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⒈精读课文,体会景物描写中的感情
⒉赏析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一、导入。
由作业导入:大家在《学习札记》上积累了许多生动美丽的语句,那我们今天就来交流一下,这些语句生动、美丽,它们到底美在哪里?
二、小组讨论,完成课文第一段赏析(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老师引导、补充)
⒈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对比)
⒉你能具体说一说是怎样对比的吗?
北平—刮风 伦敦—有雾 热带—有毒日
济南—无风声 济南—无雾 济南—无毒日
⒊作者运用这一组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⒋师补充:作者之所以拿这三个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老舍25岁前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其生活6年,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领教了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两相比较,老舍不禁发自肺腑抒情道:“济南真算个宝地。”
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三、研读赏析济南的山、水(教师出示问题组,引导学生研讨,师生合作共同完成)
⒈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是个什么样子的?你能闭上眼睛想出来吗?(把书面文字化为具体形象,从而体会作者描写的精妙)
⒉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冬天的山景,你能说一下是哪三个方面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方面,请谈一谈。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朴素笔墨写景抒情,并抓住景物特征来写
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征写景,选用恰当比喻,朗读并背诵。
教学课时:
2
第一课时
一、让学生谈谈所见过的北方的冬天的印象,再用老舍赞美之词引入
二、简介老舍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三、正字音(见书、课件)
Jǐděizhuóchǎngzhùchénghuójìzǎo济南得着落
宽敞贮蓄澄清暖和髻水藻
响晴(很晴朗,晴朗无云。)响亮(很明亮)。慈善(温和,合乎人心意。)
秀气(美丽而柔弱。)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分析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济南冬天?
——先写异地之冬与济南的冬天对比(天气),再写冬天的济南(济南冬天的山和水),写山分别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
2、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无风声、无雾响晴、温情)
3、分析对比作用(三种感受之对比)
——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情,“宝地”表达爱济南的感情。
4、朗读分析第2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及自己对山的感受。
——济南冬天的山在阳光照耀下给人感觉特别舒适温暖,作者用“晒、睡、醒”、“小摇篮”为比喻写出小山特别可爱,充满温情。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这段是紧扣“响晴”和“温晴”来写的,并分析形成这种特殊气候的原因是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5、怎样描写人们的感受。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⒈精读课文,体会景物描写中的感情
⒉赏析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一、导入。
由作业导入:大家在《学习札记》上积累了许多生动美丽的语句,那我们今天就来交流一下,这些语句生动、美丽,它们到底美在哪里?
二、小组讨论,完成课文第一段赏析(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老师引导、补充)
⒈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对比)
⒉你能具体说一说是怎样对比的吗?
北平—刮风 伦敦—有雾 热带—有毒日
济南—无风声 济南—无雾 济南—无毒日
⒊作者运用这一组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⒋师补充:作者之所以拿这三个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老舍25岁前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其生活6年,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领教了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两相比较,老舍不禁发自肺腑抒情道:“济南真算个宝地。”
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三、研读赏析济南的山、水(教师出示问题组,引导学生研讨,师生合作共同完成)
⒈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是个什么样子的?你能闭上眼睛想出来吗?(把书面文字化为具体形象,从而体会作者描写的精妙)
⒉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冬天的山景,你能说一下是哪三个方面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方面,请谈一谈。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通用14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领悟济南冬天特有的迷人之景,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是描写景色的方法。
3、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模仿文中用比喻、拟人的写景手法写一种景物。
教学重、难点:
1、文中如何描绘景色。
2、品味语言,仿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屏幕上现示一幅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自己家乡的位置,并说说印象中家乡的冬天。
二整体把握,领略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初步领悟济南的美景。
2、推荐朗读高手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象感受济南的冬天,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你印象中济南的冬天,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济南这个地方的特点。
(温晴温暖)(宝地)
3、关上书本,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济南的冬天的哪些景物,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阳光山雪水天)
4、如果你是一位导演,你想把济南冬天的美景介绍给世界人民,让别人也了解济南,并激起他们想到济南来领略一下冬天的美妙的想法。你通过什么景色来表现呢?你的镜头中会出现哪些画面呢?
三、品味语言
1、比较朗读,体味文中语言的优美。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保准暖和。”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20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
课题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过程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23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12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③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④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①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济南的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②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暖,感受《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
一、激趣引读,诵读积累
1、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出示目标,板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