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课的
教学设计
本节课可以说是高中生物的绪论课。如何使学生产生学习本模块,甚至整个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本模块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来展开教学的,对于系统、生命系统等基本问题必须在本节解决,所以,本节又为后续章节的学习起着奠基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2.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思路】
本节课一开始,通过让学生阅读一首诗,创设一个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问题,然后让学生分析讨论教材提供的资料,分别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来论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达到从具体事例上升到普遍意义的目的。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进行具体分析,教师适当的做一些拓展和补充,让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从生物圈到细胞整节课,以讨论课的形式组织教学。、
【教学步骤】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引言:由一首诗
细胞的爱恋
我只是一个细小的微粒
微妙得参与了你的生命
虽然你看不到我的身影
是因为我在你的身体里 不离不弃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sars是由一种冠状病毒引发的严重传染病。xx年,我们亲历了与它斗争的过程。下列有关sars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sars病毒只有依赖细胞才能生活
b.sars病毒能在空气中代谢、传播,并不只依赖细胞
c.sars病毒主要通过入侵并破坏肺部细胞使人致病
d.sars病毒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
2.单细胞原生动物草履虫运动的结构和繁殖的方式分别是( )。
a.鞭毛、孢子生殖 b.纤毛、细胞分裂
c.肌肉、营养生殖 d.伸缩泡、产卵受精
3.一粒种子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该过程的细胞学基础是( )。
a.细胞数目增加和细胞体积增大 b.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c.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4.缩手反射是一种脊髓参与的反射活动,其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 )。
a.灰质后角中 b.灰质前角中
c.脊神经节中 d.灰质侧角中
5.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公园中的花卉 b.一个牧场里的家禽
c.一条河里的鱼 d.一个蜂巢里的蜂
6.下列人体结构中,属于组织的是( )。
a.心脏 b.神经元 c.口腔上皮 d.皮肤
7.在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
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8.下列各项中,阐述生态系统的是( )。
第一章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一章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一、教材分析而本模块教材没有没有传统教材的开篇绪论,只有科学家访谈,本章“走近细胞”的编排,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之外,还有替代绪论的功能。本章第1节开头的问题探讨,就选择了非典型性肺炎这一学生都熟悉、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例。尽管sars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sars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又如,组装细胞,即组装生命体,是社会热点也是科学前沿,这项研究工作可能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一定的风险,这就涉及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内容涉及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生命系统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让学生初步了解到,生命科学的研究是从这些层次上展开和深入的,而细胞是其他生命系统层次的基础,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由于本模块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来展开教学内容的,后续各章依次讲述了这一基本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变化等,因此,本章既是后续各章的基础,又具有统领本模块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有很大差距。关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这一观点,是为深入学习细胞的知识作铺垫,属了解水平。教材通过事例从几个方面提供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学生接受相对比较容易。在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只有种群和群落是学生没有学习过的,这些结构层次都属于基本概念,因此需要理解学习。不仅理解生命系统的这些结构层次的含义,还应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是层层相依,紧密相联的,同时,还应初步理解生命系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五、教学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制学案,提前下发课前预习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边思考边回答。问题提示:1、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2、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及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教师】: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选列出问题空表,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教师总结。表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生物生物类型生命活动基本特征说明草履虫单细胞生物运动和分裂运动和繁殖单细胞生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人多细胞生物生殖和发育繁殖、生长和发育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长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基础上的人多细胞生物缩手反射应激性反射等神经活动需要多种细胞的参与艾滋病病毒非细胞形态的生物侵入人体的淋巴细胞繁殖病毒在活细胞中繁殖人人和高等动物免疫应激性免疫作为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种防御反应,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物图片及视频。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与讨论】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探究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教师提问】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可以分为那些层次?为什么说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选列出问题空表,学生一边阅读课本一边填写,教师总结。表2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结构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学习导航
1.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是构成生物圈中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学习建议
本节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是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学习本节内容,可通过探讨sars病毒的增殖及给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来理解即使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从而加深对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认识。首先通过教科书所列举的运动和分裂、生殖和发育、反射和调节、疾病和免疫的实例及其他常见生命现象,说明细胞在维持生命各项基本特征中的作用。再以自己所熟悉的一种生物为例,从某部位的细胞开始,从微观到宏观,展现生命系统的各结构层次,从中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
生命系统各结构层次的含义:
(1)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组织:组织是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3)器官:器官是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的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4)系统: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
(5)生物个体:高等植物(如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由六种器官构成个体;高等动物(如脊椎动物)由各个系统构成个体。
(6)种群: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反思
本节是高中生物第一节课,所以非常注重原有生物学知识的回顾和学习兴趣的引导。由于没提前做好学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加入更多的讨论,提供很多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见解的部分。在教学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尽量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虽然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并没有把生物当“当主科”,但很多人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比如让学生讨论回顾初中学的实例一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等等;二是不仅仅拘泥于具体的知识,还引导学生从系统的角度看待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以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多举例子,让抽象知识具体化;三是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和教学策略,并注意列举的事例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热点相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性认识后总结细胞在其中的作用,从而体会“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教学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教材设计,先从细胞结构入手,再进入非细胞结构的讲解,想用这样的方式更加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总结从细胞到构建生物圈的过程。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上认识细胞,并且感觉到细胞是真实存在的。多引导学生举例,加深学生印象。让细胞这个学生没有触摸到的东西,真真实实的展现出来。
在学生牢固建立了“细胞”概念后,补充一些非细胞结构,强调这些生命也离不开细胞。最后落实到,无论是细胞结构生物还是非细胞结构生物,都离不开细胞。
高二生物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设计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 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 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 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五、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 引入新课
(二) 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三)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难点)
小结
课后练习
教师活动
以"病毒是不是生物?"问题引入,简单复习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但是能复制)。举引起sas的冠状病毒为例,提出问题,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冠状病毒在那些细胞里面复制呢?
小结上面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的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为什么呢?)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提出问题:细胞能表现出那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开展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