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教案

时间:2025-04-05

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遗传教学设计(精选2篇)

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遗传教学设计 篇1

  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遗传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与遗传有关的结构与物质的基本知识,即染色体、基因以及遗传物质(核酸)与性状遗传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认识遗传现象的物质基础。

  2.通过分析某一具体性状的遗传现象,帮助学生认识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其他遗传现象。

  3.在区别遗传病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基本特点以及禁止近亲婚配的生物学原因,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知识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基因的概念以及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是课堂讨论的中心。对基因这一名称,学生从各种媒体和一些科普读物已经有所了解,但不一定能认清基因的本质以及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以性状在上、下代传递为线索帮助学生认识有关基因的基本知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在生物上、下代的传递规律以及显、隐性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2.染色体在生物的上、下代传递规律与基因的传递的关系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讲清染色体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的变化以及在生物上、下代中的变化有助于理解基因的活动。教学中可以利用图表甚至制作相应的教具帮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活动规律。

  3.国家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国家为什么要通过立法来禁止近亲结婚?生物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帮助学生认识近亲结婚所造成危害的遗传学原因上——遗传病产生的细胞学基础和发生遗传病概率较高的原因,可以以具体的例子认识近亲结婚的危害。

查看全文

第五章 人体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精选2篇)

第五章 人体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篇1

  一、教学目标 :

  1.学生能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学生能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科学推测;认同排尿鲍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数据到结果,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不够(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三、课前准备:

  教师:泌尿系统模型、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投影练习题。

  学生:教材、笔记本、了解有关肾脏方面的疾病及症状。

  四、教学方法:运用启发、观察、对比和综合的方法,采用展开式网络知识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 :(1 课时)

  引入:同学们在每天的课间时不时地都要往一个地儿去。这地儿是哪里?去干什么?人为什么要排尿、排便?引导学生阅读本章引言。 一个人只要是活着,每天都要从外界摄取什么,同时体内会产生什么?人体内会产生哪些废物呢?人体内废物过多会怎样?出示泌尿系统多媒体课件。

  正课:指导学生看书80页观察与思考,提问: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回答。在总结后质疑: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样形成的呢?再次提问肾脏的作用,引出尿的形成。

查看全文

第十章第一节家鸽 教学设计(精选2篇)

第十章第一节家鸽 教学设计 篇1

  第十章 鸟 类 mj mc system 3 5 2003-07-06t00:58:00z 2004-03-12t01:35:00z 1 647 3692 microsoft 30 8 4331 11.5606 clean clean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第十章第一节家鸽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家鸽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理解鸟类的主要特征。

    (3)识记恒温动物的概念。

    2.能力方面

    (1)通过家鸽外部形态、结构和生理的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查看全文

如何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精选2篇)

如何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 篇1

  一、授课指导

  怎样上好第一堂课(转)

  

   新接手一个班,或者刚刚参加工作,第一次和学生近距离接触,的确是非常关键的。老师的这一个亮相要是博得了满堂彩,下面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圆满些,要是讲砸了,当然还有弥补的机会,但是,实际弥补起来却是很困难的。打个不很恰当的比方,就像年轻人找对象,第一次见面没有给人留下好印象,十有八九要散伙,老师的第一堂课当然与见面相亲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其中的奥妙,也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

   在上第一节课前,老师最好是修饰一下自己,理理发,沐浴一下。一是显得干净利索,二是显得对学生尊敬,假如你有一张叫年轻人追逐迷恋的明星脸,多少会有助于马到成功,假如你不幸长得没有什么特点,那么,你至少要在休息好的前提下,做到精神焕发。

  

   最忌讳的是老师进入课堂就讲课,因为学生还不熟悉老师,对老师还有很多的神秘感,上来就讲课,学生也会因为学生对老师感兴趣的程度大于对教学内容的程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所以,第一节课最好是不要讲课。

  

   下面是进入课堂后的具体的实施步骤:

   首先,要做自我介绍,要有一个漂亮的出彩的的亮相。这个开场白,要介绍自己的姓名和求学经历,这是最吸引学生的,有助于学生了解老师的过去,促进师生友谊的建立。让学生在你的自我介绍里,感受智慧之美,拼搏之美,进取之美。要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一个博学的人,从而从心里喜爱和敬佩老师。

查看全文

第七章第一节鲫鱼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精选2篇)

第七章第一节鲫鱼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理解鱼的生殖发育特点。

  (3)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主要结构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和主要内部结构的实验,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观察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和生理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因为修订后的大纲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所以本节课把以上内容列为重点。

  2.鱼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学会对鲫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方法,因为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整理和报告方法是较难掌握的。

  2.动脉与静脉的概念,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概念。

  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动脉、动脉血、静脉、静脉血等概念,因此应该让他们学的扎实,为以后学习其它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把容易混淆的动脉、静脉、动脉血、静脉血等概念认识清楚。

  教具准备

  鲫鱼骨骼的标本、活鲫鱼(或其他的鱼)、剖开体壁的鲫鱼或鲫鱼内部结构模型、有关内容的多媒体软件、鲫鱼的内部结构剪贴图。

  课时安排

  2课时(2课时最好连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采用实验观察操作与教学同步的方法):

查看全文

第七章第一节鲫鱼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精选2篇)

第七章第一节鲫鱼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理解鱼的生殖发育特点。

  (3)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主要结构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和主要内部结构的实验,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观察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和生理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因为修订后的大纲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所以本节课把以上内容列为重点。

  2.鱼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学会对鲫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方法,因为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整理和报告方法是较难掌握的。

  2.动脉与静脉的概念,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概念。

  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动脉、动脉血、静脉、静脉血等概念,因此应该让他们学的扎实,为以后学习其它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把容易混淆的动脉、静脉、动脉血、静脉血等概念认识清楚。

  教具准备

  鲫鱼骨骼的标本、活鲫鱼(或其他的鱼)、剖开体壁的鲫鱼或鲫鱼内部结构模型、有关内容的多媒体软件、鲫鱼的内部结构剪贴图。

  课时安排

  2课时(2课时最好连排)。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1.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实验趣导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