滴不洒,有的小组用大试管做这个实验结果也一样,那是不是说大气压能无限制地支持任意高度的水柱呢?早在 1640年,在意大利北部佛罗伦萨城,塔斯坎宁大公爵在家里的花园中修建了一座十分精美的喷水池,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水源供给,就在园中挖了一口井,井口离地面足有十多米,并且装上了强有力的抽水机。大公爵和设计师想,在晨曦中喷泉与园内景色相映一定美极了。工程完成后,大公爵选择了吉日邀请了亲朋好友,正式揭幕喷泉。可是十分扫兴,尽管抽水机不停地工作,喷水池却喷不出一滴水来。在实际上,在当时的生产实践中,这类问题不止出现一次。矿工们早就发现无论费多大的努力都不可能把矿井里的水吸到离地面10米以上的地方。喷水池风波虽然结束了,但问题却留给了科学家。到底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三年之后,一位青年学者找到了答案,他就是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因为水银有毒,所以现在在课堂上不做托里拆利实验了。托里拆利也在实验后4年39岁就辞世了,又是一位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科学家。这个实验我们可通过视频录像来了解全过程。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大气压能支持76厘米的水银柱,而水银的密度是水密度的13.6倍,也就是说能支持水柱的高度应为13.6×0.76m,约为10m,如果超过了这个值,则无论用多强劲的抽水机都白搭,而且如果违背了科学,再选良辰吉日都是无稽之谈。再问同学一个问题:我们人体周围会不会有大气压?有,那为什么没把我们压瘪?同学们都看过电影、电视里的宇航员在太空遨游时,都要穿着厚厚的宇航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如果不穿,会怎么样?同学们再开动脑筋,找找我们周围还有哪些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联想:注射器吸取药液过程、钢笔吸水过程、塑料挂衣钩挂书包。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今天主要认识了大气压的存在,并知道了大气压的大小。回到开始我给同学演示的两个小实验,同学能解释原因吗?同学再想想有没有办法把蛋再完整的给吐出来?启发学生上台操作演示完实验后,告诉学生:大气压虽然可以简称气压,但大气压和气压还是有区别的。严格说起来,大气压只是气压的一种,是外部空气产生的压强;而气压还包括封闭空气产生的压强、水蒸气或其他各种气体产生的压强等。当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鹌鹑蛋就被压出来了。附:探究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记录表格
2016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寒假作业答案
第一课时 简单机械
一、 知识梳理
(一) 杠杆
1、某一固定点转动 2、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 f1 ×l1 = f×l2 ,相反 ,逆时针, 水平位置, 便于测量力臂, 便于总结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4、(1)大于, 小于, 力, 距离,略 (2)小于, 大于, 力,距离,略。 5、等于, 等于, 不省力,不省距离,天平、定滑轮,没有。
(二)滑轮
1、等臂,力,施力方向。 2、2,力,施力方向。省力,施力方向,几分之一。 3、定,动。 4、动滑轮。
(三)斜面 力,功,斜面
二、典型习题
1、大于,可以省力。 2、b 3、(1)省力(2)a ,c , (3)较好,反射。
三、反馈练习
1、a, 1:4 2、省力,a,d 3、4、5作图略。 6、(1)水平位置,便于测量力臂,平衡螺母向左调。(2)0.02,8 (3)弹簧没有竖直向下拉
第二课时 功和功率、机械效率
(三)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2、w=fs, 焦耳,1。 3、功,功的原理
(四)功率
1、快慢,单位时间完成的功。2、p=w/t p=fv 3、103, 106 1秒做的功为25焦
(五)机械效率
1、有利用价值的功, 没有利用价值,不得不做,动力对机械做的功。
2、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3、重力,重力,小于,小于
4、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5、公式略
二、典型计算
1、(1)1440焦(2)1800焦(3)360焦(4)80﹪(5)180牛(6)120牛(7)240牛(8)83.3﹪ (9)增加物重或减轻动滑轮自重
九年级物理《电阻》学案(精选7篇)
九年级物理《电阻》学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电阻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以及电流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同时也为学习下一节滑动变阻器打下基础。
本课时的特点:
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实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什么是电阻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结论。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⒈ 认知目标: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知道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渗透锲而不舍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本节课的重点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而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
采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师生共同分析计论,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五、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出示一个调光灯,请大家注意观察,当转动旋转开关时,你看到有什么发生了变化?(亮度发生变化)
九年级物理教案(精选6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1
“内能”教学目标
a、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b、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
c、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教学建议
“内能”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先由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与动能概念相比,提出内能的概念,再进一步运用实验揭示内能与温度有关,最后将内能与机械能进行了区别。
分析二:本节知识可看作分子运动论的应用,可充分运用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对教材进行分析。
“内能”教学建议
建议一:在做扩散速度比较实验过程中,为使实验更明显,应使两杯水的温度差大一些,并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观察,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建议二:在将内能时要注意内能的普遍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要注意纠正低温物体没有内能的误解。
建议三: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它们在概念上极其相似,要注意区分,可以从概念、组成、运动形式等方面进行对比区别,并举实际例子加以说明。
建议四: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是一个要点,要教会学生从温度变化去了解、理解内能的变化,为后面章节讲解内能变化做铺垫.另外,在讲解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时,可先做实验比较不同温度下的扩散速度,得出实验结果后,启发学生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猜测温度与内能大小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内能”教学设计示例课题
内能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