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教案设计(精选12篇)
《我的家》教案设计 篇1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我的家》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人、个、大"三个生字。
3、使学生笼统地认识:能够享受别人给予的爱,自己也爱别人,就是"幸福、温暖"。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开学的时候,我给你们介绍了两位好朋友,丁丁和冬冬,你们还记得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冬冬家看一看,想去吗?(此时,我出示课文插图,告诉学生这就是冬冬的家,)孩子们,冬冬还给我们做了介绍呢?想听吗?范读课文)
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我的家》
3、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仔细看图,看看冬冬的家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
4、那你想向大家介绍冬冬的家吗?要想做好介绍,首先要把课文读好,孩子们开始吧。
[设计意图:用结合孩子生活实际的提问可以激起儿童强烈的兴趣和到冬冬家看一看的愿望,随着课文插图的出现和教师的范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进而很自然的揭示课题。
二、采取多种形式阅读课文,在读中感悟
1、谁会读了?好,把你朗朗的读书声送给大家吧!还有谁想读?他们读的怎么样?
2、孩子们,要想读的更好,就要多练习,等会我们还要进行读课文比赛,你们愿意参加吗?现在就请请你们在小组里认真练一练。
3、小组比赛,老师当评委
4、个人比赛,学生当评委。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内容浅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让他们在比赛中完成朗读任务,可以促使不会读的同学向其他孩子请教,会读的同学认真练习。在比赛中,先分小组比赛,老师当评委,可以给入学不久的孩子做示范,让他们学会如何对别人的朗读做评价,然后进行个人比赛,让孩子当评委,培养孩子认真听的习惯,也培养了孩子对别人的朗读进行评价的能力。]
我的家教案(通用17篇)
我的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会读会认12个生字,会写“人、个、大”三个要求会写的字。
2、读准课文,读通顺,引导学生在感情朗读中体会家的幸福、温暖和快乐。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孩子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家中有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张小朋友们的全家福,你们看,这是谁的家?
引导说:幸福、温暖、快乐(板书)读词语。
是呀,我的家(出示课题)多幸福,多温暖,多快乐呀!让我们一起读出来吧!
生齐读课题。
2、我们的好朋友冬冬(出示冬冬图)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她还想向你们介绍她的家呢!想听一听吗?
二、听读识字:
1、小朋友听的时候,亮眼睛可要跟着老师的手把字看清楚呀!准备好了吗?(课件:童音读课文)
2、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冬冬的介绍吗?
想不想也像冬冬一样夸夸自己的家?
那赶快翻开书16页,自己先读一读。
小手指到课文(检查)。
读的时候指一个字,读一个字。
如果遇到了不认识的生字娃娃,就用横线勾出来,一会听老师怎么读。
生自读。
3、你们读得这样热闹,我也要参加!
小朋友听老师读的时候,小手指书,亮眼睛看课文,认真听啊!(检查)
都准备好了吗?
师范读。
4、你们听的多仔细呀,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能读好,是吗?
那就读给同桌听!
手指书。(检查)
眼睛看字。(检查)
如果同桌读得好,就送给他一个漂亮的五星。
《我的家》教案(通用13篇)
《我的家》教案 篇1
课题:
(第一课时)
授课人:
四川自贡 张岚
教学年级:
一年级
教学内容:
1、学习、表演歌曲
2、认识音的高低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信地演唱、表现歌曲。
2、初步感受音的高低,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
教学重难点:
能听辨音的高低;进行创编实践教学。
教学准备:
CAI课件、小奖品、蒙古包卡片、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实践教学
1、听歌曲《天堂》或《蒙古人》引入。
2、介绍蒙古族:
概况:是我国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最喜欢骑马、射箭、摔跤。
衣:宽大的长袍,束腰带
食:奶茶为主,粮食为辅
住:蒙古包
行:骑马
音乐:种类多。主要有牧歌(悠长)、赞歌(热情、高亢)、短歌(欢快)等
3、学习歌曲
A、初听。提问:歌曲情绪?歌里唱些什么?(引入并认识音的高低)
B、跟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读歌词。
C、复听。轻声跟唱。
D、教师纠正。
E、跟录音齐唱
F、学习蒙古舞的代表性动作。
G、放音乐,学生创编动作表演歌曲,分小组展示、相互点评。
H、抽生自选乐器伴奏。
I、综合表演。
J、音乐游戏:听辨音的高低、听辨是否蒙古族音乐。(单抽与小组展示结合)
三、结束教学:
唱歌曲,做蒙古族动作出教室。
《我的家》教案 篇2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四章《家里的我》的第一节内容“我的家”。本册书共有五章,分别为《我上学了》《上学路上》《我的同学和老师》《家里的我》《大自然真美丽》,从小培养孩子认识身边的事物,老师、同学、爸爸、妈妈、大自然。《家里的我》有三节内容“我的家”“我是家里的开心果”“这是我的心愿”,这一章内容意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学会关心爸爸妈妈,为家里添乐趣。
《我的家》教学实录(精选14篇)
《我的家》教学实录 篇1
复习,课前热身运动。
师:同学们,上周我们认识的字宝宝今天也来到了我们中间,看看,你们还认识他们吗?注意,每个生字读两遍。
生:齐读生字卡。
师:同学们学得不错。特别是--------,---------,声音很洪亮。请你们俩上讲台做小老师,举字卡,同学们发音两遍,你们组一个词。明白吗?好,开始!
听音乐,引入新课。
师:不错,台上台下都很棒。我奖励小朋友们听一首歌,不过有个小小的要求:安安静静听,认认真真记。
师放《让爱常住我的家》第一段。生专心听。
师:你记住了哪句歌词?
生:------------------------------------
师: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呀!(板书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板书四)的第一课,板书(我的家)谁会读?
师:请你来。请全班一起读。
介绍自己的家,学习词条。
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周末,老师收到了小朋友们发来的全家福,现在,我也把他们带到了教室。请小朋友看看,这是谁的一家?谁的照片,就请那个小朋友站起来,大声地讲一讲。
师:付玉--------是呀,被爸爸妈妈搂抱的女儿多么幸福!(幸福)
紧紧贴着竟飞的就是给我们生命的妈妈(妈妈)
旅行中背负重物就是爸爸。(爸爸)
乖巧的树谣紧贴爸爸妈妈,她多爱爸爸妈妈呀!
满脸笑容的齐齐温暖极了!(温暖)
看看今天的田田,个长高了,知识懂的多了,在幸福的家里,田田长大了,我们每个小朋友都长大了。(长大)
生自由讲,老师进行梳理。粘贴词卡。
《我的家》大班教案(通用13篇)
《我的家》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结合情景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的复句。
2、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地球照片,图片《地球我的家》4张,多种环境照片等。
纸面教具:学习单:《如果…》。
活动过程:
观看地球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为什么太阳和月亮上没有人呢?
──我们如果不吃饭也不喝水还能活着吗?为什么?
──地球上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活下来?
请幼儿阅读绘本《这样的地球》,讨论4种情境下人类的生活状况:
──如果地球没有水会怎么样?如果冰川融化了会怎么样?
──如果垃圾到处扔会怎么样?如果树木都被砍光了会怎么样?
出示几种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导幼儿理解自然环境需要我们保护。
──这几张图是什么意思?
──你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吗?
将幼儿分成2人一组,引导他们用“如果…会怎么样”互相造句提问。
──你还担心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呢?快问问你的小伙伴吧!
请几名幼儿上台对同学说出自己对环境的担忧,和大家讨论。
──谁来和大家说说你对环境的担忧?
──我们一起想想,如果像说的那样,地球会发生什么事呢?
向幼儿交代学习单任务。
──回家后也问问爸爸妈妈,看他们对环境有什么担忧呢?让他们帮助你记录在学习单上吧。
《我的家》大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 根据已有的序数经验,并理解双重序数其所表示的意义,尝试双重序数的排放。
我的家(精选17篇)
我的家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认读12个生字;认识新笔画撇和捺,学写3个生字。
2.能力性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说话、读书、合作探究学习等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性目标:使学生感受亲情,体会亲人的爱,也准备付出自己的爱。体会幸福的核心是爱。
〖教材分析〗
本课写的是儿童最熟悉的内容――家,体现了关注学生、从儿童生活入手的现代课程观念。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家是学生最熟悉的环境,爸爸、妈妈是学生最亲近的人。学习本课内容,能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注意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感受。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生字:家)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字念什么吗?(学认“家”字)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谁来说一说你家里有什么人呢?(引导学生运用句式说话:“我家有 ……,有……,还有……”或“我家有……和……”)
2.还有很多小朋友想说,可由于时间关系,请大家下课后再向同学介绍,好吗?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次的三个字,我们要先来认识它们。(课件出示生字“有”、“爸”、“妈”,让学生逐一认读。)
3.刚才很多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了家里的情况,有一位小朋友听了以后她说也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大家想听一听吗?请大家注意听――(播放课文录音)有谁还记得那位小朋友说了什么吗?(让学生自由说)小朋友说得好不好?大家想学一学吗?
(二)学习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