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小数的性质

2023-08-14

第三课时 小数的性质 篇1

  教学内容:p34-35页例4和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建立猜想、验证猜想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中,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资源: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知道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你能用含有小数的一句话,说一说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情吗?

  出示情境图,提问: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或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师生探究.

  1.教学例4。

  谈话:刚才有同学说,这两样文具的单价实际上是相等的,你们同意吗?那也就是说,可以用等号把0.3和0.30连接起来(板书:0.3=0.30),是这样吗?

  启发:你能解释0.3和0.30为什么相等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并引导学生分别从钱数的多少和每个小数所含计数单位的个数进行解释。

  2.教学例4后的“试一试”。

  (1)出示一把有刻度的学生用直尺,提问:你能在直尺上分别找到100毫米、10厘米、1分米的位置吗?知道它们分别是几分之几米吗?写成小数分别是多少?

  (2)学生解决上述问题后,

  追问:你能比较0.100米、0.10米、0.1米的大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0.100米=0.10米=0.1米。

  (3)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

  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说明0.1=0.10=0.100吗?

  3.总结和归纳。

  谈话: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同学说—说。

  (1)如果学生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可以先引导他们观察第一个等式:

  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2)再引导他们观察第二个等式:

  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3)然后再让他们反过来从右往左看,说说有什么发现。

  (4)最后要求他们把这两方面的发现概括成一句话。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4.教学例5。

  出示例5,提问:小强买了四种食品,这些食品的价钱中,哪些“0”可以去掉?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组织交流反馈。

  *小结: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5.教学例5后的“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提问:你能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吗?

  学生完成后,组织反馈。重点指导把10改写成三位小数的方法。

  6.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练习后,结合交流让学生再说一说每组的两个小数是否相等。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交流后提问:两道题中的数,为什么第①题中0.6和0.60是相等的,而第②题中0.6,和0.06是不相等的?你能用其他方法再解释一下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六的第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指名口答,并适当追问为什么。

  2.完成练习六的第2题。

  学生练习后,提问:为什么不能把0.018和0.180连起来?

  3.完成练习六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

  4.完成练习六的第4题。

  学生练习后,重点讨论“80是怎样改写成三位小数的?”

  5.完成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练习后,讲解:用“元”作单位表示人民币的数量时,因为“元”后面还有“角”和“分”,所以通常要用两位小数表示。

  四、看书质疑

  谈话:读一读课本第34-35页的内容,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五、总结与反思

第三课时 小数的性质 篇2

  教学内容:

  小数的性质。

  p34-35页例4和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1---5题。

  教材简析: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小数的性质,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又为教学小数四则计算作必要的知识准备。教材分两段教学小数的性质,第一段是理解性质的内容,第二段是应用性质改写小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自己发现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概括。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1)1元 =( )角=( )分

  (2)在下面( )里填适当的小数。

  3角 =( )元

  30分=( )元

  100毫米=( )米

  (3)0.4里面有( )个0.1

  0.40里面有( )个0.01

  2、引入:今天继续研究小数。

  二、体验发现,理解性质。

  1、课件出示例4:

  (1)读题

  (2)分组准备,讨论。

  (3)说出结果。 0.3元=0.30元

  (4)为什么?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b、画图理解。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0.30也是30个0.01,所以0.3=0.30。

  (5)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1) 学生自主填空。

  (2) 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

  (3) 汇报自己的结果。

  由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得到0.1=0.10=0.100。

  (4)观察板书:

  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三、理解内涵,学会应用。

  1、课件出示例5:

  学生自主填空。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 ) 3.16=( ) 10=( )

  学生自主改写。

  交流:(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四、巩固练习。

  练习六的1—5题。

  第1、2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

  第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这些练习题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小数的性质。

  家庭作业:

  1、同步学习与探究中的相应练习。

  2、预习比较小数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