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教案

时间:2025-04-05

七颗钻石 教案(精选12篇)

七颗钻石 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想像的作用,并试着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想像

  2、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感悟 “爱” 的博大。

  具体课型:自主,协作,探究学习

  课前准备:

  1、把你以前读过的童话故事找来,再读童话,感悟童话的特点

  2、开展一次以收集“爱心故事”为目的的阅读活动,每人至少收集一则

  故事

  推荐资料:图书资源:《爱的教育》《安徒生童话故事集》《格林童话》

  《王尔德童话》

  影视资源:《哈里波特》《妈妈再爱我一次》

  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

  1、导语:同学们仔细看,专注听,然后谈谈你的感受。(用课件“七颗钻石插入”《爱的奉献》音乐)

  2、朗读课文,并试着读出感情

  说说你喜欢这样的故事吗?为什么?

  结合以前读过的童话故事,能否说说童话有什么特点?

  (接着,就从童话富有想像并能阐述一定道理入手进行深入研究)

  3、想像创作:

  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倒在地上睡着”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什么梦呢?发挥你的想像说说梦中的情景。

  4、探究阅读:《买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圣诞节前夕。天气真冷,还下着雪,刮着北风。有位失去母亲的小女孩,为了养活生病的爸爸,冒着风雪去卖火柴。

  “火柴,谁要火柴。”

  她没有棉衣,穿着一条旧裙子,头上围着一条破头巾,脚上穿着一双拖鞋。她沿街叫卖,可是没有一个人理她。人们都在准备圣诞礼物,高高兴兴,欢欢喜喜,小姑娘多可怜啊!她有许多火柴,全部都包在一个旧围裙里,手里拿着几根。

查看全文

《七颗钻石》教案(通用12篇)

《七颗钻石》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想像的作用,并试着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想像

  2、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感悟 “爱” 的博大。

  具体课型:自主,协作,探究学习

  课前准备:

  1、把你以前读过的童话故事找来,再读童话,感悟童话的特点

  2、开展一次以收集“爱心故事”为目的的阅读活动,每人至少收集一则

  故事

  推荐资料:图书资源:《爱的教育》《安徒生童话故事集》《格林童话》

  《王尔德童话》

  影视资源:《哈里波特》《妈妈再爱我一次》

  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

  1、导语:同学们仔细看,专注听,然后谈谈你的感受。(用课件“七颗钻石插入”《爱的奉献》音乐)

  2、朗读课文,并试着读出感情

  说说你喜欢这样的故事吗?为什么?

  结合以前读过的童话故事,能否说说童话有什么特点?

  (接着,就从童话富有想像并能阐述一定道理入手进行深入研究)

  3、想像创作:

  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倒在地上睡着”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什么梦呢?发挥你的想像说说梦中的情景。

  4、探究阅读:《买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圣诞节前夕。天气真冷,还下着雪,刮着北风。有位失去母亲的小女孩,为了养活生病的爸爸,冒着风雪去卖火柴。

  “火柴,谁要火柴。”

  她没有棉衣,穿着一条旧裙子,头上围着一条破头巾,脚上穿着一双拖鞋。她沿街叫卖,可是没有一个人理她。人们都在准备圣诞礼物,高高兴兴,欢欢喜喜,小姑娘多可怜啊!她有许多火柴,全部都包在一个旧围裙里,手里拿着几根。

查看全文

《七颗钻石》教案(精选13篇)

《七颗钻石》教案 篇1

  二十三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设想:

  教学目的

  一、解童话的特点及教育意义;

  二、爱心的神奇力量;

  三、   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变”及变的原因;体会童话的教育意义。

  难点:领会利用丰富的想像构思文章的结尾;学习运用丰富的想像写作。

  教学方法

  读――议――想――接

  教学用具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曾经读过童话吗?既然大家读过这么多的童话,那童话作为一种文体,有什么特点呢?(学生畅谈,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基础训练P 65第二题并补充有关资料。投影显示)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样式,篇幅可长可短,要求用接近儿童的口吻、心理去描写故事,可采用拟人、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静夜,当我们仰望星空,在那北方有七颗很亮的星,它们排成斗形,像七颗钻石,指示着北方。关于这七颗星在遥远的俄罗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现在就请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给我们讲一讲。(板书课题――七颗钻石)

  (投影显示本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变”及变的原因;体会童话的教育意义。

  难点:利用丰富的想像构思文章的结尾;用丰富的想像写作。

  1.对于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了解多少呢?(学生出示课外查找的材料,教师结合课本注解一予以总结,学生完成基础训练P 65第二题)

查看全文

《七颗钻石》教案(精选16篇)

《七颗钻石》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了解童话作品夸张、想象的特点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3、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心他人教学重、难点:1、爱心的神奇力量2、丰富的想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看看大家能不能开动脑筋:在座位上不动,我们第一组的缪慧娟能不能和最后一组的蔡树荣拉上手?(生活动)传递我们的手,传递我们的心,生活会更精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大家读过童话吗?(屏现):这是一篇童话,你对它有哪些了解?是谁给我们带来这篇童话的呢?(屏现):本文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你对他了解多少? 二、走进文本   1、首先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你们最想听谁读?其他同学也有任务:听好后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篇童话讲了什么故事?   2、生讲故事经过      (屏现):本文主要写的是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她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和母亲几次让水的故事。   3、你们觉得这个故事中什么最有想象力?(木罐)   4、水罐经过了几次变化?它有哪些神奇之处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5、生交流。读这些语句需要注意什么呢?     (屏现):a(睡着时)装满水      b(跌倒时)端正正              c 木罐变银罐          d 银罐变金罐              e 跳出钻石,涌出水流6、指导朗读:读时要注意突出惊讶的语气,而且每次变化时惊讶的语气应该越来越强烈。生齐读。7、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说说你的看法。8、(屏现):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些语句?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说一说9、文中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小姑娘和母亲的爱心、善良。他们的爱博大深厚,他们的爱朴素动人。10、我们的开头结尾没有读,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小老师?自己读开头和结尾,同桌二人讨论设计一个问题,待会提问。  a 开头有什么作用?(交待文章的背景,为小姑娘的精神作铺垫,)      b 结尾中七颗钻石为什么还变成了大熊星座?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含意?        (寄托着作者希望爱心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 

查看全文

七颗钻石教案(通用13篇)

七颗钻石教案 篇1

  《七颗钻石》教学过程 

  导语 设计。

  同学们,在晴朗的夜晚,我们仰望星空,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象七颗钻石,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北方。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出示音象资料]。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颗星星是怎么来的吗?让我们打开课本,读一读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让它来回答你吧!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的影响。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2)<<少年>>(1854)<<青年>>(1857)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年――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体特色的鸿篇巨制,

查看全文

《19 七颗钻石》教案(通用16篇)

《19 七颗钻石》教案 篇1

  

  钦北区新棠镇中 黄充良

  教学设想: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的个性特征,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整合制定教学目标 ,用自主、合作、平等构建互动的课堂教学,以教材为本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童话作品的教育意义,体会博大无私的爱,陶冶情操。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和想象联想的能力。

  重点要求:1、体会文章的主旨。

  2、想象方法的运用。

  难点突破:利用丰富的想象构思课文结尾。

  方法运用:朗读   讨论   想象

  时间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思维导航[听、说训练]。

  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夜空中的银河、璀璨的星星和皓洁的月亮多美啊!在那里有着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谁能说一说?(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等)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你知道吗,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闪闪发光,它指示着前方,这就是北斗星,也叫大熊星座。同学们,你可知道这七颗晶亮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吗?

  (简述大熊座和小熊座来历:卡力斯托、狩猎女神、宙斯、阿卡斯、赫拉、狗熊、打猎、相认、升天。)

  可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象的翅膀,带给我们另一个美丽而又感人的故事,他重新阐述了大熊座的来历。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吧。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