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反思(通用2篇)
初一历史期末考试反思 篇1
反思一
一年一度的期末考试又结束了,在本次考试中我所任教的6个班级的成绩很不理想,原因很多,为了今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为此就期末考试的情况作以简单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
2.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
3.解题技巧的欠缺。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佳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紧密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
4.看书不细。未能听进老师的忠言相告,一相情愿地以为这儿不考,那儿不考,存在侥幸心理,结果遭受沉重一击。
5.不会读书。学生习惯了把一节教材从头念到尾,而较少注意抓住历史发展的脉搏,体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领略历史的博大与精深。
6.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奴隶性强,不肯下工夫,主动去背去记极性差,这是成绩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八年级是中学生两极分化最严重的时期,好学生可以考90分左右,而差生只能考20分左右,差距太大。
二、教的方面:
1.课时和内容所限,导致学生对于整节内容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
2.督促检查的力度不够。
3.历史故事虽能调动学生兴趣,但有时占用时间太长,课堂上应适度调整。
4. 教师挖掘教材不到位,导致考试时有个别题型学生没有接触过,结果学生无从回答。
三、其他方面:
1. 本次考试试题出的偏难,题量大涉及范围较广。
初一《历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2篇)
初一《历史》教学设计教案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3课的教学内容。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唐玄宗开元年间的空前繁盛更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在隋唐史乃至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为使学生对“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和盛世全貌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在隋唐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调整:《开元盛世》一课主要内容包括“开元之治”,盛世经济的繁荣,上承“贞观之治”,下启盛唐民族、对外交往和科技文化。
2、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的新发展、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能力与方法:通过课前让学生分组搜集资料,进行信息加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图片、史料展示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对比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本课重点及处理:“盛世经济的繁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盛世最重要的反映在经济繁荣方面,盛唐经济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利用课本导读框中杜甫诗《忆惜》,让学生朗读后,依据诗句内容分析开元盛世的社会情景,利用课本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归纳盛唐经济繁荣的具体表现,并利用图片资料直观感受。
初一历史教案(精选7篇)
初一历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识读“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找出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具体地理位置,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知道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联横的历史事实,从正反两面分析诸侯争霸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故事,培养检索资料的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通过讲述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够称霸”,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卧薪尝胆等故事,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为实现理想不畏困难的恒心毅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分析、归纳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还有待于提高。但七年级学生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新的知识并展现自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强。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因材施教。
【重点难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难点:本课时间跨度大,人物多,头绪杂,学生不易掌握。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程导入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多媒体播放)
2700多年前,华夏大地进入了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在那个激荡的时代,勇者彰显崛起之势,智者掀起变革风暴,谋者解开兴亡之谜,这就是中华文明正源生成的春秋战国时代。悠悠岁月沉封了那个金戈铁马、英雄浪漫的时代,留给我们的是古老的历史斑痕与辉煌而又沉重的梦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初一历史暑假作业答案(通用2篇)
初一历史暑假作业答案 篇2
一、单项选择题
1-5bcaac6-10cbddc11-15abaca16-20bddbc
二、材料解析题
21(1)抗美援朝(2)蒋道平(3)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
22、(1)邓稼先(2)原子弹和氢弹两弹元勋(3)刻苦钻研,为科学为祖国勇于献身的精神。
23、1、毛泽东、*2、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
3、。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4、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深圳。
5、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24、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求同存异”
3、apec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英文简称,其英文全称是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
XX年apec会议召开的地点是中国上海
4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5、1、(1)坚决反对“”*活动,维护祖国统一。
2、(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26、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海洋高技术
27(1)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中美关系得到改善;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根本原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初中初一历史说课稿(精选3篇)
初中初一历史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想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春秋战国的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的时期。本课上承《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下启《第8—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和《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是理解封建制度确立和起步的重要一课。教材已经在第6课介绍了春秋战国的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动,但是,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也才会导致春秋战国的时期中华文化出现生机勃勃的缤纷局面,也为秦国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包括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了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特别是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春秋战国的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分析战国的时期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故事讲解、分析比较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巩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改革,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022年初一历史暑假作业参考(精选4篇)
2022年初一历史暑假作业参考 篇1
一、选择题(看谁记得牢,看谁眼力好)
1.在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遗址发掘中,不曾发现的是
A.打制石器、磨制石器 B.粟、稻谷种子残留
C.生活用的陶盆、陶罐 D.用于祭祀的大型青铜礼器
2.小轩一家决定假期去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
A.大禹陵 B.黄帝陵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
3.由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王的第一人是
A.尧 B.舜 C.禹 D.炎帝
4. 古代有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日食现象,就在一片龟甲上刻录下来。认为这位天文学家 所处的时代极有可能是
A.商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5.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 B C D
6.周幽王开始“烽火戏诸侯”时,诸侯带领兵马闻警而至,开赴镐京勤王,是在履行哪一制度给他们规定的义务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郡县制
7.右图古代生产工具,在战国时期得到广泛使用,它们应是
A.骨制工具 B.木制工具
C.石制工具 D.铁制工具
8.“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
慢,子由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
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9.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请问这位哲学家思想的核心是
A.仁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