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p34-35页例5和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自己发现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概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好!最近,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以及小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小数的性质。
同学们,商店里的冰淇淋标价如下(出示),哪家商店的冰淇淋便宜些?为什么?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件出示)
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一了一个0,变成2.50,大小却不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方面的知识。
二、体验发现,理解性质
1、教学例5(ppt出示)
⑴买一枝铅笔用了0.3元,买一块橡皮用了0.30元。这里所买的铅笔和橡皮的单价相等吗?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你的想法。
(ppt出示)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因为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又因为0.3是3个0.1,0.30也可以看作3个0.1,所以0.3=0.30。因此,我们可以判断铅笔和橡皮的单价相等。
2、教学第34页试一试
(出示ppt)
师;现在,请同学们尝试完成书上第34页的“试一试”,完成后与同学进行交流。
(ppt出示)
师:我们来核对上面的答案,根据分析我们发现0.100米=千分之100米=100毫米,0.10米=百分之10米=10厘米,0.1米=十分之一米=1分米。我们知道,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00米=0.10米=0.1米。ppt
当然,如果我们在尺上找出100毫米、10厘米、1分米的位置,从中也可以发现0.100、0.10、0.1这三个小数的大小是相等的。
3、 归纳小数的性质
根据刚才的讨论,我们观察这两个式子,首先看第一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在0.3的末尾添上了一个0,变成了0.30,小数的大小没有变;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ppt出示)
第二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在0.100的末尾去掉了一个0变成0.10,再把0.10末尾的0去掉,变成0.1,小数的大小又没有变;
我们可以说,(课件出示)小数末尾的0去掉或添上,小数大小也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三、理解内涵,学会应用
1、教学例6
(课件出示)
⑴请同学们观察题中的价格,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讨论一下。
⑵ 师: 在上面价格中,牛奶2.80元中的“0”可以去掉,所以2.80元=2.8元(出示结论);面包4.00元中的两个“0”也可以去掉,所以4.00元=4元;合计价钱10.50末尾的“0”可以去掉,但中间的“0”不能去掉,所以10.50元=10.5元。
⑶ 我们再来观察 3.05元、0.65元中的“0”可以去掉吗?显然不能,因为他们不是小数末尾的“0”。
在小数的性质中,可以去掉的“0”是指小数末尾的“0”,而不是小数点后面的“0”或小数中间的“0”。大家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