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巧妙的和孩子沟通


 问题三:父母不守信用,把孩子的秘密到处讲

  孩子心声;我喜欢上了隔壁英俊的男生林,偷偷地画了一张他的肖像画,藏在抽屉里。被妈妈发现了,我求她不要讲,还签订了“君子协议”,结果怎么样?除了爷爷奶奶叔叔姑姑,连小区的张阿姨都知道了,他们还叫我不要早恋。哼,以后我再也不相信他们了,大人都是说话不算话。

  症结:4周岁后,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都在觉醒,他愿意告诉父母一部分对他而言“至关重要”的消息,是希望父母理解他、同情他、谅解他,当他的“同盟军”。如果做父母的仅仅把孩子当作“有趣的玩偶”“出乖露丑搞笑的小人儿”,到处传扬他的“精彩事迹”,孩子就会受到伤害,僵局也就这样出现了。更重要的,这样会让孩子内心深处缺乏信任感,对人际关系失去信心。

  解决办法:主动找孩子道歉,说不是故意的,请孩子原谅。然后,问应该怎样做才能获得孩子的谅解。结果可能是罚妈妈做了5个仰卧起坐,做完两个人就和解了。下次,当妈妈又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时,孩子就会拉拉妈妈的衣襟:“你又想做仰卧起坐呀!”

  问题四:父母专断独行,听不得一点不同意见

  孩子心声:上周回家和父母谈论将来上大学学什么专业的时候,我说想学心理学,将来做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爸爸一听就火了,说:“不争气的孩子,学那个华而不实的东西干什么,对别人说几句话就能养活自己!”妈妈也在一边帮腔,说我不懂事,就知道和父母对着干。父母的意思我很清楚,他们一辈子都在基层做着最平凡的工作,拿着微薄的薪水,对富裕的生活有着非常强的渴望。而邻居田叔叔的儿子学了通讯专业,在广州移动公司,年薪几十万,买了别墅和轿车,自然就是我学习的榜样。我知道自己的性格和学习能力都无法胜任父母的期望,所以我只有选择沉默来对抗他们强加给我的选择。

  症结:有些父母习惯于用年岁和资历来压制孩子:“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孩子的人生需要父母的指导,但绝不意味着孩子就没有发表自己主张的权利。父母可以不同意孩子的观点,因为孩子的看法可能片面、幼稚,但孩子要表达心声的权利不可以剥夺。压制孩子,只能使得孩子表面顺从,而内心非常反叛。这样的沟通,实际只是一次激烈的代际冲突,双方并不能很好理解对方的意思,伤了和气,加深了两代人的心理隔膜。

  解决办法:即使意见相左,也不要立刻发作,更不能大发雷霆。父母应该保持冷静,耐心听听孩子的观点和理由。接着重复归纳孩子的观点,以表示自己真正理解了孩子的意思,也表示对孩子的尊重和平等相待。然后,父母也应该详细地说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争取能说服孩子。如果不能立刻达到一致,父母要给孩子一点时间来考虑。

  特别提醒

  有效的亲子沟通是感情的粘合剂,能帮助父母和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依恋模式”,只要父母多动点脑筋,注意一些沟通技巧,就不难建立起一个快乐和谐和的家庭。

2/2