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教案(通用16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篇1
荣成市实验小学 二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11、难忘的泼水节
课时
2课时
设计人
教学目标 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方法 设计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问: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你们知道哪个民族过泼水节吗?随机板书:傣族。 2、教师简介傣族的泼水节: 3、为什么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学生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 1、自主预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生词的正音。(2)课文段落正音纠错,指导读通,读顺。 (3)难句提示指导: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写人的文章学会“什么时候谁和谁做什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质疑问难。 三、写字指导。 1、书写生字“历、敬、度、赶” 2、学生书写生字。 3、点评书写。 1、激发情感,引起需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泼:念“p#”,不念“b#”。 乐:在“欢乐”一词中念“l8”,另一个音念“yu8”,音乐。 2.字形:乐:共5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笔:竖、横。 幸: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不要混淆。“幸”字第二横最长,下面不要写成“羊”字。 瓣:左中右结构,两边是“辛”字,第一个“辛”的竖要写成撇。中间是个西瓜的“瓜”。要与熟字“辨”区分异同。 族:不要丢了右上边的“卧人”。 驶:左边是个“马”,右边是历史的“史”字,不要写成“吏”。要与使用的“使”区别异同。 祝福:这两个字都是示字旁,一个“点”,不要写成“衤”旁。 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上下两个“火”,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毛”的最后一笔要写大些,把两个“火”都包在里面,要注意写均匀。 教学程序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通用19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3.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特别是笔画多的字。
(二)通过看图,了解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实录(精选16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实录 篇1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上课之前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在与同学玩得高兴的时候,会不会向同学身上泼水呢?
◆生笑:不会。
◆生:泼水那不得闹矛盾呀!
◆生:……
◇师:在同学们看来,泼水很不礼貌,但我想告诉大家,我国有一个民族,他们非常敬仰水,专门为泼水设立了一个节日……
◆生(接着老师的话,不约而同):泼水节
◇师:对,这是哪一个民族呢?
◆生:傣族
◇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请大家把书本翻到11课,看老师写课题。
◇师:“泼”字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的时候左边写窄一点,右边是个发。水泼头发,泼泼泼。
◆生读课题。
◇师:同学们请在小组里练习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会使用学习符号。
◆生读。
◇师:大家都会读了吗、词语会了吗?练一练。
◆生自读词语:幸福 水桶 互相 香水 泼水节 一年一度 吉祥 象征 湿淋淋
◇师提醒:当其他同学读得不太正确的,请把你告诉他
◆生开火车读。
◇师:齐读一遍。注意后鼻音的词语。
◆生齐读。(精品华语网,难忘恩师情)
◇师:下面我们分小节读课文。
◆生读
◇师随机纠正。
◇师:读课文的时候,就得像这位同学一样,认真地把课文读准了,特别是轻声,后鼻音。下面,我们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师:从大家的朗读声中,我听出来比刚才的有进步,有收获了,那想不想更有收获呢?这次,要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去感受傣族人民的心情。
读中体味 升华感情──《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片断(精选13篇)
读中体味 升华感情──《难忘的泼水节》教学片断 篇1
【片断】
学习到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请孩子们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想一想: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令人难忘?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生:读课文思考。
生:因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所以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师:现在,我们对比着来读一读。
生:一二组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三四组读用“因为……所以……”的句式。
师:现在我们把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前边的课文对比着读一读。
师: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读课文3~6自然段。
师: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真是心连心啊!分男女生读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愿的句子。
师:选你最喜欢的部分背诵。
【评语】
由于部分学生对周总理了解不深,更没有亲历那令人难忘的场景,因而对感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有一定困难。
这个片断的设计,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在读中体味感受,升华情感。
《难忘的泼水节》案例分析
在教学中如果能运用客观的、准确的、充满真情实感的评价,尤其是鼓励性的评价,会使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产生争取进步的信心,从而更好地激发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
在教《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最喜欢的、体会最深的段落或句子读给大家听,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能把理解到的东西读出来。”
我问:“谁愿意读一读?”
难忘的泼水节(精选14篇)
难忘的泼水节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挂图 音乐《爱我中华》 收集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泼水节的画面
1、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二、谈话导入
是的,你们看到的是居住在美丽的西双版纳的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每当泼水节到来时,傣族人民就载歌载舞地庆祝节日。今天我们再来感受傣族人民是怎样和敬爱的周总理过泼水节的。
二、读课文,了解人们用怎样的方式欢迎周总理的。
1、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人们如此的喜欢周总理,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迎接总理的,谁来把第三自然段的相关词语找出来告诉大家并加以理解(四面八方、一条条、一串串、欢呼)
4、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啊!大家赶快读读吧。
5、读后,你一定想问:周总理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知道有关周总理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讲?
6、指名说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7、听了这么多的故事,你认为总理是个怎样的人?你希望见到他吗?
8、指名说出对周总理的认识。
9、是的,傣族人民此时的心情和我们一样,也非常的想见到周总理,他们用自己所特有的方式迎接总理的到来,他们是那样的激动。此时,我们的心情和他们一样,让我们一起大声的、有感情的读读吧!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参考(精选13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参考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恩”等12个生字;会写“龙、柏、泼”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结合插图学习课文。
4.感受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热爱。
5.有兴趣了解各民族的节日。
重点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教具准备
1.泼水节的录象。
2.教师用没有拼音的词卡字卡。
3.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录象导入
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也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让我们一起跟着电视机镜头去跟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吧!
⒉(板书课题)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⒊学生主动说。
⒋是啊,在录象中大家看到了傣族人民过节的时候,穿上了最漂亮的民族服装,跳着舞,互相泼水、互相祝福。每年的泼水节都十分热闹,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呢。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要求:小声地自由读,不认识的字注上符号。
⒈看录象。
⒉齐读课题。
⒊为什么“难忘”呢?
⒋学生自由读。
集中识字
⒈(出示“我会认”图标)
先用教师的带拼音的字卡学习。
⒉(换没有拼音的词卡)。拼音都不见了,你们还认识吗?
⒊(换没有拼音的字卡)词语变成了单个生字,你还能认读吗?
⒈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并组词语认读。
⒉学生读下面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⒊学生读生字
⒋同学们真能干,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记生字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