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要替孩子的人生做决责(亲子养育篇)

前言:现在的孩子多半都被父母看管的太严,往往使其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这样看似父母的权威得到了稳固,小孩子看起来也比较听话,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以下就结合实例来体会下吧!
  父母的决定越正确,孩子的窒息感会越强。可能因为,孩子遵从父母的决策后,获得的资源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但生命激情却熄灭了。
  一天,我去幼儿园接桐桐。
  我看到有一些孩子还没有走,在外面玩滑梯。
  有一个小男孩也想玩,准备直接从滑梯底走上去。他是逆向而上,走得很艰难,但有点儿得意于他的新玩法。可是,他刚走了两步,我就看见一个女士气呼呼地走了过来。我猜测,准是小男孩的妈妈。
  果然,女士喊道:“小虎,你在干什么呀?要是别人下来就撞倒你了,这多危险啊!你就是调皮不听话。”
  小男孩见状,赶紧往下滑,看样子他很怕妈妈。
  一下来,小男孩就低着头说:“妈妈,我们回家吧,我不敢玩了。”
  女士牵着男孩走了。
  我想,生活中,很多父母都爱替孩子做选择,哪怕是一件特小的事,像刚才的小男孩想逆走,妈妈要他放弃。孩子被规定得越多,压抑感就越强烈,激情也越少。
  事后,这类父母常发现:孩子很听话,也很努力,路线也正确,但最好的结果没出现。
  亲子教育这种心理落差产生的原因是:父母在操控孩子的人生。最真切的感受者,不是父母,而是孩子。父母过多操控,亲子矛盾会加剧,终有一天,孩子会反抗,会呐喊着要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也怕自己成了这样的爸爸,所以小心地提醒着自己。
  记得有一次,桐桐要买文具盒,我陪着她。
  她每看一种,总会回头问:“爸爸,这个怎么样啊?”
  我说:“不错,你自己选吧。”
  她不放心,拿起一种后,又问:“爸爸,你说是要单层的,还是双层的?”
  我见状,直接说:“宝贝,你先选着吧,爸爸要挑几双袜子,先过去了。你选自己喜欢的就行,到时候来找我。”
  说完,我就快速离开了,我怕桐桐反对。
  就这样,我“狠心”地把桐桐扔下了,不想做她的决策者。
  当时,桐桐四岁,还是个小小孩。
  桐桐的人生是自己的,她要学会自己选择。我现在帮她决策了,那她以后的人生呢?我不想做这样的爸爸,不想毁了她的人生。路要桐桐自己走,她才是主角。
  妻子和我不太一样,她时常帮桐桐预设人生。当然,妻子的决策无可厚非,但桐桐常常抵触。
  有一次,妻子向我抱怨:“桐桐太倔了,明明我的是对的,她偏不听。她这样来,肯定要吃亏的。”
  我笑着说:“就算吃亏了,撞南墙了,也是她自己的人生,她乐意,她自由,她才能成长呀。”
  妻子说:“那不是走弯路吗?”
  我说:“弯路也是铺就成功之路的金币。”
  妻子试探性地问:“那不论对错,我都要尊重她的选择?”
  我说:“只要她的选择没有太大的危险性和伤害性,我们就要尊重。孩子学会了自我选择,她的自我生存能力就会越强,她的生命激情也会永远保持。”
  “那如果她的选择是错的,怎么办?”妻子还是不放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