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可能性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可能性 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可能性 教学设计 篇1

  统计与可能性

  教学内容:课本第71-74页的内容。(奖牌给哪组)

  知识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1.让学生通过讨论“奖牌给哪组”,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平均数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一段录像:两个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投篮比赛,最后老师把比赛的结果用简单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并提出思考:到底奖牌要分给哪一组?

  2.学生讨论并汇报。有的学生说,第一组投中的总数多,应该发给第一组;有的学生提出相反意见,因为第一组的人多,第二组的人少,不公平。从而得出应该要看平均每个同学投中几个球。

  3.揭题。

  二、探索新知。

  1.让学生尝试解答。

  2.生汇报。

  第一种解法:分别用“总数÷人数”的方法,计算两个小组平均每人投中篮球的个数。

  第一小组平均每人投中(5+6+5+4+5)÷5=5(个)

  第二小组平均每人投中(6+5+6+7)÷4=6(个)

  第二种解法: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

  3.师小结:通过研究奖牌发给谁这道题,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如何计算平均数?

  4.拓展:生活中,应用平均数解答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谁能举例?

  三、巩固练习:

查看全文

可能性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104~10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新课

  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一)教学例题1

  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

  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

  (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

  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

  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

  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查看全文

《可能性》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44页主题图、例1、第45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第49页“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借助猜测、实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准备:课件、节目卡片、抽奖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活经验

  (一)游戏1:猜猜硬币在哪只手里。

  1.教师将枚硬币握在手中,并在背后交换位置,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

  2.教师打开没有硬币的手,再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为什么?

  (二)游戏2:猜猜抛出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1.教师将这枚硬币抛出,让学生说出可能是哪个面朝上,要求说出所有可能。

  2.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面朝上。

  3.教师揭示结果。

  (三)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查看全文

可能性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

可能性的教学设计 篇1

  活动过程 :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好吗?我们还设立了得星榜,要比一比3个小组中,哪个小组得星最多,合作得最默契。先来玩第一个游戏,猜猜礼袋里装着什么?

  学生有的猜。。,有的猜。。。。。

  提问:一定是吗?(不一定)

  小结:也就是说,现在你们只能是猜测,可能会是。。。,也可能会是。。。。,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二、摸球游戏

  1.用“一定”来描述摸球的结果,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谈话:那么袋子里究竟是什么呢?

  指名学生上台并指导摸球:先搅几下,摸一个,拿出来。放进去。搅一搅,再摸一个,拿出来……

  引导:怎么他每次摸到的都是红球呢?(生猜测:里面都是红球)同意他的猜测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请把里袋拎出来)

  小结:对了,你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袋子里装的都是红球,那我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是?(红)一定吗?(板书:一定)

  2。 谈话:你们也想来玩摸球游戏吗?好,请组长拿出袋子。不过,在摸球之前先讲清楚摸球规则:由组长先摸,摸前手在口袋里搅几下,然后任意摸出一个,并告诉你们小组的同学摸到的是什么球,再把球放入袋中并做好记录,依次传给其他组员摸,明白了吗?就让我们比一比哪组合作得最好?开始吧!

  (让学生分组摸球,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摸球情况: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一组摸到了什么球呢?(黄球和绿球)

查看全文

《可能性》单元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可能性》单元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p84~p85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通过实验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4、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5、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知道其结果。

  6、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并在和同伴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重点:

  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难点: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知道其结果。

  1、关键: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摸球、猜一猜等游戏活动,让所有学生参与探索过程,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在交流中获得认识。

  教学过程:《可能性》单元教学设计(共4稿)点此下载该文件

《可能性》单元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如何判断游戏的公平性和可能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摸球游戏。(注:不透明容器,一个是黄球多,一个是球同样多)二个学生来各摸10次。估计袋中黄球多还是白球多(师:你是怎样想的?)

查看全文

《可能性》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 104 页~ 105 页《可能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简单实验,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结合自己的经验对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做出判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学难点: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去正确判断事情发的的确定与不确定。

  教具学具准备:正方体盒子;乒乓球;抽签卡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硬币,和同学玩猜硬币在左手还是右手的游戏。教师伸出左右手,让学生猜,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硬币可能在左手里,也可能在右手,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初次体验“可能性”,直接感受到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然后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体验可能性

  1、创设“庆祝元旦”的情景,体验“可能”。

  2、开展摸球活动,体验“一定、不可能”.

  体验一:教师拿出已准备好的黑色口袋和乒乓球,和同学们一起玩摸球游戏。教师先让学生猜口袋里装的是什么,然后摇一摇主学生摸一个,学生看到了摸到的是黄色的,然后放进去,再摇一摇让学生再摸一个,又是一个黄色的,第三次摸之前先让学生猜一下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同学生都会一口同声说出是黄色的,摸出来验证一个果真是黄色的。这时教师问如果我们一直重复这个游戏的话,结果都是怎样的呢,学生会答出,结果是一样的,都摸出黄色的球,接着问,为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板书:都是黄球一定)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