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教案

时间:2025-04-05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2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

  从读到赏,再到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遵从了教学应循序渐进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将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该如何去想象,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魅力。学生在感知、体验,思索,理解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本单元是第一单元,所以在学完后要注意学生识字方法的巩固,记忆。在做练习时应积极给予学生指导,尤其是方法的指导。

  本次我的发现的设计能通过具体的事物,引导学生观察联想,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有趣的活动中,在联系已知经验和生活经验中,发展语言,发展思维。“读读背背”中“我会填”的练习,让学生在自学生字中发现规律,在空中运用语言,充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性。本次口语交际设计,学生能充分参与交际的情境,激发兴趣,创设全体同学参与的条件,激励学生在多向互动的动态式活动进行对话,发表独特感受,培训口语交际能力。而在“展示台”这个环节,学生自选展示内容,展示方式,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春光美丽,语言的勉力。在宽带网栏目中拓展知识,学习收集、处理、加工信息,培养主动自学的能力。

  本次要求学生“把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的练习设计,主要是尝试和开拓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第一学段写话教学不容忽视的三个核心问题。

查看全文

六年级下册《习作3》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六年级下册《习作3》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1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因此,本设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抒真情,讲真话,自由表达,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 .本设计策应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一方面借助网络环境,“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一方面运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丰富、新颖的主体化教学模式,从而降低“写感受”的难度,使学生会写、善写、乐写。

  教学目标

  1 .读懂例文《从 < 海伦 · 凯勒传 > 想到的》,诵其文,明其义,学其法,初步了解读后感应有“读”、有“感”,“读”是基础,“感”是核心,重点在“感”,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抓住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出真实感受,表达独特体验。

  2 .借助网络拓宽学生阅读的途径,初步培养学生寓“思”于“读”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借助网络收集素材,发表观点的能力。

  作前准备

  作前在全班开展“美文 100 篇”推荐活动,并将学生推荐的文章经过精心选择后,按照不同体裁制作成网页,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有选择地进行阅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你喜欢哪一篇文章?对文章的哪一点感触最深?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用精练的语言写在留言板上,同老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读是基础,“感”由“读”而生,没有对原文的研读.“感”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作前指导学生进行大量而又有针对性的阅读,为学生积累丰厚的写作素材,满足学生收集材料和反复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降低习作的难度。此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写作只是为了交流,从而激发起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查看全文

六年级下册《学弈》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7篇)

六年级下册《学弈》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4、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重点:

  1、对照注释,掌握生字词,弄清句意。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个人的不同表现。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示常见文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温故而知新。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学好文言文,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悟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大有好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弈》这篇文言文。

  2、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古时候一个姓孟的孩子,他的母亲孟母吧!把家安在集市边,不久,她的儿子学会了喊吆喝着做买卖,孟母想就这样下去,将来孩子就成了小贩了。她就带着孩子搬了家,搬到了一座山脚下,到了清明节,扫墓祭祀的人很多,她的孩子学会跪、拜等动作,孟母一看,不得不了,这样下去,孩子不就学会跳神做迷信吗?于是她赶快搬家,搬到了学堂边,孟母就会放心了,她的儿子跟着先生读书了。这位孩子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儒家代表人孟子。

  3、本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4、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孟子的`资料?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着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查看全文

第34课:小排球-小学六年级下册体育教案(精选2篇)

第34课:小排球-小学六年级下册体育教案 篇1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小组合作进一步掌握垫球动作。

  学习内容:小排球

  学习步骤:

  一、小组游戏、熟悉球性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组织学生分组游戏,提示安全要求。

  学生活动: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学习向左转走。

  3、分组游戏:射击。

  组    织:四列横队、自由分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合作学习,熟练动作

  重    点:垫球的到位。

  难    点:相互间的配合。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辅助练习。

  2、提出练习的安全要求和动作要求,组织学生分组练习。

  3、组织学生分组比赛。

  学生活动:1、自主地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各种垫球练习。

  2、两三人一组进行垫球配合练习,在小组配合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把小组扩大到四五人一组进行配合练习。

  3、按老师提出的要求分组进行排球比赛,体验相互间的配合及临场的应变能力。

查看全文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当代神农氏》教学设计 篇1

  《当代神农氏》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20世纪60年代到1975年这十多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表现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歌颂和崇敬之情。

  教学中从他的科学精神入手,重点体会文章内容,我重点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哪些重点词句体现出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了这一任务的艰巨。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过稻叶,滴进水中。”本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方法,比喻的修辞,表现了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

  “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没找到”。“第三天,还是没找到”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查看全文

第20课:跳短绳-小学六年级下册体育教案(精选2篇)

第20课:跳短绳-小学六年级下册体育教案 篇1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

  学习内容:跳短绳

  学习步骤:

  一、分组活动,充分准备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组织学生分组跳长绳。

  3、组织学生自己做柔韧练习。

  学生活动: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在体育委员的指挥下进行常规和队列训练。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准备活动:跳长绳

  4、自己进行柔韧练习,充分活动。

  组    织:六列横队、小组分散

  *              *                  *

  *              *                  *

  二、磨练意志,认真考核

  教师活动:1、讲解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2、组织学生分组考核。

  3、记录考核成绩,进行讲评。

  学生活动:1、认真了解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

  2、六人一组进行考核,努力争取好成绩。

  3、记录考核成绩,了解班级整体考核情况。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