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方程》单元评价(通用17篇)
第一单元《方程》单元评价 篇1
第一单元《方程》单元评价
主备人:孙丽萍
评价内容:
第一单元《方程》
评价项目:
知识与技能方面:是否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ax÷b=c和ax±bx=c等方程的解法;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上述方程解决相关的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是否会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检验。
数学思考方面:能否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否有条理地表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抽象能力和符号感是否得到相应的发展。
解决问题方面:应用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是否有所增强;能否利用画图、列表的方法理解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否主动反思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适当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与态度方面: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否有自觉检验的习惯;是否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并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评价方式:
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刻画相结合的方式,作出合理的、激励性的评价。
具体评价内容:
一、填空。
1、三个连续的偶数,最小一个是a,另外两个分别是( )、( )。
2、某运动上衣原价198元,降价后是b元,价格降低了( )元。
3、一头水牛的体重x千克,一头大象的体重比一头水牛的体重的5倍还多95千克。这头大象的体重是( )千克。
4、果园里有桃树a 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苹果树有( )棵,苹果树与桃树一共有( )棵,苹果树比桃树多( )棵。
《往事依依》检测与评价(精选13篇)
《往事依依》检测与评价 篇1
基础题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2分)(1)枯肠( ) (2)徜徉( ) (3)浩淼( )(4)雨晦( ) (5)雕镂( ) (6)慷慨( )(7)婵娟( ) (8)镌刻( ) (9)谆谆( )(10)铭刻( ) (11)芳菲( ) (12)绚丽( )2.从下列句子中找出错别字,在其下面画杠,然后加以订正。(10分)(1)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辐辐插图吸引住了。( )(2)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头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 )(3)脑海里常常浮现五采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4)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颂。( )(5)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摧我不断奋进。( )3.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写有关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6分)( )(1)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________,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2)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________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3)这种感情________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a.糊涂 编织 传染 b.模糊 编织 传染c.模糊 编织 感染 d.模糊 编写 传染4.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8分)( )5.给田汉的《南归》诗划分朗读节奏。(4分)模糊的村庄已在眼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6分)(1)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7.为什么“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你能用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的话加以解释吗?(8分) 8.读文·联想·造句。(6分)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读……会不知不觉地……我似乎……犹如……
《春》检测与评价(精选12篇)
《春》检测与评价 篇1
基础题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1分)
(1)风qīng qiāo qiāo________的,草软绵绵的( )的。
(2)风里带来些新fān________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rùn shī________的空气里酝酿( )。
(3)鸟儿将cháo________ān________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éng yǐn bàn________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唱出wǎn zhuǎn ________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 )着。
(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ùn________的光,烘托(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春》检测与评价
《春》检测与评价 篇2教学目标:
一、 通过春之舞、春之语、春之乐、春之声、春之诗、春之歌等手段感悟春天,热爱大自然。
二、 通过聆听《春》,感悟春的意境并展开想象,感受回旋曲式的音乐特点,能用语言、动作、色块、线条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一、春之舞 《嘀哩嘀哩》
1、 师:“让我们一起在快乐的歌声中放松心情,尽情地跳起来吧!”
2、 《嘀哩嘀哩》表现的是什么主题?
老师在小朋友快乐的舞蹈中找到了春天!
二、春之语
师:快乐的春游刚刚结束,小朋友在大自然里找到春天了吗?你能把在春天里看到的美丽景色与大家共享吗?
老师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找到了春天!
三、春之声
让我们用声响来表现春天的交响乐 x x | x x|| 呱 呱 呱 呱
《枣核》检测与评价(精选14篇)
《枣核》检测与评价 篇1
评价表检测题基础题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4分)蹊跷( ) 殷( )切 嫣( )红 土坳( )2.辨字组词。(4分)3.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横线上订正。( )(4分)故弄悬虚 风烛残年 迫不急待 如火如荼姹紫焉红 感慨良深 不约而同 再接再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仿例造句。(4分)例句: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想……想……一……就想……想…… 5.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作用。(8分)(1)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 (2)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3)我们在*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4)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8分)(1)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蹊跷:(2)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风烛残年:(3)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托付:(4)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出息:7.句中加粗词语使用恰当的是(4分)( )a.离开水的鱼儿,嘴巴
第5课时:单元评价(通用2篇)
第5课时:单元评价 篇1
评价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和写,能正确的口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细心、耐心的好习惯,有一定的探索精神。
评价重难点:
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和写,能正确的口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会比较数的大小。
难点: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对策:提供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
评价内容:
一、填一填
1、(1)8个千、2个百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
(2)5023里面有( )个千、( )个十和( )个一。
(3)一个四位数,千位和个位上是4,百位和十位上是0,这个数是( )。
(4)23个百是( )。
(5)150个十是( )。
2、在○里填上“>”或“<”。
1009○989 5680○4680 4509○4520
723○7230 1837○1838 1002○1200
二、 连一连
1、 读一读,连一连
六千五百 6055
六千零五 6055
六千零五十五 6505
六千五百零五 6005
2、 每只蝴蝶应该飞到哪朵花上?用线连一连。
6112 4001 3090 3997 2980 4869 5996
接近5000 接近4000 接近6000 接近3000
三、算一算
2000+3000= 8300-300= 6700-6000=
7600-7000= 5000+600= 9000-4000=
300+4000= 8400-8000= 4900-900=
单元评价(精选17篇)
单元评价 篇1
第七单元
1、检测学生对乘除法的意义的理解,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中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否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由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否应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应的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否体会小数乘、除法与生活的练习,感受小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
评价内容:补充练习
一、直接写出得数,共8题,小数乘法和除法各题。
二、用竖式计算并验算。共6题,小数乘法和除法各3题。
三、填空;
1、单位名称的改写。
2、比较数的大小,共3题。
3、根据小数点的位置的不同填上适当的数。
4、填表
(1)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填空。
(2)根据一个数除以10、100、1000移动小数点的大小来填空。
四、先估计每题的积的大小,在用竖式计算。
五、先判断哪些题的商小于1,再用竖式计算。
六、解决实际问题。共8题。
单元评价 篇2第四单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单元评价
检测目标:
1、学生能结合现实情景,理解和掌握小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应用加减法运算率、性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2、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二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