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时间:2025-04-05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通用2篇)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篇1

  第一部分:单元课文简析

  本单元的文体是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其中《药》《项链》《微型小说两篇》为基本阅读,《荷花淀》《春之声》为扩展阅读。这些文章取材广泛,风格各异。

  《药》是鲁迅先生于1919年四月(五四运动爆发的前七天)写的一部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以辛亥革命时期社会现实为背景,以光复会成员徐锡鳞、秋瑾被清政府杀害的事件为素材,描写了革命党人为群众牺牲了生命,还得不到群众理解,甚至被吃掉的悲剧。

  《项链》是被誉为19世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故事叙说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罗瓦塞尔因为爱慕虚荣丢了朋友的项链,而不得不以十年的艰辛劳动去偿还债务,结果得知所丢的是一条假项链的故事。

  《微型小说两篇》中,《等待散场》叙说了剧场外的小伙子等待着剧场内的姑娘散场出来,剧场内的姑娘因为不舍浪费一张宝贵的票,一面看着剧场外的男朋友,一面焦急地等待散场的故事,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的纯真爱情。《差别》叙说了阿诺德和布鲁诺两个人在购物、捕捉与汇总信息的能力的差别,两人主要是思维的差别。

  《荷花淀》是一篇“诗体小说”,刻画了水生嫂等人物的形象,表现了夫妻之情和家国之爱。

  《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作手法进行创作的代表作。它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运用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它主要写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春节回乡途中,身处闷罐车厢,“意识”流动。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传达出了“春的旋律”,表现了新时期新转机的主题。

查看全文

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6篇)

高中语文的教学设计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2、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设想】

  1、要引导学生从别里科夫这个可笑怪诞的外表逐步深入认识其可憎的内心,透过可笑的行为举止认识人物所代表的保守腐朽思想。从“笑──思──悟”的过程来引导。切不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笑上。

  2、本文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学生一拿到新教材就浏览了一遍,作为新授课再学时,已觉得兴味索然,但对于小说的内容及主题,却并不能准确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因此,教学时,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为目的,尝试打破常规,力求创新,激发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兴趣。

  【教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老掌柜”难舍芭蕉扇》:

  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

  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

  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

  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

  重则削脑袋,轻则上医院。

  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

  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

  点拨:

  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仅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小市民,他文化低,眼光窄,接受新事物迟钝。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与他相似。诗人“幽他一默”,希望这些人思想解放一点,别老捧着那本老皇历不放。诗人对老掌柜的典型心态的形象揭示,尤其是“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一语,简直叫人拍案叫绝。从这位老掌柜害怕新事物这点上,我们想起嘴边总挂着“一带不如一代”的九斤老太(鲁迅《风波》),想起只要镇上有点什么动静就忧心忡忡地担心“不别出什么事啊”的奥楚蔑洛夫(契诃夫《变色龙》)。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契诃夫的另一篇小说,领略一下他笔下的另一个典型得让我们永远不能忘却的形象。

查看全文

高中语文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

高中语文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扫清文字障碍,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3、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掌握本诗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和用典。

  【教学设想】

  《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作品中最出色的一篇,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为历代文学家及文学评论家所公认。关于这首诗的政治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第一,对诗的政治寓意不必深究;第二,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允许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应给予更多的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以帮助学生自读自学,迅速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

  应该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捋清全诗的思路:围绕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全诗的主旨,分别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中战祸之烈。在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必整齐划一,言之成理即可。

  【教学的难点】

  本诗的教学难点是对诗中典故的运用和作者政治思想的把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提问的同时,教师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有关资料,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诵读全诗,了解本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脉络。

  3、熟悉全诗,提出问题。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是李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作。大凡杰出的作品都具有内容丰富、艺术特色多样的特点。因此,学习这样的作品,我们要解放思想,不受前人成说的束缚和制约,敢于思索、敢于想像,拿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查看全文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一、抓住关键句,品味揣摩作者深沉绵密而富有哲理意味的语言。

  二、熟读课文,解读作者对本文的哲理性思考,培养学生面对苦难的承受能力。

  三、通过学习,体味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养成珍惜自己眼前的拥有,学习体谅父母进而宽容待人的健康生活观。

  教学重点:

  地坛和母亲对我生命求索的启示,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关系 。

  教学难点:

  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与死”的思索。

  教学步骤:

  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 (放映背景音乐)

  导语 : 有这样一个人,从小生长在北京城,16岁时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毕业,18岁时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主动去陕北农村插队落户,21岁时因积劳成疾回北京住进医院,那一天正是他的生日,他从此以后再也没能站立起来。曾有的年少轻狂,所有的豪情壮志一下子都成了海市蜃楼,他一度痛不欲生。后来,在母亲的奔走下进了街道的一家小厂,每天在那里画彩蛋。再后来,他成了一名作家,当他第一次获奖,他的健康的朋友们把他从轮椅上抬为他欢呼时,他一直倔强的昂着头,但委屈的泪水却忍不住流淌下来。这个人就是史铁生,今天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走出当时那痛不欲生的困境的。

  二、抓住关键,整体把握

  问:本文标题是《我与地坛》,但是作者仅仅是写了我和地坛吗? 还写了母亲。

  现在请同学们迅速找出第一句能把“我”、“地坛”、“母亲” 三者联系在一起的句子。

查看全文

高中语文《边城》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7篇)

高中语文《边城》教学设计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专业的、探究性的阅读小说。

  2、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情,品味洋溢着诗情画意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描写。

  3、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如翠翠、祖父。探寻人性之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民俗风情之美,探寻人性之美。

  教学难点:准确地解读人物,用探究的眼光去发现文章之美。

  教学思路

  这篇小说是沈从文先生的惊世“田园之作”,充满浓郁的地方风情。故事情节并不激烈,很多处有大段大段的民俗风情描写,教学时拟提示学生注意赏析。课内一课时完成。

  主要教学

  方法课前布置任务,分组阅读,每组完成一个命题,由每组组长统筹,选合适的方式发言,每组至少两名组员上台发言。任务:第一组阅读小说,概括本文故事情节,并负责介绍〈〈边城〉〉故事。第二组阅读小说,品味风俗之美,向同学们介绍。第三组阅读小说,体悟人情人性之美,向同学们介绍。每组课堂发言时间十分钟左右。

  一、导入新课

  在古城凤凰,有这样一条横幅标语欢迎您:“为了你的到来,这座古城守候了一千年。”凤凰这座美丽的古城,山美、水美、人更美。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用心体会这座古城之美。营造情境,唤起学生对美丽古城的向往之情。

  二、学生活动

  请第一组的同学上台。一、组员一介绍本文故事情节。二、组员二介绍〈〈边城〉〉故事情节。三、组员三和四表演翠翠与傩送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这是解读文本的第一步,这种方式让学生热情高涨,表演更是兴趣盎然,如临其境。

查看全文

高中语文《项链》教学设计(通用16篇)

高中语文《项链》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一、学习对小说情节进行分析说明,学习小说中通过心理描写反映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方法。

  二、了解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悲剧产生的原因,并说明这一艺术形象在今天仍然具有的认识价值。

  教学设想:

  一、课前布置预习,将学生能解决的问题由学生在早自习上自己解决,为教学奠定基础,节约时间,腾出空间。预习题详见“教学内容和步骤”一。

  二、通过演示《项链》连环画投影,先通过形象打动学生心灵;随即通过让学生根据课文为它配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教学内容的扩展和延伸。

  三、课上以预习题为线索,让学生回答并进一步分析学习本单元课文要解决的一般性问题(理清情节、分析原因、明确态度),教师则相机讲析这篇小说恰似一串珠玑相连的项链的三个方面,努力实现教学双方的和谐共振。

  四、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可在一课时完成。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课文

  由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引出知识竞赛话题:

  (1)法国十九世纪后期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是谁?对他还有哪些评价?

  明确:莫泊桑。他也是西欧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美称,享有极大的世界声誉《羊脂球》是他成名作。

  (2)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共有几位?明确:三位。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对“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作品,同学们一定乐于欣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莫泊桑的名篇《项链》(板书课题)。早自习上我们已经布置了预习,现在请你来谈谈对这篇小说的总的印象,它在整体构造上有什么特色?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