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教案

时间:2025-04-05

二年级音乐教案(通用17篇)

二年级音乐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采用D大调,2/4拍,单乐段结构。旋律采用上行级进、乐句模进,八度大跳、同音反复等发展手法,并将三次模拟理发的“咔嚓”、“沙沙”声与有规律的_│_│的节奏相配合,生动地描绘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

  1、能理解劳动给我们带来的愉快;

  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理发师》;

  3、通过编创小歌谣、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

  三、教学重点:能在游戏中熟悉歌曲并能初步学会。

  四、教学难点:在歌曲中加入动作的声音。

  五、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与同学们认识,自我介绍,拉近距离)

  律动(《理发师》歌曲伴奏)

  “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我们一起来边听边做,但要注意了,我们做的时候,你的动作一定要合着什么?(音乐)我看一看,谁的?”

  (二)、导入:

  你知道吗?这段音乐呀是从一间音乐理发店里传来的,在那里的理发师傅动作的时候,和别人可不一样,他们都要合着音乐来工作,怎么样?我们走进这家理发店,一起来体验一下音乐理发师是怎样工作的,行吗?”

  1、理发都用哪些工具?它们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用你的声音配合老师)

  2、引出小歌谣:“小剪刀呀,剪起来呀,咔嚓,咔嚓!

  小木梳呀,梳起来呀,刷、刷、刷、刷!吹风机呀,吹起来呀,呜~~呜~~!

  小镜子呀、照起来呀,真好看!”(老师做动作表演)

查看全文

二年级音乐《童趣》教案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4篇)

二年级音乐《童趣》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2、积累文言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成语、省略句)。

  3、翻译文言文,把握大意。

  4、反复朗读,熟读背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6字法):

  1、读——反复朗读,在读中体会“趣”

  2、译——自主、合作、探究,启发和疏导学生主动求解、不机械地文白对译,译中激发“趣”

  3、析——读议结合进行评述,体认作者的“趣”。

  4、积——整理文言词语和句子,以及背诵达到积“趣”。

  5、联(延)——培养学生自觉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趣”。

  6、练——训练是为巩固课堂所学,也是为知识积淀、能力养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会观察、体味人生,热爱生活。

  2、获得审美愉悦,培养审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诵读和背诵;翻译和整理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赏析作者的“情趣”并创造情趣。

  教学方法

  读议结合法、评述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依据:

  1、学情分析:学生被课业负担、名次包袱压抑得心灵较为麻木;又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疏通文意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要极力激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积极感悟并发现生活中的情趣;还要树立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2、文体分析:文言文语言简洁、典雅,基础是理解大意,因此重点多是“读”“译”“析”。

  3、文本分析:《童趣》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能引起学生的同感、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因此抓住文眼“趣”字设计成“趣读课”,分为四大板块:译读激趣——析读品趣——理读积趣——想象创趣,以一个“趣”字串珠,线条比较单纯。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有朗读训练、积累词语等基础知识方面的落实,也有结合学生体验和经历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正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体现,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查看全文

二年级音乐我愿住在童话里《大鹿》(通用13篇)

二年级音乐我愿住在童话里《大鹿》 篇1

  大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大鹿》

  2.编写节奏

  3.创编歌表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大鹿》。

  2.通过演唱歌曲、律动、歌表演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节奏感及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用自己的动作模仿不同的角色,表现二拍子的韵律。

  教学难点:

  1.换气记号的掌握。

  2.节奏╳ ╳ ╳ ╳ | ╳ ╳ ╳ ╳ ╳唱出的音与敲击的节奏准确无误。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进教室《小鸭子》,按四个半圆形坐好。

  2.听音乐进行律动表演。

  3.听音乐拍击节奏(教师弹奏《大鹿》旋律)。

  二、新授歌曲《大鹿》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小兔子在猎人的追赶下,只好逃、逃、逃!那么 小                   兔子逃到哪里去了?是谁救了它?大家根据图上的内容编一个小故事,

  两人互相讲一讲。

  师:今天来学一首新歌《大鹿》。这是一首具有童话色彩的法国儿歌,现在听老师演唱一遍。(学生听范唱)

  师:这首歌曲歌词幽默风趣,同学们想不想学?生:想学。

  师:再听一遍录音范唱,找出最难唱的地方。

  (学生听完后,找出难点)

  yy  yy | | yy yyx | |yy     | y — | | —

查看全文

二年级音乐《动物说话》说课稿(精选3篇)

二年级音乐《动物说话》说课稿 篇1

  一、教学设计意图:

  低年级是音乐感受能力,特别是听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经常性地开展听觉、视觉、肢体运动及语言综合协调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出他们在艺术方面的潜能。根据低年级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接受水平,我选择了这首节奏欢快的歌谣风的创作歌曲《动物说话》作为本次教学内容。这首曲子简单明快,我将其中对固定节奏的掌握与曲式特色的理解作为活动的重点,每一个环节在目标上层层递进,最后让孩子们能够自觉地随着音乐的节拍欢快地唱歌、舞蹈。

  (一)、教学目标定位:

  1、情感目标:能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动物说话》,并领会歌曲中爱环境、爱动物的情感。

  2、认知目标:学习x x | x|的节奏型,能准确运用在歌曲中。

  3、能力目标:在自由动作的创编中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 点:学会x x | x|的节奏型,能准确运用在歌曲中。

  难 点:第三、四段歌词里模仿喜鹊和青蛙的声音的部分。

  二、教学方法: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节活动主要是奥尔夫音乐活动里的节奏教学,是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节奏,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低年级会拍打较容易的节奏,而《欢乐满山谷》让学生掌握x x | x|这个节奏型的同时还能和老师一起创编歌词并舞蹈,充分给了孩子们快乐学音乐的机会。

  2、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去郊游以及模仿小动物说话、模仿小动物跳舞的场景,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养,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查看全文

二年级音乐我爱音乐(精选2篇)

二年级音乐我爱音乐 篇1

  课   题

  我爱音乐

  总课时第    节

  教学目标能用饱满的情绪,甜美的声音演唱《音阶歌》,聆听《我爱音乐,我爱歌唱》

  教学重点用饱满的情绪,甜美的声音演唱《音阶歌》,表达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难点声音的控制,做到饱满,甜美

  课前准备与课时设置录音机 范唱 伴奏 欣赏带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及时间

  教学意图

  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复备意见组织教学节奏练习歌曲教学复习歌曲调动情绪培养良好的节奏感掌握歌词并能用高位置发声方法将歌词完整读出弹奏歌曲《两只老虎》《两只小象》板书: × ︱ × ︱跑跑 走 ︱×— ︱导入:展示音阶图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音阶排列轻唱着,高兴地走进音乐教室1.将节奏准确读出,可用“走 跑”也可以用“ti ta”2.鼓励学生按节奏编词,如:小动物的叫声找3-4名同学编创,强调节奏要体现美带着学生读唱名。老师的口形可稍夸张些练习时走进同学们 让他们感受到口型的重要性教师唱学生听  检查学生们的情况放歌曲范唱录音。提问:“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呢?”范读歌词(高位置)学生观察:“它像什么?”回答:像小楼梯师“每层小楼梯上都住着一个小音符,现在老师来唱一唱,你告诉老师现在是上楼呢还是下楼呢?”师唱音阶上行:回答:“上楼”初步建立上行的概念(感觉)随着老师用正确的口形,清晰地读出每个音学生听范唱(要安静),然后说一说你认为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随老师齐读歌词,边读边拍节奏,可逐句进行两遍,再齐读 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导入:“你们都喜欢音乐,喜欢唱歌吗:”放欣赏曲《我爱音乐,我爱歌唱》教师可以作适当讲解随琴填唱歌词演唱歌曲三遍听欣赏曲“歌中都唱到了什么?”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再听欣赏曲一遍:可随着音乐自由摆动身体或做简单动作,表现对音乐的喜爱之情。板书设计:         1、 2 、 3 、 4 、  5、   6 、 7、        do   ri   mi    fa   sol  la   xi课后反思:

查看全文

二年级音乐教学反思(通用3篇)

二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篇1

  篇一

  《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是一首描写傣族风情的儿童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强烈兴趣,我思考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新课程的理念,从感性、体验入手,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所以我先表演了一段傣族舞蹈,营造了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1.为整节课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2.顺理成章导入课题。

  如果说过去的音乐教学只是“教学生唱歌”,那么,我感觉到现在的音乐教学不仅是教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兴趣的、主动地融入到音乐中来,这是我在备课、预设过程中的点滴思考。 课堂生成亮点:

  1.观看傣族民俗文化风光视频,把学生带入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音乐与相关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有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素养,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及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

  2.这节课我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又因为少数民族的歌与舞是分不开的,所以在初听音乐的时候,我让学生观看歌曲视频, 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抒情优美,又激发学生学习本首歌曲与热爱傣族的热情。

  3.课堂中人人参与编创傣族舞,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发挥学生的编创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去带动学生。学生们通过本节课的活动,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更勇于表现美,真正做到了新课标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教育理念。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