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教案(通用13篇)
《小数乘法》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赋予现实意义
谈话:同学们,再过几天将迎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大家知道是什么节吗?(中秋节)我们还刚刚学了一篇关于中秋节的文章……(《嫦娥奔月》)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最喜欢吃的就是月饼了,昨天让同学们去调查了市场月饼的价格,下面我们来汇报一下。
出示:
单价
数量
总价
(汇报时有选择填入一个整数、一个一位小数、一个两位小数)
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信息编出几道应用题。
二、激起学习兴趣,创造活动机会,
谈话:对于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哪些呢?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汇报交流(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
①加法算式:
②乘法算式:
(2)讨论各种算法,尝试说理。
三、扩大思维空间,亲历数学过程
(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略)从以上几题中,你有什么发现?
(2)请你在下面各题积的合适位置点上小数点。(题略)
(3)小结:通过探索,大家对小数乘整数的方法都有了各自的理解。那么,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乘法呢?
四、提供出错时空,经历思维碰撞
(1)口算:0.4x3
3x0.17
0.21x4
(2)5x8.34
14x0.36
0.12x90
1.05x24
五、在开放中激活思维,尊重学生独立思考
(1)变式练习:要使872x12=10.488的积正确,因数的小数点该怎样点?你有什么诀窍?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通用3篇)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篇1
通过小数乘法的教学,学生明白了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即: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位数不够,要在积前用0补足后再点小数点。
这时有一道判断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这道题是判断“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对于这道题,大家众说纷纭,结果理由各不相同。
有的同学认为是对的,意见归纳如下:
书中关于小数乘法计算法则说:“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两个因数一共有4位小数,那么积肯定是四位小数。
有的同学认为是错的,意见归纳如下:
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如果积的末尾有0,那积就不是四位小数,如0.125×0.8的积本来是0.1000,但因小数末尾的零可以省去,便得到积为0.1,于是就出现了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不一定是四位小数的情况!
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意见,我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我提醒同学们,数学讲究严密性,处理后的积不能与原来的原始积混为一谈。做1.25×0.08时,我们先用125×8=1000,然后看因数当中一共有4位小数,于是就从积的右面起数出4位点上小数点!而不是先去零后,再数位数!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点上积的小数点时就已经确定了一点:积是四位数!虽然为了书写简便,在不影响积的大小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将小数部分末尾的0省略掉。但省略不等于没有。我们在判断小数乘法的积是几位小数时,要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对原始的积进行判断,所以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小数乘法的教学(精选2篇)
小数乘法的教学 篇1
第6 课时
一、教学内容:
P9-10例7“做一做”练习三4-7题
二、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于小数乘法的计算;
2、使学生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推理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教学重点:
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用于小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一些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小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1、按运算定律填空:
15×12= ×
(18×4)×25=18×( × )
(36+64)×7= × + ×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5×478×4 65×201
3、计算下面各题:
2.5×4.78×4 0.65×201
4、引入
这两道题用竖式计算要很多时间,谁能想个办法使这两道题计算比较快呢?
(二)、教学新课
1、刚才几位同学说的对不对呢?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出示: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〇1.2×0.7
(0.8×0.5)×0.4〇0.8×(0.5×0.4)
(2.4+3.6)×0.5〇2.4×0.5+3.6×0.5
学生口头回答后提问:“把上面几题与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比较简便。
小数乘法(通用14篇)
小数乘法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会解答求一个数的若干倍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较复杂的.
教学难点
根据的意义正确判断积与被乘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一)口算
0.9×6 7×0.08 1.87×0 0.3×0.6
0.24×2 1.4×0.3 1.6×5 4×0.25
60×0.5 7.8×1
(二)说出下面各算式表示的意义
2.4×0.8 1.36×4 2.58×0.2
二、指导探索
(一)教学例3 0.056×0.15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提问: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该怎么办?
3.指导学生验算方法
教师提问:怎样检验计算是否正确?
(运算乘法交换律检验;再重新算一遍;检查尾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等)
(二)教学例4
一个奶牛场八月份产奶18.5吨.九月份的产量是八月份的2.4倍.九月份产奶多少吨?
1.独立解答.
2.教师提问:
(1)你是根据什么列式的?(一倍数×倍数=几倍数)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2.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一)课件呈现,寻找信息
1.课件呈现“放风筝”的情境以及各种不同形状的风筝。
2.课件呈现“买风筝”的情境(例1的主题图),画面上醒目地显示四种形状各异、价格不同的风筝。
3.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先来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教师板书或ppt课件呈现:3.5×3=)
2.追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3.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自主尝试,感悟算理
(一)感知算理
1.算一算:3.5×3,可以怎样计算?
给足时间,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独立计算出买3个蝴蝶风筝所需的钱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中的不同计算思路。
小数乘法 第2课时(通用3篇)
小数乘法 第2课时 篇1
第七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一)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第69、70的例2、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4-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并学会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改错(学生作业中出现比较典型的错题)
1、位数问题:不考虑小数点,列竖式的时候位数多的写在上面计算较简便。
2、小数点的问题: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开头(题)、结果是出现小数点的,中间的过程是没有小数点的。
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是否 也有带上小数点。
3、对齐问题,列竖式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干扰,是否有将小数点对齐。
4、化简问题:计算的结果没有化简的情况是否会出现。
举例说明。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一一列举。
二、学习新知:
通过预习,你知道今天的小数乘法要乘很特殊的数,什么数?(10、100、1000)
指出:这解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小数乘10、100、1000有什么规律
1、计算5.04×10
请你用你已会的方法算一算,得出:50.4
观察:5.04→50.4
什么不变?什么变了?(数字及顺序不变,小数点的位置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